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席之地之-文绮之席*春秋-战国伏兽彩石席镇

(2012-02-19 10:38:50)
标签:

伏兽石刻

席镇

战国彩石伏兽镇

春建博物馆

春建私人收藏

草庐文化

文化

分类: 石刻

年代:春秋-战国*伏兽形彩石席镇尺寸6*7.5厘米

 http://s1/middle/627d2537tb86dba469480&690


春秋战国{公元前(BC)475-211}(距今约2300年左右)

http://s2/middle/627d2537tb86dbb70e831&690

【名称】:伏兽形彩石席镇

【类别】:石器
【年代】:春秋战国

【文物原属】:战国文化
遗物
【文物现状】:春建*私人收藏


http://s15/middle/627d2537tb86dbcfc5d8e&690


【简介】:此一对伏兽形石席镇,为石彩材质,春秋-战国生。高6厘米,底部宽7.5厘米,为伏兽形。形象古朴生动,刀法雕刻粗犷奇拙,刻划写实,技法娴熟,仅寥寥几刀,就把二兽刻画的栩栩如生。只见伏兽呈半圆形,四肢蜷卧,形态稚拙可爱。此石刻略有风化、入土前曾有朱砂彩绘,由于年代久远彩石色彩已不是从前颜色,其风格与雕刻手法有明显的早期风格特征,为春秋-战国石刻文化遗物。


http://s1/middle/627d2537tb86dbdda1070&690

 

此二尊伏兽石刻,虽仅寥寥几刀但仍不失其美其韵,虽静观人世二千多年,依旧默默传递着远古的情怀,和巧夺天工的艺术造诣,其风格和刀法雕刻具有明显的春秋-战国风格特征。


http://s1/middle/627d2537tb86dbfacd1e0&690


去年夏季的一天,闲的无聊和几个朋友,一起飞往厦门,在其古玩城中闲逛看到了这对瑞兽拿在手中仔细端瞧,一问价格要价其高,老板是个内行人。年份风格 了如指掌,几番还价不忍割舍,无奈无奈只好多付银两,纳入囊中,中国早期石刻线条古朴简单此物十分缺少,异常珍贵。


http://s12/middle/627d2537tb86dc048c4bb&690


汉代许慎《说文解字》释“镇”为“博压”之物,其历史源远流长,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就有坐席的习俗。据《六韬》记载“桀纣之时,妇女坐以文绮之席,衣以绫纨之衣。”坐席的出现也就产生了压席之物,这便是早期镇的雏形。最初镇的形状不规则也较随意,更没有具体的形象,也有可能是几个自然的石块,只是起到压席的作用。

http://s16/middle/627d2537tb86dc18ef1df&690

 

[相关文字故事]:(摘自网络)《广雅·释诂》云:“镇,重也。”就是用重物安定物件。从史前社会至魏晋,我们祖先在室内一直是席地坐卧的。席地而坐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长条形榻和正方形枰上铺席而坐,另一种是在地板上铺席而坐。席在人们起身、落座时,常会移动,又容易卷角。为避免这些问题,遂于席子四隅置镇,席镇就是席子四角的压物。古人布席讲究位正,孔子就严守“席不正不坐”的准则。为保持席正,也需压以重物。席子有很多种,用薄竹片编织的称筵,用稿秸编织的称荐,用蒲苇编织的称席。在富裕家庭中,还使用以兽皮拼裁或以兽毛、丝线编织的高级软席。筵与荐通常是贴地而铺的,覆盖面较大;轻软些的席则铺于其上,与人体直接接触。招待宾客吃饭饮酒,须先铺好筵,再在筵上铺席,“筵席”一词即缘于此。轻软之席相对而言较贵重,多有图案花纹,编织难度较高,故其面积不可能太大,其四角容易翘起,需用重物平压。有客来访,主、客分用两块席,相对铺设,间距约丈余(合今六至七市尺)。

 

http://s4/middle/627d2537t78d798d1f593&690

 

《史记·商君传》载卫鞅第二次拜见秦孝公,孝公深为鞅言所动,“不自知膝之前于席也”。古人跽坐,孝公因倾听卫鞅的变法方略,不知不觉地向对方靠拢,以至于膝盖超出了自己席子的边缘,说明所铺席子的确面积有限。《楚辞·九歌》:“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席镇多采用比较重的材料,如金属、玉石制成。早期的镇多以玉石为之,如浙江绍兴印山大墓出土的春秋玉镇就有19件之多。后世也有玉镇和金、银镇,但以青铜镇最常见,如河北满城汉墓曾出土铜坐人像镇和错银铜豹镇。镇的造型多取材于各种动物形象,汉人邹阳的《酒赋》有句:“绡绮为席,犀鐻为镇。”说的就是以犀牛形青铜镇压丝织席的情况。据考古资料,汉代墓葬出土的席镇已达数百件之多,席镇的形状多作匍匐的动物,刻画极其生动传神,有虎形、豹形、羊形、狮形、龙蛇形等,更有二兽相搏形席镇。


http://s4/middle/627d2537tb86bfc3a5713&690


为增加席镇的重压力,有的还在席镇内灌铅、沙、铁。席镇一般重1公斤左右,有的更重,如20世纪80年代,江苏盱眙(xu yi)县南窑庄穆店窖藏出土一件汉代黄金伏兽席镇,高10.2厘米,长17.8厘米,重9公斤,伏兽头上制有提环,兽身刻“黄”“六”二字,意为黄金制成和为同类制品第六件。据《汉旧仪》记载:“汉法……祭天用六彩绮席,六重,长一丈。”汉代皇帝祭天是一件大事,皇室显贵、文武百官跪拜要用六张长一丈重叠在一起的席子,因此,文物专家认为,这件黄金伏兽席镇就是汉代皇帝祭天时用于压席的。汉代以后,随着家具式样的变化,席子已得到了用密的保护,席镇逐渐失去了实际作用,故南北朝以后,隐没不见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