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他为何辞去东京大学教职

(2013-04-23 10:46:59)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教育经济管理法律
他为何辞去东京大学教职

作者: 尹月

2013-04-19 10:20:37 来源:南方周末

愿更多教师有为有守,不负投身学术的初心

2012年12月21日是传说中的世界末日,我也切实尝到了“末日”的滋味。就在这一天,我的博士生导师池田先生突然宣布,他已辞去东京大学文学院的教职,将于半年后赴京都的同志社大学任教。

晴天霹雳,博士生涯刚起步便失了导师,今后又该如何继续开展研究呢?导师待我不薄,师生关系相当融洽,但他这样“不负责任”地一走了之,难免令我心生不快。

次日,导师向国内外学生发送长篇邮件,阐述了他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

“首先,东大的研究环境逐年恶化,管理体制官僚化愈演愈烈。校方不仅对教师课以高强度工作,还将宝贵时间和资源投进毫无意义的改革之中。我在此地任教长达26年,合心洽意的同事却越来越少,常感郁闷不舒。”

“国立大学教师的退休年限多为65岁,若想多干几年,只有另寻栖身之所。幸好同志社大学允我工作到70岁。再干十余年,当可重新做出一番成绩,为学术生涯画上完满句号。”

“将短暂的人生交托给一所大学,何等无趣。摘去东大教授头衔,或可不再为虚名所累,交几个相知相敬的好友。离开东大,我无喜亦无悲。居象牙塔执教鞭久矣,求道之路却仍在前方漫漫延展。”

读罢这封邮件,虽仍为失去一位好导师而失落,但敬佩之情已油然而生。我蓦地想起,几年前翻译过茂木健一郎的随笔《漱石的选择》,作者简述夏目漱石辞去东大教职转而投身朝日新闻社的经历,并这样评论道:

“漱石耻于攀附现世的短暂功名,而希求恒久不熄的荣耀之光。他的志向乃是继承西洋小说的道统,在明治这个‘破旧皮囊’中创制出注入汉诗文和江户文学血液的新文学……日本人正在逐渐丧失创造新文化的锐气。要孕育新兴文化,若无‘维新志士一般豁出性命的烈焰精神’(漱石语)便不可为。我们可有那样的决心吗?一旦拥有冲决世间罗网的勇毅,真理和自由的空气便能充溢天地……其实我们亟需的只是一点勇气罢了。”

近年来,耳闻目睹对教育界和学术界的诸多批评,一位新墨西哥大学教授辞职转投谷歌公司的消息,更在圈内外掀起轩然大波。“无数人,从朋友到(前)系主任都问我,‘为什么?为什么要放弃如此完美的终身教职,而掺和到繁琐的商业生活中去?’”这名教授在博客中写道。他称自己并未全然放弃对学术的追求,而是通过此举向世人揭示“权威集中、独立消退”、“缺少改变世界的机会”、“资金环境不佳”等八项存在于学界的弊病,以警醒世人。他还大声疾呼:“长此以往,美国,这个全世界的创新源泉,终将面对令人担忧的未来。”此言一出,附和者甚众。而寻求改变,乃至敢于冲破世间罗网开辟新天新地的人显得尤为可贵。我的导师就是其中一个。

导师的办公楼下有一池塘,名叫三四郎池,以夏目漱石小说中的人物命名。池虽不大,却是东京大学的一处胜景。池水上覆盖着缤纷斑斓的落叶飘萍,幽静典雅;池边秀树参天,不时有灰鸽飞来栖息。导师很喜欢这个地方,常在著作的后记中署上“拙著成书于细雨霏霏洒落三四郎池之时”之类的字样。导师年近花甲而不惜辞去东大教职,此举是否受漱石的影响,我不得而知。然而对此选择,我只有感佩。愿导师在京都亦能觅到这样安宁质朴的所在,实现平生抱负。也愿更多教师有为有守,不负投身学术的初心。

(作者为东京大学博士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