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娱乐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下乡 |
分类: 老宋影视评 |
#老宋影视评#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严格讲应该算是一部政策题材的电视剧。剧中下乡第一书记马向阳的故事倒是挺让人有种别样滋味呀!
文/宋连友
先不说别的,单说这马向阳是下了乡了,可他原本是出于完成政治任务的目的。说白了,他下乡完全是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活脱脱的二楞子一个,虽说完成了一些个“使命”,可这样的“政绩”原也源自村民的东说西道,可是这些个点子没有一样是出自他本人的施政规划和目标的。
尽管这马氏向阳同志终是获得了一定程度上的“政绩”和表现。可是,我在想,时下政策指导下的下乡的“第一书记”们若个个都是这么蒙查查的,而背后又没有商务局、农研院的专家和自家的几百万子身家的话,还能不能在农村干出点个什么事儿来呢?
关于本剧评短文的说明
原本,我是想发一篇长微博的,因为之前从未弄过长微博,今儿在发微博时一是受字数限制,二是看到了“长微博”字样,之前并未用过这个功能,索性就试一次;这一发才知道原来还生出了此篇短文博客。可是,这篇短文只适合微博的短句,若是发成了博客那就显得不那么全乎了。当时,是准备将删除的。可是,已经博客好友发表了评论,并且此博客好友似首对于“第一书记”相当了解,给予了我很多中肯的评论。一来二去的,弄得我都不忍心再将此短文删除了。所以,所以,再就补上几笔~~~
关于选派“第一书记”下乡,最早是哪个省份首开先河的这项农村政策重要举措,本人确未考证。不过,通过搜索的资料显示,山东省曾经于2010年起就开始着手选派“第一书记”到贫困村抓党建促脱贫,把“第一书记”作为巩固党在农村执政根基的重要举措。
报道上说,山东省在省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开展“联百乡包千村”行动中共选派2.6万名“第一书记”,帮包1.8万个村、社区等基层单位,已有7800多名“第一书记”驻基层单位开展工作。
山东省要求,“第一书记”下去,要成为“党的政策的宣传队,农村党建的工作队,脱贫致富的服务队”。对贫困村原则上一包三年,“第一书记”一年一轮换,不实现脱贫目标,帮包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山东还统一为每个贫困村分别选派1名大学生村官和1名科技特派员。
山东省把选派“第一书记”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举措,提出帮包期间,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工作脱钩,组织关系转到村里,参加村里的组织生活,吃住在乡镇,自己掏钱,不给乡村增加负担,全身心投入帮包工作。力争经过三年的工作,实现村党支部战斗力明显增强;脱贫致富步伐明显加快,村里有致富项目,90%以上的扶贫对象人均纯收入翻一番,村集体有一定的经营性收入;村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文明程度明显提升;基础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报道上还说,“这个批发市场建起来,村民的油桃能卖个好价钱,还能解决村集体没有收入的问题”,埠口村党支部书记黄宝国对“第一书记”的到来十分高兴:“他们不但给村里带来了技术,还要给村里修路、打井、建澡堂、建引水渠、安太阳能,这些以前我们想也不敢想。他们的到来,给村里带来了希望。”
从上述新闻报道的资料上看,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素材多半像似来自山东省。无独有偶,广西卫视也曾于2012年2月21日起每周五晚22:00播出一档节目,有趣的是,这档节目名称就叫《第一书记》。
据介绍,广西卫视《第一书记》这档节目,是首创"面对面捐款"——全透明,最放心的慈善模式——首先由《第一书记》记者跋山涉水到穷乡僻壤寻找最需要帮助的村庄,拍摄他们的扶贫项目,由该村第一书记来到演播室现场讲述,让观众深深了解,深深触动,现场100家爱心企业或团体,人士面对面捐助,通过电视搭建起爱心企业与帮扶对象直接面对面接触的平台,不需要通过第三方转达爱心。捐助款直接从爱心企业手上到达受助者手里,没有任何中间环节,整个过程,有摄像机镜头的记录,并在电视上播出,接受所有电视观众的监督。
当然了,广西卫视推出的《第一书记》这档节目也是有政策渊源的。2012年春天,作为广西新一轮扶贫攻坚的创新性战略举措,广西选派了3000名机关干部到广西最贫困的3000村庄,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
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与广西卫视的《第一书记》二者的区别在于,《马向阳下乡记》是一部经过编剧了的电视剧;而广西卫视的《第一书记》则是一部形式上更象似分了期数的记录片。二者所传达和宏扬的都是一个几近共同的主题“第一书记”下乡。
站在我是村民的角度,我更期待“马向阳”下乡来。因为,无论是按照国家扶贫新标准也好,还是政策“不实现脱贫目标,帮包单位不脱钩、干部不撤回”的要求。这都是对农村和村民有着极大好处的。
从扶贫的角度,“第一书记”下乡,帮包的乡村得到了最直接的“扶贫”。
从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上讲,“第一书记”作为了,这无疑于“授人以渔”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从完成任务的角度,“第一书记”与其派出单位充当着极其重要的后背角色。在这个过程中,即便是有个把不作为的“第一书记”,相信“第一书记”的派出单位也会极力的起到监督、支持和后盾的作用。不然,“第一书记”派出单位不光是完不成任务,面子上怕也难过得去。而“第一书记”个人呢,也得发挥其个人的资源来辅助甚至于是直接帮助他完成个人任务。
从这三重意义上讲,帮包村和村民们自然是最直接的受益者。我们假定把这三重意义牵强的比作”天时,地利,人和“的话。电视剧《马向阳下乡记》中”人和“的充足发挥是促成马向阳下乡有所成效的关键之所在。
第一功应当记在马向阳背后的“商务局。有了这个后盾的支持,银子问题解决了,路自然而然就修得了。
其次是马向阳个人资源的发挥,尽管经过几轮的招商引资未果,但是小超市的诞生,足以体现了马向阳个人资源的极大程度的发挥,尽管这个资源还或多或少的与其原单位有着关联,但并不妨碍马向阳个人能力的体现。
至于,农研院专家周冰老师那么上赶子支持大槐树村。算上第三功也未尝不可。只是我想或许有,但更多的会因为大槐树村的”不识好人心“而错失。当然了,在山东省推动的举措当中也确有这一条,为”第一书记“下乡的村子选派1名科技特派员。
第四功自然该是大棚了。银子是人家商务局出的,功当然也得算上人家头上才安生。
第四功自然该是大棚了。银子是人家商务局出的,功当然也得算上人家头上才安生。
有了这前面四重功的铺垫,后面马向阳变卖了城里自己的全部身家,且放在后话里头说了。至少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通过电视剧的编排认识到了马向阳下乡之后的心路历程。从起初对这个任务的拒绝到免强接受,再到潜不下心来扎根下去,再到对农村有那么一点感觉,再到后来的主动续签”第一书记“任期,及至后来的变卖身家也要投入到大槐树村。这是马书记的个人的转变。
实际上,我想说的即在于此。
首先,我不是不相信会有这么好的”第一书记“,我只是觉得这样的”第一书记“有没有那么多?是不是也颇有许多诚如马书记一样出于不得已接受任务之后的完成呢?是不是也确有在原单位最有力、最直接的支持下干出了那么些“政绩”之后交差了事的呢?是不是果有作为而潜心扎来根来的呢?将心比心,一边是城里舒适的环境、不错的工作和安逸的生活;一边是脏乱差的自然条件和各怀心思的村民。我真的不太能够完全的相信电视剧里美好的结局在实现生活中能有几成?我所担心的或者说我所质疑的也即在于此,会不会因为要完成政策举措而完成任务交差了事的呢?
事实上,无论如何我都不愿意相信一个蒙查查的“第一书记”能真心实意的干出一番作为来的。当然了,有后盾的支持和以完成任务为目的的除外。
后一篇:侃聊:海报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