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大劫案》,败絮其外,败絮其中!

(2012-05-02 10:51:21)
标签:

娱乐

宁浩

沈阳

黄金大劫案

疯狂的赛车

杂谈

不需要谄媚

2012年4月,《黄金大劫案》上映一周前,各种溢美之辞不绝于耳,有微博称之为从影以来最好的作品,有评论将之于国外各大师相互比较,更有媒体甚至煽情地说,看之前,您得带一包纸巾……我不知道这些无端的赞美从何而来,这让看过电影的人们不知所措无所适从,仿佛一群散发出嗡嗡声的苍蝇萦绕在你的周围,挑衅着,挑战着你的忍耐极限。

宁浩真的需要这样的赞美吗?似乎从那部石破天惊的《疯狂的石头》开始,这种溢美之辞就一直伴随着他没有中断过,《疯狂的赛车》理所当然地“超越《石头》”,《无人区》除却了广电总局禁映的“荣誉”外,更被赞以各种“神作”,眼见神之上无他了,于是《黄金大劫案》开始吹捧“史上最佳”了。好处是那些赞美者终于松了一口气不用再为下一部电影动脑筋了,他们只需把这些文字存到草稿箱,等下部电影按一下发送即可。坏处是,我们越来越难相信宁浩了。

宁浩说,这部电影的本子有问题。他又说,《疯狂的赛车》不值一看。我不知道那些溜须拍马的看到这样的言论心里究竟如何作想,我只知道,在过了这么多年的赞美之后,我们确要给宁浩泼泼冷水了。

 

不需要贩卖机

自动贩卖机的好处在于简单方便,你只需付以极少的零钱,就能得到你想要的食物,但流水线的作业注定了其不能给你带来什么营养,你也无法享受到餐厅的服务与品质。宁浩,在试图复制类型片之后,再一次充当起了自动贩卖机的角色。

如果单看正片,你大约不会把《黄金大劫案》这样的电影与宁浩联系起来,除了缺少宁浩一贯以来在结构方面的讲究,甚至连台词,都变得简单轻浮起来,我们常说宁浩是中国最优秀的青年导演,这不在于其导演功力到底有多强,而在于他有着中国导演少有的小聪明与小智慧,这种聪明与批判现实的内涵结合起来,往往就会在中国人的思维中无限放大,这很让人受用,但不幸的是,这些在《黄金大劫案》中完全看不到,整部电影似乎就是流里流气的小沈阳似的舞台秀,各种浮在表面的笑料很难让人打心里觉得有意思,宁浩说,他原先是打算找小沈阳主演的,这句话让人豁然开朗,或许从一开始,宁浩就没打算做一个精致的电影,他的目标观众群只是那些喜欢《两只蝴蝶》的人群,茶余饭后看着一些浮夸的没有营养的表演图浅薄的一乐,仅此而已。

 

不需要抄袭

有人说,宁浩准备了这部电影长达7年,宁浩自己说,他花了半年时间来写这个剧本。他们都是为了突出准备周期的漫长,然而成片看来,这分明只是两个月仓促写就的剧本。就主线而言,简单得和《匹夫》如出一辄,各种狗血的感情戏、战争戏层出不穷,你似乎能在任何一部你没听过名字的国产电视剧中看到这样的桥段,一个男子爱上一个女子,女子被日本人弄死了,男子为了报仇,毅然参加革命……这里面还夹杂着种种家族势力的恩怨情仇。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除了这条主线,几乎所有的辅线都与整部电影完全没有关系,你能知道黄渤的两次出现对这部电影的叙事有何影响吗?你能解释出范伟到底在影片中充当什么角色吗?还有孙淳呢?到底他出来是干嘛的?这一切,似乎都是只是为了明星客串而增加的桥段让人莫名其妙。而最重要的一点,影片叙述的核心,成长,在电影中只是因为几次死亡的推动,这样硬生生的结构实在很难让人用高明来形容,比较同样框架的《功夫》,差的可不止两三个档次。

很多人乐于在看完之后讨论电影到底抄袭或者致敬了哪些电影的桥段。主线是《功夫》,风格是《无耻混蛋》,然而呈现的结果,却连这两部电影的边也靠不上,唯一比较靠边的是表演,颇有小沈阳式让人讨厌的遗风,而那个日本军官,大量的表情戏让人真正理解了导演是如何的不不厌其“烦”。至于各种抄袭的桥段更是层出不穷,你可以在许多地方看到《功夫》等片的符号,即便那个最让人开怀的假扮耶稣桥段也让人觉得似曾相识。

 

好的地方

或许我们能够理解《无人区》给宁浩带来的困境,一方面来自于审查,一方面来自于那部电影带来的巨大亏空,对于宁浩,我们并不否认其拍摄这样一部电影的行为,但具体对于电影来说,改一句前面提到的话就是“史上最差”,甚至差过宁浩自己觉得不值一看的《疯狂的赛车》,唯一值得称赞的就是音乐与美术,这点水准至少还是有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