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信社并购路在何方
(2010-10-21 13:38:45)
标签:
杂谈 |
分类: 豫商.道 |
农信社并购路在何方
文| 本刊记者 王 盟
当前的问题不在于民间资本并购农信社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而在于控股权的限制、农信社的不良资产负担及省联社的治理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民间资本并无太大意愿并购重组农信社。
金融机构最近动作频繁,农业银行、光大银行上市掀起了银行界的融资潮。《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出台又掀开了农信社的资产重组序幕。
特殊的农信社
中国不良贷款农信社最严重,“不良贷款率一度接近甚至超过50%。”一位银行业资深人士透露。
农信社来源于社员入股,入股数量分散,而这些小股东又缺乏基本的金融知识,不知如何行使其在信用社的权利。而信用社职工,素质较低,制度观念和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有章不循。一位长期研究农信社的学者表示。
“其实这些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大部分农信社工作人员都是走后门进去的。正规的招聘也是最近几年才开始的。”一位农信社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农信社的待遇、管理、人员素质和正规的银行自然没法比。除了它的作用和定位等因素外,资产规模、工作环境,存贷款环境也是影响其变化的重要因素。”相关人士表示。
据统计,部分农信社存在监管指标恶化现象,虽然这一数字从2007年年末的585家,下降到2009年年末的212家,但仍占全国农信社总数的10%左右。
经过多年改革,支农主力军的肌体日趋健康。截至2010年6月末,农信社资产、负债双双突破9万亿元,比改革前的2002年末均增加7.5万亿元;存款规模增加6万亿元达到8万亿元左右;贷款规模则较改革前增加4.1万亿元,达5.5万亿元。
农信社问题重重,单靠自身的发展已经无法扭亏为盈。鉴于农信社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2010年9月1日,银监会出台了《关于高风险农村信用社并购重组的指导意见》,呼吁各界资本进入农信社,参与农信社并购重组。
“挑中”民营资本
对于那些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原则的大中型商业银行而言,董事会不会选择并购与自身发展战略不符的农信社。另外,《意见》中也没有涉及监管方对大中型商业银行并购农信社的激励条款,银行积极性不高。
国有大银行看不上,中小股份制银行担心风险。农信社似乎已经陷入奶奶不疼、爷爷不爱的处境。这样看来,民营资本被农信社“挑中”也属情理之中。
细看此次《意见》,会发现除了依旧鼓励大型金融机构参与农信社并购以外,也专门鼓励民营企业投资参与农信社并购。对民营企业来说,这或许是一次入驻金融机构的大好机会。
国务院关于鼓励民间投资“新36条”提出,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参与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
如此,国家在政策上为民营资本铺平了道路。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郑祖玄教授表示:民营资本如果能够有效地进入农信社,意义将十分重大。这将是我国长期处于灰色领域内的民间金融走进阳光领域的重要一步,也应视为金融自由化的一个重要进展。
他表示,长期以来,我国的民间金融处于一种十分尴尬的地位,一方面监管部门乐意看到民间金融作为正规金融的补充,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监管部门也十分担忧民间金融带来的风险。
温州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说:“这些农信社虽然有一定的风险,但是金融行业本身就是经营风险的,所以没有必要太担心。并且未来经济的发展就是农村城镇化,为三农服务的农信社在未来发展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所以温州的民间资本会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地介入农信社的并购重组中去。”
尽管如此,农信社的一些弊病或许会成为并购的重重障碍。
《意见》显示,这次兼并重组的农信社大部分信用等级为六级,接近破产的边缘。并且《意见》要求民营资本对农信社的控股比例仅为20%,这对有些民营资本的吸引力不足。“投资大笔资金进入农信社,却不能掌握控股权,这实在不划算。”一位民营企业家说。
除此之外,农信社的治理结构、人员素质、管理机制等种种问题也让民营资本踌躇不前。业内人士认为,按照目前农信社的相关政策,在现有“国家委托地方政府,地方政府再委托省联社”的农信社风险处置模式下,民间资本要发挥“鲶鱼效应”难度系数较大。
在郑祖玄教授看来,当前的问题不在于民间资本并购农信社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而在于控股权的限制、农信社的不良资产负担及省联社的治理机制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解决,民间资本并无太大意愿并购重组农信社。
路在何方
农信社并购之路看来并不如想象中平坦。农信社内长期存在的弊病积重难返,直接导致资本在农信社并购上止步不前。
按照郑祖玄教授的说法,“如果农信社不解决县联社和省联社之间的治理关系问题;不采取新的政策,比如允许民间资本具有控股权,甚至是单一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绝对控股权等。对农信社改制将不会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但也有学者表示:设立农信社的初衷就是为了满足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信社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政策的支持、政府的扶助将为农信社打开新的发展之路。
目前,在广东东莞已经成立了农信社的升级版“村镇银行”,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市场细分策略在东莞农村市场占据了一片天地。
也有专家表示,农信社未来发展有两种途径。其一是发展为社区银行——这是一条合乎其业务模式,并且有利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道路,但政府部门在推进这一发展方向上缺乏有效的引导。在他看来,社区银行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非常迅速,拥有自己的独特客户群,成为金融机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另一条道路则是发展为商业银行并最终上市,如果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推进改革的决心,这会是一条可以有效推进的道路。但上述专家也同时表示:这并不合乎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的方向,也不利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深化。
“国家建立农信社的目的在那里放着,你不能把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发展成上市银行吧。”郑祖玄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