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35例的临床研究

标签:
肾病血尿慢性肾炎健康 |
IgA肾病又称为Berger病,其主要特征是反复发作肉眼血尿或镜下血尿,系膜IgA沉积或以IgA沉积为主,其发病机制与免疫功能紊乱低下有关,一般多在上呼吸道或肠道感染后发病或加重。笔者运用黄芪真武汤治疗脾肾阳虚型IgA肾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1.1
1.2
2
两组均给予低盐、优质低蛋白饮食,根据病情需要给予抗感染处理。
治疗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治疗,予中药黄芪真武汤口服:黄芪15g,制附子根据病情给予20~30g(先煎1~2h),白术10g,茯苓10g。1剂/d,分2次服,每次服200ml。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予口服雷公藤多甙片lmg/(kg·d),3次/d;洛丁新10mg,1次/d。服用30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3
(1)临床症状和积分根据中医辨证分型的临床表现,观察治疗2个疗程前后症状变化情况。症状评分标准参照2002年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采取症状积分法(无症状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2)实验室检查:24h尿蛋白定量、尿红细胞计数、肝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白蛋白等。(3)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14.0分析软件作统计学处理,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检验,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
4
4.1
表1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4.2
表2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4.3
表3
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4.4
表4
与对照组比较,△P<0.01
5
IgA肾病在中医属“虚劳”、“腰痛”、“尿浊”、“血尿”、“水肿”等范畴。脾肾阳虚型IgA肾病在成因上我们认为正气内虚,外邪入侵,失治误治所致,或素为脾肾阳虚之体。其病机为久病及肾,封藏失职,精气外泄。治疗上本着“治肾重于治脾”,既强调脾胃功能,更重视肾阳的作用。自拟黄芪真武汤,方中制附子味辛气温,火性迅猛,无所不到。张锡纯曰:“附子为补火助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锢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之、通之”。故首选附子,补火助阳,散寒温中,使自下而上而脉生,周身通达而消阴翳。
[2]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56162.
[3] Lee SMK.Rao VM,Franklin WA,et al.IgA nephropathy:Mor—phologic
predictors of progressive renal disease[J].Hum
Palhol,1982,13:314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