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失恋33天》,零门槛的复制比跟风更可怕

(2011-11-29 11:43:15)
标签:

娱乐

失恋33天

《英雄》

中国电影

口碑

杂谈

任何奇迹的诞生都有其必然与偶然的原因,在华语电影市场混乱的年代,我们很难通过精密的科学去分析这种奇迹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但有一点是可以预见的,那就是即将会有许多人试图复制这样一个奇迹,小成本博大票房的新闻如同报纸上花两块钱中500万的新闻一样诱人,任何人都报着花小钱办大事的心理,这和每个作家都希望自己一文成名一样,看似不靠谱,却切切实实地发生。

关于《失恋33天》的奇迹我们称之为一个偶然的概率。挑选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我们可以归纳出以下几条:不错的台词和表演、电视剧式的电影、接地气的题材、微博营销、神棍节、口碑效应,其中第一和第三一直是中国电影试图做的,属于品质问题,我们暂且不谈,而第二显然不是什么能调动观众积极性的因素,而营销方面,我们知道这样的营销在之前的几部电影中也同样用过,根据概率来说,显然不能支持它的必然性,神棍节那是百年一遇,于是我们发现,唯一一个能导致这样结果的不同因素就是口碑效应,但口碑到底是怎么回事?

你或许会说,好电影自然又口碑,这话不假,但能到达效应的地步,它还差得远,《让子弹飞》有口碑有效应,所以它达到了7亿,而《钢的琴》、《转山》等有口碑没效应的电影的比例要多之又多。你可以说出很多原因来证明这些电影没有红火的原因,但我只想说,这些都是事后诸葛,如果一切真的有规律可循,这世界就没有黑马,没有惨败。

最近看到一项很有名的实验,实验者招募1万4千人分几个组来给48首歌评分,事实证明,在一个组排名第一的歌曲在其他组只能排到26名和14名不等,实验者称之为运气,也就是说,也许仅仅因为实验前期偶然多下载了几次,后期看到数据的人就误以为其必然受欢迎,所以,《失恋33天》也是如此,我们如此蜂拥而上的更多是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而造成这样效应的原因,更多的是早期的偶然性。这是概率,并且不可复制,也许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里,这部电影只能做到“影院一日游”,而非黑马。

而大多数人却认为自己也有那个手气买到好彩票,他们甚至认定中奖的号码必然有轨迹可循,于是我们见到很多关于《失恋33天》成功原因的讨论,有认为是电视剧拯救中国电影,有认为是新的营销导致火暴,有的则认为女性电影的匮乏……每个人都认为自己的事后分析是对的,每个人都对此羡慕嫉妒恨,每个人都试图复制这样的奇迹,这就像当时的《英雄》出来之后的古装片市场,或者香港导演进入内地后的喜剧片市场,不同的是,《英雄》那样的电影很难复制,大制作,大卡司,需要大量的投入,而香港导演一直在被复制,但也有其局限性,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香港导演只有那么一些,但《失恋33天》的被复制可能性却是零门槛,这就意味着,任何一个煤老板,任何一个小导演,在网上抄一些所谓金句就能复制这样的电影,这种被复制的可能性是前所未有的,未来几年,会有大量《失恋33天》这样的电影占据院线,而根据这个奇迹的“经验判断”,它们所占的银幕数也不会少。

你可能还在为这样国产电影的大爆发感到骄傲?你或许还在对此表示乐观?那再让我们分析一下第二段的数据,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其能被复制的只有电视剧式的电影、接地气的题材和微博营销三个方面,而其中接地气则会被很多人理所当然地想象为都市男女感情戏,于是我们接下来将看到大量的电视剧化的都市男女感情戏,以及微博营销,我们可以很清楚地想象那样一个场景的出现,当好莱坞在跟风3D与动作捕捉这种即将改变影史的新技术时,中国的很多电影人已经放弃了对技术的探索,而寄希望于这种零门槛的奇迹,每个人都等着撞大运过日子,每个人都把希望寄托于营销上的胜利,每个人都开始把电影当作一种单纯的商品来卖,而且,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的商品是坑爹的,无趣的。

我们并没有表达任何对《失恋33天》的不满,只是在中国的电影大环境里,在跟风已经成为成功的捷径的共识中,我们有必要发出这样一个惊醒:中国电影尚处于低级发展阶段,不能再倒退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