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国企改革:向机制要经济任重道远

(2013-12-10 23:17:12)
标签:

股票

近期国企新一轮改革颇为让市场关注,也有投资圈的朋友看好上海国企改革的几个标的。从2年前,个人就不投资A股国企,目前对此问题看法依然没有改变,几个核心问题依然没看到出路。试着列出如下:

1.首先是机制的天然缺陷。国企,谁是老板,大伙儿为谁干,为啥干,怎么干,干的怎么样,由于缺乏所有者,使得整个企业缺少激励和监督。这次方案,是靠民营入股国营,是否能够改善,我依然不乐观:这里头要看民企和国营原有班底包括地方政府的博弈,除了个别标杆,其他的名企结局如何我觉得不很靠谱。

2.领导人的选拔机制有天然缺陷。国企的领导人,一方面往往并非来自于市场竞争的淘汰自然形成的胜利者,而是通过各种条件选聘、委派。能力和市场竞争的民企胜利者,不是一个级别。二方面,由于考核并非一定来自市场,那么领导人的主要精力一定是要主要放在对个人提升最关键的核心问题上。两者相加之后,长期市场竞争力可想而知,结局也不言而喻。解决方案,目前是国企股权激励:这个方案,能够解决第二方面的问题,但对于第一方面依然无解。即使对第二方面,也要当心利益过大之后的边际效用递减,到底这几年已经现成旱涝保收的每年几百万收益,对管理者在进行激励,效果有多大,值得存疑。

3.资源调配的不合理,让过去几年国企吃到了国家贷款、扶植、呵护、垄断等各种无成本的盛宴,而这种扶植根本上是对老百姓、民企的一种转移支付。鉴于国民承受能力和民企承受能力是有限度的,这种成长几乎可以断定不可持续。而从根源看,这其实是资源的一种错配,经济最有活力、最有效益、最该输血的部门反而被吸走了营养。目前从国民经济的整体看,成长的70%都来自房地产及相关行业,科技、创新企业出现萎缩。而里面最大的始作俑者也就是沉淀了大量固定资产的国企。从三中全会的主旨看,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并通过民营银行等手段,有意进行资源调配的尝试,同时不再滥发货币。所以起码我们可以断言,未来N年,国企起码不可能再像过去几年那样挥霍无度过日子,不再可能利用国企地位做房地产和高利贷。那么国企的未来成长在哪里?

4.全球没什么国企是搞得好的,除非类似新加坡那种企业型国家。

除了上述,还有更多,所以个人一般直接抛弃不看。个人有句话:国企,要么是垃圾,要么是在成为垃圾的路上。这句话也许不全对,但99%的正确率,相信毋庸置疑。


所以,现在的所谓国企改革,个人认为除了看到表面上的所谓利好,更要看到核心本质是国家的目的要停止无休止的喂奶的大趋向和主旨。国企现在已经是个20多岁,300多斤的大胖子,还要天天喝奶,别说干活挣钱。说真的,这奶水老百姓已经供应不起了。于此同时,天生机制优良,管理优秀,代表经济发展方向的优质民营企业那么多放着不买,对于这种畸形国企的所谓大利好,你是不参与,是不参与,还是不参与呢?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也许和您的看法不一致但请原谅则个。

大头 2013121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