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听风云3》,一部“可惜”的电影
(2014-06-02 17:26:01)或许是由于个人兴趣,我对《窃听风云3》的题材有着出乎意料的好感,盲从而自尊心极强的农民、暴发却恪守礼教的龙头、在义气间摇摆而不择手段的新帮派、徘徊于金融与权力之间的新兴资本家,再加上惯有的猛打猛冲的科学(科技)青年,所有的人物在时代的浪潮里必然胜利或必然死去,那些新旧冲突很容易激起我们对现实的反思以及对逝去的缅怀,《窃听风云3》也在这个方向努力向前,当然,我说的只是题材。
从一个结果可以推导出导演的方向,电影的结尾,除了农民与吴彦祖,所有人都死掉了,或者被抓了,如《七武士》所说,农民永远是胜利者。在刘青云等来暴露的时刻,导演的处理是浪漫而哀伤的,这里面不仅关乎感情,而更多的是对已逝美好的惋惜。同样的处理还有结尾,一群孩子(主角们的儿童时期)的跑过,一堆大厦的消失,与其说是验证那句“土地不是拿来买卖的”,不如说是对旧有社会关系的缅怀,“人心不古”说了很多年,似乎每个时代的人都有权说这样的话。
然而这种浪漫或者感伤也自然而然地成为影片的致命伤,从那首《风云》开始,到周迅的每次以诗意的对白结束时响起的音乐,直至前述的两个处理,这种浪漫主义有着明显的人为痕迹,突兀而来突兀而去,仿佛是叙事中强行插入的导演评述,一方面阻碍了原本的叙事节奏,另一方面也引来观众错愕的反应,自为或者刻意往往适得其反。
另一个不得不提的是在这宏大叙事中插入的情感纠葛,电影以蛇蝎美人的方式来处理叶璇这个角色,在很多时候,我们需要感情来推动故事的变化或者变形,在一般的故事中,这是有效的,但涉及到宏观题材,这种处理便只能退居二线,将其交代为某个人物的动因。《窃听风云3》中的叶璇是古天乐的动因,也是黄磊的动因,这无可厚非,事实上如果仅维持这样的设置也是很好,然而到了快结束的时候,叶璇却从“因”转化为“果”,她的行动直接参与并引导了故事的走向。所谓新旧冲突确然需要一个触发点来引爆,然而将这个触发点设置为三角纠葛,至少我是存疑的。
另一个不需要存疑的感情纠葛是林家栋与方中信,勾二嫂的典型模式。这在电影里交代得很少,却直接影响了故事走向:四兄弟的分崩离析。与之对应的我们可以拿出同样麦庄编剧的《无间道2》作为对比。同样的结构同样的模式,不同的是,《无间道2》用这样一个细节所要塑造的是倪永孝这个角色的老谋深算,起的是绿叶的作用,即使不用这个桥段而换成 一个同样有效,而《窃听风云3》则是直接参与了叙事,这产生的结果就是使故事主干都沾染上了浓浓的狗血感,两兄弟因为女人反目的故事太多,而这又是最常见的一个。
时隔十年,麦庄的编剧功力显然倒退了许多,同样是史诗式叙事,前述的《无间道2》比《窃听风云3》高出了无数个档次,即使把《无间道2》涉嫌抄袭的因素算上,也是无法可比,而同时他们的导演功力依旧停留在那么一个尴尬的境地,这样,《窃听风云3》只能这么无奈地变成一部“可惜”的作品,可惜的原因正如我前面所说,它拥有太好的题材,但是从编剧和导演方面都让这个题材呈现出了糟糕的面目,补救无法,但是如果有人重拍,我是依旧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