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经汤运用之我见
(2010-03-05 16:08:00)
标签:
中医养生保健健康 |
1、温经汤由桂枝汤化裁而来
要谈温经汤,得从桂枝汤谈起。温经汤里面,组成桂枝汤的五味药就有了四味,只缺了大枣,可以这样说,温经汤是由桂枝汤化裁而来。对于桂枝汤,前人有“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的论述,此外还有“营卫即血气,血气即阴阳”的论述,我们用它来治疗内科杂病时,可以把处方拆成两部分来看。一者,阳药(桂枝、生姜、炙甘草,辛甘化阳);一者,阴药(芍药、大枣、炙甘草,酸甘化阴)。月经病不外乎气血的盈虚通滞,临床运用时我们可以根据病机的需要进行加减。
2、温经汤方解
温经汤出于《金匮要略.杂病脉证并治》:“妇人年五十所,病下例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属带下病。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下利数十日乃指下血而言。推求下血不止之原因,是因曾经半产,留下瘀血阻于少腹,血不循经之故。何以知为瘀血阻滞?因有少腹急满,入暮发热,唇口干燥,故知之。盖下血本无阻碍,何来腹满,今见少腹胀痛,显系瘀阻胞宫;入暮发热,病在阴分,是瘀血内阻,阳气不能入阴,反浮于外之象;手掌发热私事血瘀化热之征;唇口干燥者,血内瘀而不能外荣也。由此可知,本病病机为冲任虚寒,瘀血阻滞,牵涉到气血津液的盈、虚、通、滞。方中有桂枝、当归、川芎活血行瘀,亦有吴茱萸、生姜、半夏调气行津;有吴茱萸、生姜、桂枝、当归温其本寒,亦有丹皮清其标热;有人参、炙甘草大补元气,元气一充则卫气有源,卫气旺盛则摄血有权。下血日久,阴血已亏,配阿胶合当归补益营血,麦冬合白芍补充营阴。另外,方中之芍药、炙甘草长于柔肝缓急,又为经脉挛急而设。
3、温经汤运用拓展
温经汤除可用于冲任虚寒,瘀血阻滞之漏下证外,还可用于以下几种情况
3.1 月经不调,逾期不至,或时前时后参伍不调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者
月经一月一行,全凭肝的应时疏泄。无论经行先期,经行后期,经行先后无定期,审其经色黯淡,微有瘀块,舌质偏淡,即属冲任虚寒,血瘀气滞,疏泄失调。此方吴茱萸、桂枝温经散寒,当归、白芍、阿胶、麦冬补血滋阴,人参、炙甘草、生姜、半夏益气和胃,桂枝、当归、川芎、丹皮活血行瘀。吴茱萸用量最重,意在疏调肝气,配合白芍、炙甘草调理肝之疏泄功能。合而用之,能取温经补虚,祛瘀调经之效。若无入暮发热,、唇口干燥、手掌烦热,可去丹皮不用;若白带较多,舌苔较腻,可取阿胶、麦冬之滋腻;气滞较甚,可加香附、乌药。
3.2 寒凝血瘀之经前或经行腹痛
川芎;挛急甚者,可重用芍药甘草汤。
3.3 妇人不孕
,发育不良而至者;有因失血过多,劳伤亏损而致者;有因气滞血瘀,痰湿凝结,阻于胞宫者。方中吴茱萸、桂枝可以温经散寒、当归、川芎、丹皮可以活血祛瘀,半夏、生姜可以祛痰除湿,人参、炙甘草可以大补元气,阿胶、当归、白芍、麦冬可以滋阴补血。
3.4 气血不足的闭经
此外,根据其为桂枝汤化裁而来,善于“化气调阴阳”,加补肾之菟丝子、川续断等还可用于气血不足之闭经。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