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帝王病”,今日百姓痛
(2010-10-24 07:06:03)
标签:
痛风宋体高尿酸血症嘌呤酸值健康 |
分类: 健康 |
反复发作,疼痛剧烈,缠绵不愈……一说起痛风,许多患者都是咬牙切齿!那么,究竟什么是痛风?怎么远避痛风?
“帝王病”不是传说
痛风属于“富贵病”,在古代还被称为“帝王病”。
据史料记载,西方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帝王将相均患有痛风,比如凯撒大帝、路易七世等,故痛风又称“帝王病”。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过多摄入富含嘌呤的肉食、酒类等食物,昔日的痛风已不再是帝王们的专利了。据统计,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2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7500万人,而且正以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痛风又称“高尿酸血症”,就像糖尿病一样属于内分泌系统疾病。在饮食、遗传、天气等因素影响下,人体内一种叫作嘌呤的物质的新陈代谢发生了紊乱,使尿酸(嘌呤的氧化代谢产物)在血液中过度饱和,引起关节、软组织、软骨和肾脏的异物炎性反应。
一般发作部位为大母趾关节、踝关节、膝关节等。长期痛风患者有发作于手指关节,甚至耳廓软组织部分的病例。急性痛风发作部位出现红、肿、热、剧烈疼痛,一般多在子夜发作,可使人从睡眠中惊醒。痛风初期,发作多见于下肢。
痛风发病与遗传有关,但明确属于遗传性疾病者罕见,仅占1%~2%。男女发病比例是20:1。脑力劳动者、体胖者发病率较高。
血尿酸增高≠痛风
一般认为,男性血尿酸值超过0.42毫摩尔/升以上,女性超过0.357毫摩尔/升以上时,称为相对性高尿酸血症。
但不能因一次血尿酸值增高就戴上痛风的“帽子”。因为,进食高热量、高嘌呤的饮食、饥饿及饮酒、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药物等都能使血中尿酸增高。临床数据也显示,只有5%~12%的高尿酸血症病人最终发展为痛风,绝大多数血尿酸高的人终身不发作。
当然,血尿酸值越高,出现痛风症状的可能性越大。因此,测出的血尿酸值还应结合病人的症状、体征、X线检查、关节滑液检查尿酸盐结晶等加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是否痛风的诊断。
只喝汤不吃肉更不妥
社会上流传说,只喝汤不吃肉能躲开痛风。其实肉汤内所含的嘌呤物质比正常饮食高30倍,可导致体内嘌呤代谢产物尿酸升高;喝酒又易使体内乳酸堆积,抑制尿酸排出,这就是围坐火锅前开怀畅饮的人易患痛风的主要原因。
要想有效地预防痛风发生,就要少吃海鲜,少喝啤酒,少食动物内脏等嘌呤含量高的食物。尽量多吃一些蔬菜和有营养的水果。特别是多喝水,不要等到渴了再喝,这样促进体内多排尿,减少尿酸在血液中的饱和度,以免造成尿酸结晶体沉积。每次烹调时,辣椒、咖喱、胡椒、花椒、芥末、生姜等食品调料均能兴奋植物神经,诱使痛风急性发作,尽量避免使用。
另外就是多运动,但不宜快跑、踢足球、打篮球等剧烈运动,同时,大量消耗体力如登山、长跑、长距离游泳等也不可取。痛风病人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定时足量服药,定期复查血尿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