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人:黑金地的“土匪”
(2011-01-18 15:19:24)
标签:
杂谈 |
分类: 豫商.博 |
平顶山人:黑金地的“土匪”
张保盈的BLOG
标签:平顶山人 土匪 亦刚亦柔
张保盈:九鼎德盛投资顾问董事长
博客等级:70 博客积分:67 博客访问:1,329,634 关注人气:690
说起平顶山,总让人联想到几分胆气、豪气和霸气。这里盛产给人光明和力量的资源,也盛产神奇的工艺与传说,亦刚亦柔的巨大气场成就了这片神奇的土地。
平顶山古称应国,说起鹰城,其实和古应国还是有很大关系的,“应”和“鹰”谐音,后来平顶山就称鹰城。上世纪90年代初,笔者作为文博专业即将毕业的学生同省考古队一起参与发掘应国墓地,墓地位于平顶山白龟山水库北滍村滍阳岭上,这道岭是西周时期小诸侯国应国的家族墓地。当时,附近的砖场还在用滍阳岭上的土烧砖。一个快收工的中午,几个同学蹲在岭下等同伴,脚下刚刚被挖土机取过土,大家信手用随身携带的考古铲在地上翻着——那土竟然是五花土。这里应该有墓葬!铲去浮土,一个中等的墓穴赫然呈现在大家面前。墓穴有9平方米大小,而且没有被盗过,大大小小的陪葬品填满了整个墓坑,其中竟然见到了应国王室的标志——玉鹰,这是多年来国内考古发掘中最完整的一个西周士大夫墓葬。考古队请来了武警,加强了考古现场的安全警戒,就在那天夜里,竟然发生了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附近村庄两名亡命之徒闯入考古现场盗取文物。当被发现逃跑时,据说歹徒还放了枪。结束毕业实习返校不久,我们收到考古队的来信,告知被盗抢文物已追回,其中一名歹徒在逃跑过程中跳到了应河里,被水草缠着淹死了,被盗抢的几件玉器都在他的衣服口袋里,另一名歹徒也随之被抓获。
欣慰之余,大家也在思考歹徒何以如此胆大妄为。
平顶山是块神奇的土地,生活在这里的人民勤劳善良、勇于担当,却因为历史上的匪事给这里的大山平添了几分神秘的传奇色彩。豫西深山腹地,新中国成立前曾是匪巢所在,平顶山、洛阳、三门峡、南阳等地都有,其中平顶山的鲁山、汝州、宝丰等地更有数量众多的土匪呼啸山林。当地人称土匪为趟将,意为敢冒生死前行、居无定所的意思。新中国成立后,土匪虽销声匿迹了,但伏牛山深处山头之上、洞林之中,依然还能看到土匪留下的痕迹,关于土匪的传说还常常被人提起,那一时的豪气胆气还回响在大山深处,留给当地人复杂的回味。因此,在看管甚严的发掘现场盗抢文物的事发生以后,还是不禁让人产生如斯联想。
前几日看电影《让子弹飞》,感觉豫西的土匪文化应该挖掘一下,娱乐一下现代人,拍些《豫西剿匪记》、《让大刀飞》、《伏牛军》之类的影视剧。土匪也不尽恶,比如当时活跃在嵩县、鲁山、汝州、伊川的大土匪头子王天纵甚至制定山规约法三章:一不准奸淫妇女,二不准在土匪保护区、公道区内抢劫,三不准私吞公物。笔者甚至在想,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还是有迹可循的,土匪文化会不会对今天当地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还有影响,这就需要研究。
平顶山是“黑白两道”,这里的黑不是黑社会也不是土匪,而是煤,白的则是盐。平顶山的煤支撑了河南工业几十年,可谓贡献甚巨,堪比黑金;而叶县的盐储量之大也是近几年才勘探清楚的,其量可供国人食用几百年。平顶山还有“青”有“绿”,青的是森林,绿的是水。平顶山多森林,而且多水,水库的数量在河南首屈一指,笔者曾经在考古时乘坐挖沙船登临白龟山水库中心的沙岛,白沙碧水,水鸟翔集,如果不是远处的群山提醒自己,甚至会以为身在大海。平顶山多温泉,鲁山的上汤、中汤、下汤,形成纵贯几十里的温泉带,在汝州,甚至形成了温泉小镇。智者乐山,仁者乐水,平顶山集山水、青绿、黑白于一体,这给平顶山人以智慧和灵感,也给了平顶山人大气和大为,大美和大德。
平顶山人与佛有缘。汝州香山寺,据说非常灵验,古称父城香山,作为佛教圣地,与天竺香山地理位置和山形相似,建寺年代最早,更重要的是妙善在此修道,得成正果为大悲观世音菩萨。与香山寺隔山相望的,是鲁山佛泉寺,在尧山的山顶已建起了一尊158米高的大佛,据说其高度是世界立佛之最,在郑尧高速尧山的下路口,远远地就可以看到阳光下熠熠生辉的巨大佛像立于山顶,盛世礼佛,也是人们的一种精神慰籍。
平顶山素有宝地之称。流芳千古的北宋三苏,未生于斯却葬于斯就是明证。三苏何故葬于此?渊源始于苏轼。三苏原籍四川眉山,苏辙在平顶山汝州做官期间,苏轼来此与弟相会,二人登临今郏县黄帝钧天台,北望莲花山,见莲花山余脉下延,酷似家乡峨眉山,就议定将此作为百年之后归宿地。苏轼卒于常州次年,其子苏过遵嘱将父亲灵柩运至郏县安葬;苏辙卒于颍昌后,其子将之与苏轼葬于一处,称“二苏坟”。苏洵本葬于眉州眉山故里,后郏县尹杨允置其衣冠冢于两公冢右,成为今日的“三苏坟”。今坟院内古柏参天,沧桑遒劲。初冬时节入三苏坟拜谒,内心之情陡然凝噎,名门三苏,竟长眠在平顶山北部郏县一隅,令人唏嘘。谁能想到,曾在赤壁怀古、壮怀激烈的千古风流人物,“起舞弄清影”、“把酒问青天”的一代文豪,吟唱着“老夫聊发少年狂”,“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骚客雅士,如今“生死茫茫,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平顶山人好福气,冥冥中千年修为的缘分,得与三苏为伴。一抔土,三炷香,容笔者敬上,给心中的文学泰斗。
山水为魂的平顶山,也是工于技巧的圣地,大器若小,大美不言,说的就是汝瓷。汝瓷向以素静典雅著称,有“汁水莹泽,含水欲滴,釉如膏脂之溶而不流”的美誉和“似玉非玉而胜玉”之赞。汝州清凉寺是汝瓷的发源地,也就是在清凉寺考古发掘过程中,人们才知道汝瓷烧制的神秘配方,怎不为这片神奇的土地称奇,感叹平顶山人的智慧精绝。
当然,说起平顶山人的神奇,还有两个地方不得不提,一是马街书会,二是赵庄魔术。马街书会起于何时有很多说法,每年的正月十三人们不约而同地到来,就好像赴一个千年的约会,是时,省内外的说书艺人负鼓携琴,汇集于应河岸边,规模壮观,热闹非凡,形成全国民间艺术的奇伟景观。赵庄是宝丰县的一个乡,在魔术村周营,上至七十老翁,下至六龄顽童,都能即兴变两套戏法,也许有一日,赵庄的魔术师们挥一挥手,平顶山就会变成中国的哈利波特城。书会和魔术仿佛是平顶山人的狂欢俱乐部,承载着朴实的娱乐精神、文化传承和乐天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