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成人礼:建业在倾听

标签:
杂谈 |
分类: 豫商.业 |
18岁成人礼:建业在倾听
文图| 本刊记者 王鸿玮
18岁,是一个象征着青春与美好的年龄,而18岁的建业住宅集团(以下简称建业)却有着难得的沉稳和清醒。没有浮躁,没有冒进,谦虚的反思,冷静的警醒,坚定的改进,执著的坚守。
18岁,父母会为自己的孩子举行一个成人礼,以告诫和激励子女。建业董事长胡葆森为建业举办了一场特别的成人礼,主题是反省和改进。
9月10日上午,建业在郑州联盟新城至尊红酒会所举行“18年·18城媒体恳谈会”,将正在开展的“建业百日倾听计划”向媒体通报,胡葆森也诚恳地倾听来自媒体的声音和建议。
让我们通过胡葆森在建业成人礼上的讲话,来体会这位优秀企业家对“孩子”的良苦用心。
深度反思,为交满意答卷
建业是一个勇于反思的企业,胡葆森也是一位具有强烈自我警醒和忧患意识的企业家。10年前,建业在反思;两年前,建业在“琢玉”;今天,建业在倾听。
谈到开展这一活动的初衷,胡葆森说:18年和18城是一个巧合,建业成立18周年,刚好完成了在河南18个地级城市的战略布局,听起来这里面有不少可以说的东西。但关键是准备说什么。是准备歌颂自己呢?还是准备怎么样?如果总结一下,后年是建业成立20年庆典,一般来讲五年一小庆,十年一大庆,现在就开始标榜、弘扬自己或者通过媒体向社会展示省域化战略的成果,我觉得没有什么好说的,因为建业省域化战略现在还没有达到满意的、非常值得捧给大家看的地步。
胡葆森形象地比喻道:读一个本科需要4年时间,建业2008年上市,按照现在的战略推进以及经营和管理提升速度来看,真正能够满足香港资本市场对一个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还需要两年时间,也就是2012年建业成立20周年的时候,才能基本向资本市场交上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
认真倾听,燃起燎原之势
“目前,建业正处在战略推进的第二阶段。这个时候就展示成果,我觉得有些操之过急。”胡葆森说,“把这个方案先放下,大家都想一下,看看18年这个活动到底怎么搞。思考再三,我提出这个建业在倾听的思路,得到了营销中心和集团执委会的认同。”
实际上,今天建业的倾听是2008年的一个延续。2008年整个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低潮的时候,建业在媒体的关注、参与和帮助下,搞了一次“琢玉行动”。从当年11月份开始就围绕着挑出来的671个问题,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对自己的产品、服务进行逐步完善。2009年的年初百日行动总结会更是“琢玉行动”新的开始。
在这样一种思考下,胡葆森解释,能不能借助18年·18城活动集中再倾听一下:这两年来的“琢玉行动”究竟取得了什么成果?671个问题解决了多少,解决了之后业主感受到了吗?自己在战略推进过程中有没有在孤芳自赏?这个战略对河南省的城市化真正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老百姓和政府感受到了吗?媒体朋友们感受到了吗?在河南十几年的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建业的战略究竟对区域的生活方式、建筑标准、城市化的推进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大家如果真的是朋友,还是希望从挑剔的角度,从你们听到的问题的角度来给建业提一些建议,甚至是一些批评。建业在局部上也好,在产品上也好,领先地位确实受到很大的威胁,并不是说方方面面都做得那么好,所以现在真的有许多需要学习和完善的地方,大家就不妨多批评、多建议。
立足服务,迈上新的台阶
要客观看待自己的发展状况,总结过去,反思过去,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
从2002年开始的建业优化战略大体上分成几个阶段,而过去的8年在整个战略推进过程中仅仅是建业刚刚完成的目标市场的布局。2008年伊始,建业进入了战略的攻坚阶段,这个攻坚阶段需要四年左右的时间,也就是2012年将完成攻坚,再收硕果。
“攻坚攻什么坚?就是在经营能力上提升,现在我们正处在攻坚阶段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胡葆森说这句话时一脸的凝重。他指出,这个攻坚阶段要有一些经营上的硬指标,比如说去年提出攻坚阶段的时候,就定了一个经营目标,原来也都在报告中说过经营要过100亿,利润过20亿,希望用四年时间完成经营上的跨越。“大家知道,在河南这个市场上,如果真正像我刚才讲的在经营上销售突破100亿,利润突破20亿,利税突破20亿,对于建业来讲,或者说对于一个在香港已经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来讲,这个阶段就是完成经营上跨越的关键时期。”
了解建业的人都知道,产品和服务是近两年来胡葆森在各种讲话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两个词。因为在他做企业30年的历程中所看到的无数企业的起起落落、生生死死无不是与产品和服务息息相关。所以大道至简——所有企业的立足点都应该建立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上。就是源于这样的战略定位,建业围绕着18年·18城这个活动,也可以说以18年·18城为契机,在攻坚阶段的道路上再度反思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还有什么不足和问题。
在迎来18岁生日之际,建业没有去庆典,而是选择了倾听,全面征求社会各界对企业的客观意见,并且通过不同意见总结企业发展中的优势与不足,以便于企业完成自我审视,为下一步的发展“加油蓄电”。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家成熟企业的冷静与自醒,睿智与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