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丁历险记》,总有一天你会后悔
(2011-11-24 18:31:56)
标签:
斯皮尔伯格中国《丁丁历险记》《蓝精灵》《变形金刚》杂谈 |
在接受中国记者采访时,当听到“《丁丁历险记》在中国伴随着许多人成长”的时候,斯皮尔伯格的头稍微抬起了一下,插了句话,说,“真有趣”,他或许在惊异在那样一个年代,《丁丁历险记》甚至无法在美国普及,又如何陪伴中国人成长?我们知道那是个怎样贫瘠的时代,以至于我们对《丁丁》里出现的地名都陌生不已。
这的确是件有趣的事。《丁丁历险记》上映之处,无数家非娱乐类杂志都用了极大的篇幅来追忆丁丁的前世今生,一时间我们以为那怀旧的浪潮又要爆棚了,仿佛《变形金刚》,或者《蓝精灵》,等你问到周遭的一些朋友,你又会为这样的话题而困惑——他们似乎都不太熟悉丁丁。这是个悖论,似乎精英们的期待总与大众有着跨不过去的隔膜,似乎媒体们的童年不属于大众的童年。似乎,上映第一天就被《失恋33天》完胜的现象在昭示了《丁丁》的被高估?
事实上,我们并没有高估《丁丁》,在那个年代来说,有丁丁伴随的人群的确只是一小部分人,它不像《变形金刚》,不像《蓝精灵》,它本身就不是一个低幼化的作品,它注定是与很大一部分人的童年没有任何交集的,这也是其文化意义远大于其他作品的原因。只是我们都理解错了,这次斯皮尔伯格让我们看的是技术,而非童年。
我们毫无疑问地看到了这个时代最尖端的技术展示,在中国电影还停留在电视剧化叙述的阶段时,《丁丁历险记》已经开始昭告天下“我们已经无所不能”了,我们看到的不是一部简单的动画片,更不是一部真人片,而是由真人表演+动作捕捉+后期CG形成的新一代的电影模式,它抛弃了胶片,否定了演员的形象,而把电影所表现的极致感放到了无限大,在这样一个模式下,我们几乎已经不需要什么明星的存在了,《猩球崛起》就是个极好的案例,一个并不存在的大猩猩照样可以成为明星。
当然,就电影而言你还会有许多吐槽,比如后半部不够兴奋,比如睿智的台词不太多,但就一部好莱坞大片而言,《丁丁历险记》已经做到了中等偏上的地步,你不会给他满分,但至少能打个80分,这对于国产电影而言是个多么奢侈的期待!
或许有一天,我们还有看到《丁丁历险记2》,那将是由彼德·杰克逊导演的电影,在那个时候,我想会不会有人会因为在今年的电影院里没有选择《丁丁历险记》而后悔不已,这一如我们至今仍遗憾未能在电影院里看过《泰坦尼克号》,但不管怎么说,看到两大导演这么兴致勃勃地摆弄着这世上最先进的电影技术是件挺有趣的事,我们不再回味过去,因为我们有更多的将来可以仰望、期盼与幻想。
这其实是挺梦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