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的琴》,什么样的电影才是好电影?
(2011-07-18 12:40:36)
标签:
娱乐东北钢的琴小聪明电影 |
我们常问,求一部好片该有多不易?专家答曰,诚意、热情、想象……这些在于内地,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钢的琴》自试映起,交口者甚多,然后接二连三的得奖,接三连四的点映,断断续续竟持续一年多,在这一年多里,它始终坚扛着2010甚或2011年最佳电影的大旗,口碑延续时段之长,听惯了虚假宣传的观众也明白这里面的道理来,一部好片自然禁得起考验,然则,什么才是好电影?
好电影不是闷电影。听惯了影评人对小成本电影的推崇你是否觉得失望与唠叨?看到《钢的琴》这样文艺的名字是否让人望而怯步?文艺片好则好矣,终归不是世俗的审美,拿今年两部备受文艺青年推荐的《观音山》与《最爱》来,又哪部没有在观众面前沉沙折戟?所谓《钢的琴》,说白了是部喜剧片,其中的笑料甚多,却又不流俗,看着便觉得高级了起来,与世俗的接轨,让它摆脱了小成本电影清高的毛病,说它是商业片,并不为过。
好电影要有情绪。我以为一部电影的好,是该看出导演的倾向的,能看到导演的血与骨,以及随之而来铺天盖地不管你接不接受都可以感受的情绪。《钢的琴》是部有情绪的电影,全篇充斥着张猛对于东北那浓重的怀念情结,不管你有没有去过东北,你都能感受到那份怀念的美好与淳朴,这类似于写小说,笔端常流有感情,而这在镜头中,便被放大无数倍,那些来自前苏联的民歌,那些火锅,那堆散落着啤酒与白酒的空酒瓶,那些东北人特有的豪迈与义气,在这样的一部电影中,仿佛一剂鸦片,让人沉醉而着迷。
好电影当然要有小聪明。尽管这不是最主要的,但也不可缺。《武侠》便只有小聪明而没有其他,而《钢的琴》便是小聪明不断了。你看四人偷琴,单看这那慢镜头的画面,你能不以为这是部犯罪片?恐怕熟悉昆汀等人的观众要在底下偷笑了。再比如开场的送葬,步步高的音乐配合,足以让人赞叹导演的手段高明。小聪明考验的不是编剧,而是导演,即便我们说现在的编剧不景气,但在电影中看到导演功力的,也实在不多。
最重要的,好电影要让人留恋。回家的路上,同事乐此不疲地讲述着他在东北生活时的那些有趣的往事,而我,则纠结于其结局不能自拔。这是个由暴笑转入感伤的故事,一群不得意的人,为着一个毫不重要而又艰难无比的目标而奋斗,结果,他们成功了,但他们同时也失去了一切。这无疑是契合我们生存现状的比拟,我们努力的又是什么呢?我们得到了的同时,又失去了什么呢?
好电影会让人赞叹,会让人回想,会让人在许多年后的某一刻,产生一种同病相怜式的触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