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一定就是利好吗?
(2011-04-20 22:13:22)
标签:
杂谈 |
对鲁信年报的期待,是很多投资人看好这一波行情的重要心理支撑。然而,年报一定就会是利好消息吗?
1.业绩上,1.2-1.4元之间,是大家的普遍共识。可是,除了会计因素之外,按照权益来计算的每股收益也就是5毛-7毛之间。即使按照1.3计算,静态市盈率也偏高,并不能支撑过高的股价。
2.是否分红送股。不同渠道的信息并不相同。目前大家的胃口被吊的很高。过高的期望值下,一旦低于预期,可以想象市场的失望情绪。
3.从心理层面说,很多人考虑一定要看到年报才决定去留,这种普遍的心理状态,很容易被利用。
4.甚至,从某种角度说,鲁信需要一些利空,年报会不会反而会成为洗盘的一个武器呢?
所以,建议从 共识 这种大众认知的思维局限里面跳出来,谁说年报一定就是催化剂和利好呢?我们投资鲁信,完全不需要把希望放在一件或者几件事件上。鲁信的成长,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并不会因为送多了就如何,送少了就如何。这种投资心态,需要树立起来。
从鲁信的走势看,尽管前几日有急躁的拉升,但最终这几天又回到了慢牛的原始轨道,并开始对我们猜测的40元区域进行试探。这种试探,次数越多越扎实,过程越惨烈越真实,时间越长将来的涨幅越大。对此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甚至乐观其成的心态对待。就像11月开始的调整一样,耐跌,耐磨,耐涨。
从另一个角度看,年报却又一定是利好,这是对以长期持有的心态看待鲁信的投资人而言的,因为,我们对年报的期待是不同的:年报中,我们可以获得新投企业的信息;可以获得老企业效益的数据;可以获得基金入股明细;可以获得入股企业的改制信息;可以获得管理层的发展预期;可以印证诸多猜测。这些难得的权威发布,是我们每年期待的大事,也是我们对鲁信的成长进行判断的重要环节。
假如你是以这种心态期待年报,则年报一定是利好;而如果不是这种心态,偶个人觉得,年报倒也不见得一定会符合预期。
同一份年报,两种解读,两种期待,两种思路。长线投资人应该如何选择,自不待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