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复方黄蓟煎剂配合西药治疗肾炎血尿68例临床研究

(2011-02-17 12:35:58)
标签:

血尿

慢性肾炎

健康

    解放军264医院肾内科  王群元 李勇霞 刘清 刘永兰(山西太原市030001)

    摘要:

    目的:观察复方黄蓟煎剂配合西医治疗肾炎血尿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8例。复方黄蓟煎剂治疗组(称治疗组)在一般消炎治疗口服西药(抗血小板集聚药潘生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贝他普利等)基础上加服自拟中药方剂:生地黄、小蓟、白茅根、石韦、炒浦黄、茜草、藕节、杜仲炭、地榆炭、血余炭、女贞子、旱莲草等8周为一疗程,西药组简称对照组不用中药,其他与治疗组相同。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尿常规,血免疫球蛋白、血补体C3、C4变化情况。

    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7%;对照组为30%;两组比较经统计学处理相差非常显著(P<0.01)。治疗组尿常规,IgG、IgA、IgM及补体C3、C4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尿常规,IgG、IgA、IgM及补体C3、C4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复方黄蓟煎剂配合西药治疗肾炎血尿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红细胞排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肾炎  血尿  黄蓟煎剂

 

    临床上各类肾小球肾炎伴发血尿较为常见,病情缠绵,反复发作单纯西医无特殊治疗药物,给患者及医生带来很多不便和无奈。但在综合治疗基础上配合中医中药变被动为主动,我院应用复方黄蓟煎剂为主治疗肾炎血尿取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诊断标准   参考文献[1-2]所有病例均符合诊断标准

    (1)持续镜下血尿和(或)反复肉眼血尿。肉眼血尿标准:外观尿色呈鲜红或血样或洗肉水样或酱油样;镜下血尿标准:新鲜尿沉渣光镜下红细胞>3个/HP;或1小时尿红细胞>10万个,或牛包华式计算盘计数>8000个/ml。

    (2)肾小球性血尿标准:位相差显微镜检查尿畸形红细胞比例≥75%。

    (3)肝、肾功能化验正常,不伴有高血压、水肿、蛋白尿。

    (4)根据临床及实验室化验检查,排除急性感染后肾小球肾炎,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感染性心内膜炎、血管炎。排除遗传性肾脏疾病如:薄基底膜肾病,遗传性肾炎等,并除外腰痛血尿综合症和特发性高钙尿症。

    1、2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共计136例,病员均来自本院门诊和住院患者,用随机数字表分为治疗组(即复方黄蓟煎剂配合西医治疗)及对照组(即纯西医治疗组)。治疗组68例,男子40例,女28例,年龄17-49岁,平均(27.3±6.5)岁;病程28天-6年,平均(24.0±6.8)月;发病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35例,肠道感染5例,原因不明28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18例,持续镜下血尿50例;病理诊断为IgA肾病31例,(占45.6%),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20例、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12例,膜增殖性肾炎5例。对照组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18-48岁,平均(27.0±8.2)岁;病程2月-5年,平均(27.3±9.5)月;发病诱因为上呼吸道感染34例,肠道感染5例,原因不明29例;反复发作肉眼血尿19例,持续镜下血尿49例。病理诊断为IgA肾病30例(占44.1%),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21例,局灶节段性硬化肾炎13例,膜增殖性肾炎4例。两组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病理诊断类型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具有可比性。

    1、3中医证型  中医辩证分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治疗组:肾虚火旺型38例,下焦热盛型12例,脾不统血型9例,肾气不固型9例。对照组:肾虚火旺型37例,下焦热盛型13例,脾不统血型10例,肾气不固型8例。两组中医证型比较,统计学处理(P>0.05)无显著性差异。

    2、治疗方法

    2、1治疗组

    1)、一般综合治疗,注意有意识的多休息,即每24小时卧床满10小时。有显性或隐性感染灶者均给予敏感抗生素治疗;口腔扁桃体反复发炎者,即每半年化脓感染两次以上或一年内化脓感染三次均需输液消炎治疗者,请口腔科会诊择期手术摘除;避免使用对肾有损害的药物。

    2)、潘生丁25mg-75mg/次,每日3次;倍他普利10mg  1/日,3个月-6个月为一疗程。

    3)、中药治疗,自拟组方:生地黄20g、小蓟20g、白茅根30g、石韦15g、炒浦黄12g,茜草15g,藕节15g,地榆炭25g,杜仲炭25g,女贞子20g,旱莲草20g先凉水浸泡1小时,温火煎2次,每次半小时,每天一剂可分2次服。3个月为一疗程。

    2、2对照组不用中药,其他治疗与治疗组相同。

    2、3观察方法:两组患者均每周作离心尿镜检和尿红细胞计数。若呼吸道感染口扁炎等炎症灶时,积极得力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作检查。随访观察6个月。计数资料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

    3、疗效标准和治疗结果

    3、1疗效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标准制定。完全缓解: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离心尿镜检红细胞<3个/HP,计数<8000个/ml,随访1年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离心尿镜检红细胞计数减少50%以上;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离心尿镜检红细胞和计数变化不明显或无变化。

    3、2治疗结果

    3、2、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完全缓解14例,显效27例,有效14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81%。对照组完全缓解2例,显效4例,有效28例,无效34例。总有效率5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的意义(P<0.01)。

3、2、2两组治疗前后IgG,IgA,IgM及补体C3比较,治疗组IgG,IgA,IgM及补体C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意义(P<0.05,p<0.01),对照组IgG,IgA,IgM及补体C3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IgG,IgA,IgM及补体C3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补体C3及免疫球蛋白的变化

组别

n

C3

IgG

IgA

IgM

治疗组

治前

68

0.49±0.35

21.1±3.5

4.9±1.3

2.9±1.0

治后

68

0.91±0.42

16.1±4.2

3.2±1.7

2.2±1.2

对照组

治前

68

0,50±0.31

18.9±4.9

4.5±2.1

3.1±1.3

治后

68

0.61±0.29

18.1±3.5

4.3±1.9

2.9±1.7

与治疗前后比较,与对照组相比△P<0.05。

    3、2、3治疗组中医分与疗效关系

    肾虚火旺型(迫血妄行)38例,完全缓解30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下焦热盛型12例完全缓解4例,显效5例,有效2例,无效1例,脾不济血型9例,显效3例,有效2例,无效4例;肾气不固型8例。有效3例,无效5例。结果表明,肾虚火旺(迫血妄行)下焦热盛型临床疗效最好,脾不统血型次之,肾气不固型疗效较差。

    3、2、4治疗组病理诊断与疗效的关系

    IgA肾病30例:完全缓解10例,显效15例,有效2例,无效3例             

    非IgA系膜增生型肾炎21例:完全缓解6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4例;

    局灶节段硬化性肾炎13例:完全缓解3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3例,

    膜增殖性肾炎4例:有效1例,无效3例。

    上述结果表明IgA肾病疗效最好,非IgA系膜增生性肾炎、局灶节段性肾炎次之,膜增殖肾炎疗效最差。

    4、讨论

    各种类型的肾炎在某种程度上都伴有血尿或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尤其是隐匿性肾炎在病理上多半是IgA肾病为主,其病程缠绵,反复发作。在西医治疗上无特殊治疗手段[1]。并且部分患者的病理损害呈进行性发展,现在多认为最终可出现肾功能衰竭。因此,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尤其是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手段,阻止其病理损害的进展具有现实的临床意义。

    肾炎血尿按祖国医学观点属尿血范畴,本病成因多由于热伤脉络。正如《太平圣惠方·治尿血诸方》所说[4]“尿血者,是膀胱有客热,血渗于脬故也.血得热而妄行,故因热流散,渗于脬内而尿血也。早期,膀胱实热累及于肾,日久热伤气阴,久病必瘀。因此,本病治则注重清热、凉血、止血,同时配合西医的适当消炎对症处理。本方以小蓟、白茅根、茜草凉血止血为方中主药,小蓟性微苦寒,张锡纯曰“小蓟善入血方,最清血分之热”,《药性篡要》:“小蓟专主小便热淋尿血”。白茅根、茜草亦为凉血止血要药,前者为有清热生津,利水之功,后者兼有化淤作用 [5] 。《本草纲目》“茅根清伏热,利小便,止诸血”。蒲黄、藕节化淤止血同为方中主药。生地滋阴凉血,石韦清热化湿为方中辅药。同时使用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肾阴虚。配合适量使用杜仲炭、地榆炭等,会使止血效果大增。全方清热、凉血、止血,适量滋阴作用,相辅相成前后照应浑然一体。

    另外,本方在治疗过程中,对补体C3免疫球蛋白有一定影响,可能与尿红细胞丢失减少有关,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降低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压,抑制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基质合成,抗血小板聚集药潘生丁可改善肾小球毛细血管内凝血,抑制肾小球局部炎症反应。从而延缓肾功能恶化。本文临床观察结果显示,采用复方黄蓟煎剂配合西药治疗肾炎血尿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尿红细胞的排泄。提高机体免疫功能。临床效果明显比单用西药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王海燕.  肾脏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703-70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第二集1993.133-136.

[3]郑家驹,龚正亮,姜继华,中药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中成药研究.1987, (12):28

[4] 赵红,丁莫钧,赵玉庸.中西医结合治疗血尿的临床研究。2004,(10):54。

[5] 韩彬,肾炎血尿基本方。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5,2(6)359-362.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