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就业乞丐大学生政法大学唐骏南昌教育杂谈 |
分类: 漫谈别论 |
一个今年六月份刚从中国政法大学毕业的大学生,要回福建老家找工作,因为搭错了车,竟然跑到江西南昌。在南昌,这个手里还握有三十多块人民币的大学生,“因为不会与人正面沟通”,想找工作没有找到,竟然流落街头,靠捡拾霉变食物充饥,差一点热死病死在车站路边。
幸好被当地公安发现,然后通知了大学生的母亲,如若不然,我不知道这个大学生会不会命丧异地?就是不会毙命,也不知道,他的乞丐生涯能不能比“犀利哥”有好的结局?
一个大学生,一个中国一流大学的毕业生,一个学政法出身的大学生,搭错车本身就有点滑稽。更可悲的是,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后,竟然连一点自我生存的能力也没有。很多人不免要问,你就是找不到工作,难道就不会求助于他人,求助于社会,求助于公安吗?再说,你手里不是还有三十多块钱吗,难道忘了带手机,就不会用固定电话给家里或者同学打个电话吗?
如此典型极端的例子,当然我们不能用正常的思维来考责这个大学生。但是,我们想知道的是,一个政法大学毕业的学生,为什么就变“傻”呢?
我看到这个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呆了。我真的是楞了很久。很长时间缓过劲来后,我脑子里只有两个问题:一是要是我的孩子,我会怎么想?二是当孩子的母亲不远千里,从福建到南昌去“营救”孩子的时候,她会怎么想?
我不知道这个孩子的母亲是怎样含辛茹苦,一分钱一分钱从牙缝里省出来,来供应这一颗希望之星的。但是,当她发现自己很“优秀”很“骄傲”的儿子,出校门之日就是成为“乞丐”之时,她的心中会不会流血。她是埋怨自己还是埋怨我们的学校,我们的教育呢?
是大学生搭错了车,还是我们的教育搭错了车?是大学生沦为了乞丐,还是我们的学校就是在进行一种乞丐教育?
素质教育,我们喊了多少年。但是,为什么还会出现学生接受学校教育越多,能力越是下降,甚至连本能都扼杀得差不多了呢?
在很多人推崇大学生“杀猪”“掏粪”“扫马路”的当下,我倒是想问问,我们的大学教育,到底想培养什么样的人在培养什么样的人?如果北京大学就是为了培养“屠户”,政法大学就是为了培养“乞丐”,我们还要大学做什么?
一个大学生如果走出校门,上不能知天地,下不能认南北,我真怀疑这样的大学都做了些什么工作。最近“学历门”主角唐骏有一句名言:能骗到所有人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与这位大学生放在一起比较,我倒建议他向唐骏身上学一点东西。避开“诚信”两字不说,至少,唐骏的“成功论”不会连生存问题都解决不了。
《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是唐骏教主送给大学生的“非道德”教材。中国教育如果不能解决“搭错车”的问题,还不如让唐骏当教育部长或者当大学校长。至少,在唐骏的引领下,中国可能不会出现大学生“乞丐”!
后一篇:唐骏也许是“学历门”最大的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