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熊的“商标战争”

标签:
杂谈 |
分类: 豫商.道 |
冰熊的“商标战争”
文| 徐振江
因为商标问题,两家企业都面临困境。冰熊电器所生产的“冰熊”牌冰箱,面临着无权使用商标的尴尬,而冰熊制冷,则面临因商标纠纷而不敢投资扩大生产的境况。
很多人都记得“冰熊”。当年,在冰箱行业,它叱咤风云。
但如今,河南却有两家“冰熊”:位于河南省商丘市的冰熊电器和位于民权县的冰熊制冷。多年来,围绕冰熊这个品牌和商标,双方争执不断。
这是政府“一女二嫁”酿成的苦果,政府也尝试为此多方周旋,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让“冰熊”商标这个“死结”越绾越死。
“冰熊”的西安“号角”
2010年11月26日,陕西西安。
浙江控股集团董事长蒋端平站在市中心一座四星级酒店的会场里,向与会的500多个合作伙伴阐述公司未来一年的规划。而在酒店会场另一角的样品展示厅里,新下线的冰熊冷柜样品被摆在显著位置。
这是浙江华美电器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美电器)2011年度全国代理商大会,“我们要全面启动中西部市场。”蒋端平告诉记者,旗下三个品牌:华美、华星、冰熊已经做好了产品准备,其中,攻打河南市场将以“冰熊”品牌为主。“河南是我们重点要关注的区域,每年销售几个亿都不成问题。”
浙江企业以“冰熊”品牌攻打河南,这并不奇怪:曾经辉煌一时而逐渐走向没落的河南冰熊冷柜厂,于2006年被华美电器以1500万元买下,2007年11月,在原冰熊冷柜厂的基础上组建的河南冰熊制冷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熊制冷)正式投产。
而极富联想的是:作为一个将要全面进军中西部市场的电器企业,为何不在河南吹响进军的号角,而偏偏选择似乎没有任何联系的陕西?况且,河南还是该企业重要生产基地和最看好的销售市场之一。
“主要是考虑到交通方便,因为经销商来自全国各地,到达西安的距离差不多。”华美电器副总经理胡建明告诉记者。
而家电行业一位业内人士则认为:没有选择在河南“吹号”,是因为 “河南”和“冰熊”这两个词,对于华美电器来说“感情复杂。”
华美的期望和苦恼
所有有关“华美”和“冰熊”的恩怨情仇,都可以追溯到4年前。
2006年5月,应商丘市之邀,华美电器经过实地考察,最终以1500万元的价格拿下冰熊冷柜厂的生产线、厂房及土地等,还包括冰箱、冰柜两大品种的“冰熊”商标。
此前,冰熊品牌已经备受劫难。
1996年9月,冰熊股份上市,成为当时河南为数不多的几家上市公司之一,并曾进入中国冷柜行业三强,是河南工业的一张重要名片,随后因种种原因,冰熊集团开始衰落。
2005年,重庆银星智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银星”,东方银星的控股股东)受让冰熊股份的相关股权,成为冰熊股份的第一大股东,随后将地产项目置换入冰熊股份(当时已经是ST冰熊),主营业务由保鲜设备生产经营全面转为房地产开发。
2006年5月25日,华美电器与冰熊集团(原冰熊股份控股公司)、银商控股(重庆银星控股子公司)签订了资产重组协议:待商丘方面以土地等从银商控股手中置换出冰熊冷柜的资产后,由华美电器接收其产权。
“我当时想得很简单,就是掏钱买东西,所以整个谈判过程只有40多分钟,然后我就在合同上签字。”蒋端平对记者说。
在收购完成以后,华美电器董事长蒋端平信心满满,他曾向媒体放言:两年内向冰熊冷柜制造项目投资8000万元人民币,在3年内把冰熊冷柜的产销量做到3亿元。
但现实往往比想象中的复杂,在3个月的产权手续过户的承诺期之后,冰熊冷柜生产线、厂房、土地以及冰熊商标等产权却迟迟没有过户给华美。
此后就是漫长的协调,直到2007年4月,银商控股才成功从工商市支行银行拍下被抵押的冰熊冷柜厂的生产设备、厂房及土地。当年10月,转让协议才签订下来, 12月份,华美正式开工生产“冰熊”冰柜。
商标“一女二嫁”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过户刚刚完成,商标问题又浮出水面。
2005年4月,冰熊集团把“冰熊”商标有偿授权给慈溪市利烹电器有限公司,使用期限为3年;
在和华美签订协议以后的过户期间,冰熊集团又授权同意浙江慈溪的飞龙集团使用“冰熊”商标。
就在过户期间,2007年4月,飞龙电器在河南成立河南冰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冰熊电器),并进驻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8月中旬试生产,12月16日正式开业。
也就是说,在冰箱和冷柜方面,商丘有两个“冰熊”:一个位于商丘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飞龙旗下冰熊电器,另外一个是在民权县的冰熊制冷。
对于“一女二嫁”的原因,据商丘市政府人士向记者解释:因为华美当初承诺的后续资金迟迟没有到位,商丘市政府决定再引进飞龙电器,在商丘投资2亿元开发“冰熊”品牌小家电。
对此蒋端平并不认同,他认为,自己在签订合同后的第二天就支付了500万元,但后期却迟迟不能过户,如果产权手续能够办完,他会立即支付剩下的1000万元。
这为以后的诉讼埋下伏笔,华美拿到转让协议及冰箱、冰柜两大类“冰熊”商标的所有权后,因冰熊集团的遗留问题,牵涉到很多官司,而且基本上所有官司都是奔着“冰熊”商标去的。
“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拥有冰熊商标所有权的华美,把商标所有权归还给冰熊集团,由冰熊集团再进行分配。”河南冰熊制冷总经理刘健康告诉记者。
尴尬的“死结”
如今,两家“冰熊”都已经在商丘生根发芽,华美旗下的冰熊制冷如今已经有三条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30万台,而飞龙旗下的冰熊电器,产品在全国20多个省都有销售。
华美电器董事长蒋端平说,华美买下冰熊,就是看中冰熊的品牌内涵,如果不是这个品牌,他也他也不会参与冰熊集团的重组;而飞龙董事长王焕江曾表示,“冰熊”品牌将是飞龙的一个有力翅膀,力争“在3~5年内,将冰熊电器打造成河南的第二个新飞。”
如此说来,两家企业谁能够离开“冰熊”这个商标?
但因为商标问题,两家企业都面临困境。冰熊电器所生产的“冰熊”牌冰箱,面临着无权使用商标的尴尬,而冰熊制冷,则面临因商标纠纷而不敢投资扩大生产的境况。
而据记者了解,商丘市和民权县的有关政府部门多次在华美、飞龙之间周旋,寻求解决之道,为当年“一女二嫁”的做法买单。
“两家都是招商引资过来的企业,都在河南有较大的投资,政府都希望它们能够留在河南,并加大投入,如果没有商标,那么投资肯定受影响。”一位长期关注“冰熊”的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但也正因为如此,反而让“冰熊”商标这个“死结”越绾越死。
暂时的“和解”
在多方的协调下,商标之事最终有了进展。
最新的情况是,2010年10月27日,华美电器下属的冰熊制冷和飞龙旗下的冰熊电器签订商标使用许可合同,冰熊制冷允许冰熊电器使用“冰熊”商标,用于其冰箱的生产。
记者在这份合同上看到,合同签订的日期为2010年10月12日,冰熊制冷授权冰熊电器在“冰熊”牌冰箱的商标授权使用年限延长1年,从2010年10月15日~2011年10月14日,而作为回报,冰熊电器支付冰熊制冷10万元。
“这是县里和市里多次协调的结果,暂缓了有关商标的争论。”刘健康说。
“目前这个处理结果很好,我觉得从上到下都很满意,这样两家企业也能够安心生产了。”参与协调的民权县一位政府高层官员告诉记者,现在两家企业也因为解决商标问题而取得了家电下乡的资格,“作为政府来说,无论是华美也好,飞龙也好,我们欢迎任何企业来投资发展。”
这位官员告诉记者,至于一年以后双方的商标问题,那要看两家企业之间的协商,政府则不用参与太多,政府最多搭桥牵线,让企业自主协商。
“商标问题肯定还要再协商。”刘健康说,无论如何协商,首先得承认“冰熊”商标属于华美牌,至于如何授权,则是两家企业的协商。
“是有偿的授权还是无偿,是授权五年还是十年?这需要日后慢慢协调。”刘健康说。
链接:
专家点评:
宋向清(河南省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认为,冰熊衰落有三个原因:一是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干预太多,致使市场无形的手无法有效发挥作用,企业业
迷失方向,并最终走向不归路。政府的职责是行政管理。行政管理和经济管理、市场管理是两码事,用行政管理的思维开展市场管理、经营管理,不成功是正常的;二是错失很多企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在冰熊鼎盛时期,不仅品牌好,质量好,市场好,外部关系好,而且资金充裕,融资能力强,对外合作的渠道多,此时如果冰熊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及时进行新产品开发,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生产规模,那么,冰熊是真正的英雄了。冰熊失去了历史机遇,就只能在失落的轨道中挣扎;三是管理混乱,财务漏洞太多,导致资金链条断裂,无法修复。
冰熊的盛衰:
冰熊冷柜的原名为河南冷柜厂,是冰熊集团的核心企业。当年引进意大利系列低温冷柜的生产线后,即成为原中国轻工部定点生产冷柜的8家企业之一;
1993年以前,公司冷柜产量在全国同行业之中位列三强,被河南省树为河南工业战线十面红旗之一。
1994年以后,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冰熊冷柜厂开始面临融通资金的压力,“资金紧张制约着企业发展”,有关方面开始运作上市。1996年9月16日,公司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公开发行,但自上市之日起,冰熊股份的经营辉煌并没有维持太长时间。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冰熊股份连年亏损。2005年,重庆银星智业(集团)有限公司(东方银星的控股股东)受让冰熊股份(当时已为ST冰熊)的相关股权,即将地产项目置换入ST冰熊,冰熊“股票壳”被借走。
如今,冰熊被拆分得支离破碎。2006年当地政府把冰熊厂和商标卖给浙江华美,2007年又授权浙江飞龙集团使用商标,还把冰熊冷藏车商标卖给了商丘海泰实业有限公司,而冰熊立式冷柜商标则又卖给台湾显丰国际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