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骅:再造科迪乳业
(2010-07-08 10:39:10)
标签:
杂谈 |
分类: 豫商.人 |
王宇骅:再造科迪乳业
文|
本刊记者
一辆黑色大众迈腾轿车,从通往山东单县的公路上缓缓驶下,停放在路边的一个农家小院内。车上下来一个30多岁的男人,径自奔向这座小院的厨房,已经下午一点多了,他还忙得没有吃午饭。
“老板,随便炒两个菜,盛一个汤,再来两罐啤酒。”将要迈出厨房时,他又冲里面喊了一句,“记得下两小碗捞面啊,用凉水过下。”这是他每次来这必点的主食。
但老刘不会想到,王宇骅掌舵下的河南科迪乳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迪乳业),曾经不过是个连续十年亏损的烂摊子,但在他临危受命执掌帅印后,仅仅用了短短三年时间,科迪乳业不但起死回生,而且成为豫鲁苏皖地区强势的乳业品牌。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这一切,王宇骅是如何做到的?实现从烂摊子到区域强企的华丽转身后,他下一步会将科迪乳业带向何处?
死地夺生
王宇骅与科迪乳业的命运连在一起,要从2007年年初说起。是时,科迪集团董事长张清海连夜召开高层管理会议,以找到科迪乳业总经理的继任者。但众人大多垂头不语,没有谁主动请缨。
大家心里都清楚,科迪乳业近十年来一直亏损,曾先后换过多位总经理,但都无功而返,如今还背负着奶牛养殖户、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等人几千万的欠款,员工八九个月的工资都没发了,“这是个烂摊子,谁会愿意接啊?”
毛遂自荐行不通,张清海只好宣布散会,但他叫住了时任科迪集团副总裁的王宇骅,“小王,你去科迪乳业吧,要钱给钱,要人给人。”
王宇骅时年只有29岁,但自大学毕业后就到科迪集团工作,从一名基层员工做起,历任总经理秘书、投融资部经理、总经办副主任、总裁助理、常务副总裁等职。在张清海看来,无论是资历、个人能力,还是对公司的忠诚度,他无疑是科迪乳业“救火队长”的不二人选。
“如果非要我去,也行,我不要人,也不要钱,但要尽快辞去集团高管职位,去了就不再回来,而且要放权给我,具体事务我说了要算数。”婉拒不过,王宇骅开出了两个条件。
“没问题,就是再多一些条件,我也全都答应你。”张清海当即爽快答应,而且还给王宇骅吃了一颗“定心丸”,“如果尽力了,还做不好,可以再回来”。就这样,王宇骅被调任科迪乳业董事长兼总经理。
当务之急是让科迪乳业的机器转动起来,可手里没钱咋办?之前因为低估了科迪乳业的困境,加上年轻气盛,王宇骅曾谢绝了张清海调拨资金支持的“好意”,但总不能再回头去要吧?
一筹莫展之际,王宇骅在检查库房时吃惊地发现,成箱成箱的牛奶堆积如山,“这不就是资金吗?”让财务人员核算后,仅此一项就占用资金达数百万元之多。
“赶快联系经销商,哪怕赔本也要将它们全部卖掉,但前提是在不显眼的市场处理,不要影响今后的发展”。这一倒腾,科迪乳业总算有了 “救命钱”。
紧接着,王宇骅又在科迪乳业烧起“三把火”:发布红头文件,界定不同部门及管理者的工作范围,规定只能越级投诉,不能越级上报,只能下去调查,不能越权指挥;相继出台并实施质量、人力资源、卫生、财务、设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在公司推行制度化管理;推行“零库存管理法”,要求将原材料采购周期由3个月缩短为一周,“临用即购,购来即用”,所有产品不能在仓库中积压,而要在两日内发至各地的经销商,以确保乳品的新鲜度,并增加销售前线的压力。
尤其是“第三把火”,不但为科迪乳业节约大笔的流动资金,也提高了公司各环节的运作效率,还调动了经销商的积极性,“可以说是一举三得”。
这种大刀阔斧的改革,更多是着眼于公司内部的调整和完善。但王宇骅明白,科迪牛奶卖不出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销售网络布局散乱,人才缺失严重。为此,他兼任营销总监,撤销距离较远的异地省市经销商,重点攻占以商丘为中心150公里范围内的市场,提出“立地为王,深度分销,握紧拳头,重点出击”的战略方针,并亲手组建了一支包括经销商,城市、区域经理,业务员等在内的“嫡系”营销队伍。
但相比而言,科迪乳业在品牌知名度上,不及蒙牛、伊利等一线品牌,如何吸引更多经销商加盟?“我主要靠渠道利润刺激,让经销商从中赚取更多的利润,往往是其他品牌牛奶的几倍甚至十几倍,科迪牛奶的质量不错,他们会不愿意尝试吗?”王宇骅解释说。
为最大程度激发营销人员的积极性,王宇骅将业务员以及城市、区域经理划分为五个等级,对应不同的薪资待遇,“如果连续三个月销售业绩增长超过80%,就能上升一个级别,还会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做好了既能升职还能挣钱,谁会不努力啊?”
由此带来的直接结果是,科迪乳业2007年销售收入达到6000多万元,较2006年翻了近六倍,创下有史以来的最高纪录,“当年即走出多年亏损的泥潭,甚至实现轻微的盈利。”王宇骅久皱的眉头开始舒展。
逆势而上
可以说,2007年是科迪乳业发展史上的重要拐点,告别穷途末路,峰回路转之后,迎来柳暗花明。但就在王宇骅吹响“集结号”不久,三聚氰胺事件在2008年9月爆发,使得中国乳业在扶摇直上时戛然而止,随即如断线的风筝一样骤然坠落。
灾难犹如暮夜降临,蒙难者不独有三鹿、蒙牛、伊利等一线品牌,科迪乳业也因此遭殃。“最可怕的一天,科迪乳业在整个商丘市只卖出6件牛奶!”王宇骅回忆说,当时科迪牛奶堆积如山,市场几乎停滞,甚至有人说“要死了”。
但奇迹总在绝境中出现。这一年9月23日,商丘市委书记王保存在科迪乳业视察,他随机从库存中拿出一盒牛奶品尝后称赞说:“味道很不错!”当时,河南省、商丘市质监部门抽查的8个批次的牛奶产品中,科迪牛奶全部达标。
市委书记带头喝科迪牛奶,这一举动很大程度上让商丘人信心大增。“至少先让商丘人喝科迪牛奶吧,毕竟科迪是生于商丘长于商丘的明星企业。”在王宇骅的亲自指挥下,科迪乘势发起营销攻势,开始谋求绝地突围。
他抽调出公司大部分人力,奔赴商丘市各个居民小区,挨家挨户地投递宣传单页:“质量立市,诚信为本,科迪乳业在行动。”在这份单页上,科迪乳业向人们解释三聚氰胺为什么能出现在牛奶和奶粉中,它对人体到底有什么危害,而科迪乳业是如何保证产品100%安全的。
“三聚氰胺根本原因出在奶源上,但科迪乳业从成立之初,就坚持先建奶牛养殖区,再建加工基地,然后做市场。”王宇骅解释说,“他极力推崇‘四方投资’模式,让养殖户与科迪乳业结为牢固的利益共同体,推行‘八统一’原则,从多方面保证了养殖区的规范化管理,实行的‘无阳光工程’,杜绝了配送过程中奶源收购的中间环节。”
仅仅两周之后,科迪牛奶在商丘市的销量飙升到每天5000件以上,一时间呈现出“逆市飘红”的景象。稳固住本土市场后,科迪乳业又迅速复制这种营销模式,抽出50多个精干业务人员,“空降”到豫鲁苏皖等地的重点市场,采取“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协助当地经销商快速打开市场。
“除此以外,我们还在各地最具影响力的电视台、电台、报纸、网络等媒体上,大批量投放针对性强的广告宣传,累计投入超过1000万元。”在王宇骅看来,所谓危机,既有危险,也有机遇,他要趁机放大品牌效应,拓展更多市场,逆势而上。
2008年,科迪乳业销售收入同期相比翻了三倍,其经销商数量也飙升到150多家。而在经过大规模的营销攻势后,科迪乳业的知名度、美誉度在豫鲁苏皖等地空前提高,其销售渠道也实现进一步下沉。
夯实这两方面的基础后,在后三聚氰胺时代的2009年,科迪乳业开始在产品线上接连发力,先是单纯依靠采用国标标准化工艺,甩掉牛奶中的一部分水分,以此来提高牛奶中的蛋白质含量,推出高端产品三农牧场,从而开创了国内纯奶新指标,受到市场追捧。
随后,科迪乳业又采用国标标准化闪蒸工艺,着眼于杂粮、粗粮概念,将鲜奶与麦片、花生、核桃、大豆、玉米五种天然生态谷物巧妙结合,推出含有多种维生素及营养成分的“生态五谷奶”,并提出“营养均衡更健康”的消费和营销理念,使得它成为科迪乳业攻城略地的最大“利器”。
令王宇骅欣慰的不止这些,“这一年,科迪乳业的奶牛养殖小区数量增加到41个,奶牛总数量达到3万多头,经销商发展到400多家,年产能扩大到25万吨,而全年销售收入再次翻了两倍多。”
“在中国乳业市场寒气袭人之时,科迪乳业却如傲雪寒梅,这在河南乳品企业中极为罕见。”一食品行业分析人士感慨道。
上市梦想
如今,科迪乳业已经成为豫鲁苏皖当之无愧的强势品牌,无论是在奶牛总数量,还是在年销售收入上,都可以称得上是河南的行业龙头。
但在王宇骅看来,科迪乳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它在河南市场的情况并不乐观。以2009年为例,科迪乳业的销售总收入中,只有10%来自河南区域,其中将近80%来自商丘市。而在除商丘以外的其他市地,至今很少能见到科迪牛奶的身影。
业界公认的事实是,有着将近1亿人口的河南,无论是市场容量还是市场潜力都很巨大,自古以来都是商家必争之地。但因为不看好河南的乳业竞争环境,加之科迪在本土市场的知名度不及一些大型乳企,王宇骅一度更专注于征战商丘及邻近的山东、安徽、江苏部分地区。
按照他的计划,2011年,科迪乳业要在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等三方面,跻身豫鲁苏皖乳业前三甲,2012年,实现年产能50万吨,奶牛数量达到10万头,综合实力跨入全国十强。目前的科迪乳业,在上述四省区域只能位列前五位,而在全国则被挤到二十名以外。
“得河南者得中原,得中原者得天下”,要实现这两步跨越,王宇骅亟待打破河南市场的尴尬现状。事实上,从去年10月开始,他就着手调整市场战略,并以糖酒会为契机,率领科迪乳业挺进郑州的易初莲花、世纪联华等商业超市,以点打圆。
不过,这只是科迪乳业的试水之举。“尽管没有投入广告宣传,但科迪牛奶在世纪联华卖得还不错”,初尝到甜头的王宇骅,更加坚定攻占郑州市场的信心。
“目前正在和正道思达超市谈合作,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下半年,科迪牛奶将进驻郑州的130多家正道思达超市,并在河南卫视斥重金集中投放广告。”王宇骅透露,科迪乳业今年的目标是在河南市场斩获1.5亿元,相比去年要翻一番。如果上述情况进展顺利,实现这个目标,无疑将增加更多胜算。
在挥师进攻河南市场之时,科迪乳业另一个更为宏伟的计划:上市,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悄然进行。据悉,目前券商和保荐机构的相关工作都进展顺利,按照正常情况,最快在今年年底就可以登陆资本市场,“至于是在境内还是在境外上市,那要看哪个能更快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5月公布的河南省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名单中,科迪乳业是上榜的两家乳企之一。
为早日实现上市梦想,王宇骅说,他正在说服集团高层尽快物色合适的总经理,包括更高层次、更高水平的营销高管,以确保科迪乳业队伍建设的持续性,“而我则抽出更多精力,在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同时,加快科迪乳业发展步伐,争取使它成为河南乳品企业上市第一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