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温 经 汤

(2010-03-05 16:06:56)
标签:

中医

养生

保健

健康

 
  http://jpkc.bucm.edu.cn/fangjixue/16/zc1.gif
〖方源〗 《金匮·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22》“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利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故?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何以知之?其证唇口干燥,故知之。当以温经汤主之”。
〖组成〗  吴茱萸 三两[9g]   当归 二两[6g]    芍药 二两[6g]   川芎 二两[6g]
      人参 二两[6g]    桂枝 二两[6g]    阿胶 二两[6g]    牡丹皮 二两,去心[6g]
      生姜 二两[6g]    甘草 二两[6g]    半夏 半升[6g]    麦冬 去心,一升[9g]
〖用法〗 上十二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 温经汤用吴萸芎,归芍丹桂姜夏冬,
     参草益脾胶养血,调经重在暖胞宫。

5top

http://jpkc.bucm.edu.cn/fangjixue/16/zzygy.gif
〖主治〗 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漏下不止,月经不调,或前或后,或一月再行,或经停不至,而见入暮发热,手心烦热,唇口干燥。亦治妇人久不受孕。病机分析
〖功用〗 温经散寒,祛瘀养血。

5top

http://jpkc.bucm.edu.cn/fangjixue/16/fj.gif

 ┌吴萸 ── 暖肝肾,温冲任,行气止痛。

 └桂枝 ── 温经散寒,通血脉。

 ┌当 归┐
 │   │
 │川 芎│
┤    ├活血祛瘀,养血调经。
 │芍 药│
 │   ┘ 
 └丹 皮 ── 入心肝肾,活血祛瘀,退虚热。

 ┌阿 胶 ── 养肝血滋肾阴,具养血止血润燥之功┐
 │                      │养阴润燥而清虚热,并制吴茱萸、桂枝之温燥。
 │麦 冬 ── 养阴清热。           ┘
 │  
┤人参、甘草 ── 益气补中而资生化之源,阳生阴长,气旺血充。
 │  
 │半 夏 ── 通降胃气而散结,与参、草相伍,健脾和胃,助祛瘀调经。
 │    
 └生姜 ── 温里散寒,与半夏合用,温中和胃,以助生化。

使 ── 甘草 ── 调和诸药。

诸药合用,温经散寒以活血,补养冲任以固本,则瘀血去,新血生,虚热退,月经调而病自除。

本方的配伍特点 本方特色

5top

http://jpkc.bucm.edu.cn/fangjixue/16/yy.gif
1.本方为妇科调经常用方剂。主要用于冲任虚寒而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崩漏等证。以月经不调,小腹冷痛,经有瘀块,时发烦热为证治要点。本方临证加减运用
2.常用于功能性子宫出血、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属冲任虚寒,瘀血阻滞证候者。

5top

http://jpkc.bucm.edu.cn/fangjixue/16/wxzy.gif
  《金匮直解》:“妇人有瘀血,当用前证下瘀血汤,今妇人年五十,当天癸竭之时,又非下药所宜,故以温药治之,以血得温即行也。经寒者,温以吴萸、姜、桂;血虚者,益以芍药、归、芎;气虚者,补以人参、甘草;血枯者,润以阿胶、麦冬;半夏用以止带下,牡丹皮用以逐坚癥。十二味为养血温经之剂,则瘀血自行而新血自生矣,故亦主不孕崩中,而调血水。”

5top

〖附方一〗 温经汤 (《妇人良方》)
组成:当归 川芎 肉桂莪术 醋炒      牡丹皮 各五分(各3g)    人参 牛膝甘草 各七分(各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温经补虚,化瘀止痛。
主治:血海虚寒,月经不调,血气凝滞,脐腹作痛,其脉沉紧。
〖附方二〗 艾附暖宫丸 (《仁斋直指》)
组成:艾叶 大叶者,去枝梗,三两(6g)
   香附
 去毛,六两俱要合时采者,用醋五升,以石罐煮一昼夜,捣烂为饼,慢火焙干(12g)
   吴茱萸
去枝梗,三两(6g)      大川芎 雀脑者,三两(6g)    白芍药 用酒炒,三两(6g)   
   黄芪
 取白色软者,三两(6g)    续断 去芦,一两五钱(5g)    生地黄 生用一两,酒洗焙干(6g)  
   官桂
 五钱(5g)         川归 酒洗,三两(6g)  
用法:为细末,米醋打糊为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6g),淡醋汤食远送下。忌恼怒,生冷。
功用:暖宫温经,养血活血。
主治:妇人子宫虚冷,带下白淫,面色萎黄,四肢疼痛,倦怠无力,饮食减少,经脉不调,肚腹时痛,久无子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