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6,315
  • 关注人气:9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2012-11-07 10:02:43)
标签:

转载

分类: 书法汉字及中国文化
原文地址:昭陵访碑记(三)作者:roland_zhu

(发于“中国书法江湖”论坛)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阿史那忠碑  唐上元二年(675)刻。原存礼泉县烟霞乡西周村西南阿史那忠墓前,1975年移入如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388厘米,下宽118厘米,厚34厘米。额篆书“大唐故右骁卫大将军薛国贞公阿史那府君之碑”。碑文楷书,三十二行,行八十二字。下端字较清晰,余均泐甚。阿史那忠为少数民族将领,两《唐书》均有传,碑虽泐甚,其可补正史籍者不少。碑无书人姓名,但书法劲拔,在虞、褚之间。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纪国先妃陆氏碑  唐乾封元年十二月九日(667年1月8日)刻。原存于礼泉县烟霞乡西二村西北陆先妃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318厘米,下宽102厘米,厚34厘米。额篆书“大唐纪国故先妃陆氏之碑铭”。碑文楷书,三十八行,行七十三字。上截字磨灭殆尽。无撰、书人姓名。此碑书法娟秀有致,为唐碑上乘。陆氏为纪王妃,两《唐书》无传,此可补阙。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兰陵长公主李淑碑  唐显庆四年(659)刻。原存于礼泉县烟霞乡东周村西南李淑墓前,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338厘米,下宽111厘米,厚31.5厘米,额楷书“大唐故兰陵长公主碑”。李义府撰,窦怀哲书,楷书三十一行,行七十字。碑面上下两端字尚清晰,余均磨损难识。兰陵长公主为太宗第十九女,《新唐书》有传极简,此可补史。碑书法方整劲拔而娟秀有致,宋《宝刻丛编》作附马都尉窦怀哲书,当有所据。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周护碑  唐显庆三年(658)刻。原存礼泉县烟霞乡西二村东北周护墓前,1964年发现,1974年出土,翌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341厘米,下宽111厘米,厚37厘米。额篆书“大唐故辅国大将军上柱国襄公之碑”。许敬宗撰,王行满书。楷书,三十二行,行八十四字。碑身中部断裂。书体遒劲古朴,惜左部约三分之一字多磨灭。周护两《唐书》未为立传,此碑可以补阙。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吴黑闼碑  唐总章二年(669)刻。原存于礼泉县烟霞乡西周新村吴黑闼墓前,1965年发现,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273厘米,下宽103厘米,厚32厘米。额篆书“大唐故吴府君之碑”。碑文楷书,三十三行,行六十四字。碑下截断裂。吴黑闼两《唐书》未为立传,此可补史之阙。此碑字画谨严浑古,丰腴敦厚,精劲可喜,在昭陵诸碑中别具一格。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程知节碑  唐麟德二年(665)刻。原存礼泉县烟霞乡上营村西程知节墓前,民国时由醴泉县民教馆收藏,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碑首、趺皆佚,碑身两端残缺,仅余中段,残高280厘米,中宽107厘米,厚36厘米。许敬宗撰,畅整书,楷书三十六行,行存四十余字不等。近年发掘其墓时,又发现残石一块,存三十六字。程知节即程咬金,两《唐书》均有传。此碑书法瘦硬放纵,英挺秀逸,于当时书体中别具一格。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李孟常碑  唐乾封元年(666)刻。原在礼泉烟霞乡岩峪村东南李孟常墓前,1964年发现,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392厘米,下宽117厘米,厚39厘米。额篆书“大唐故右威卫大将军上柱国汉东郡开国公李府君之碑铭”。李安期撰,李玄植书,万宝哲刻字。楷书,三下五行,行八十字。碑阴刻李孟夫人附墓题记。碑上部断裂,字尚清晰。李孟常两《唐书》未为立传,碑可补史之缺。此碑书体恭正挺拔,甚是可观。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豆卢仁业碑  约武周时 (690--704) 刻。原存礼泉县烟霞乡岩峪村北豆卢仁业墓前,1974年发现,1975年移入昭陵博物馆。螭首,身首高321厘米,下宽104厘米。额篆书“唐故右武卫将军芮敬豆卢府君之碑”。碑文楷书,三十三行,行五十七字。碑身首相接处及碑身中部断裂。碑字除右上部尚清晰外,余均泐甚。撰书人姓名残缺。碑字道劲秀丽。豆卢仁业为豆卢宽之小,两《唐书》未为立传,此可补史之阙。

[转载]昭陵访碑记(三)

姜遐碑  约唐玄宗即位后(712)刻。此碑早年断裂,碑首及上截觅失,仅余下截,故称“姜遐断碑”。1974年在礼泉县昭陵乡庄河村姜遐墓附近发现碑首及上截,昭陵博物馆将其与旧存下截相接,始成全碑。碑为螭首,身首高279厘米,下宽103厘米,厚31厘米。额篆书“大唐故吏部尚书姜府君之碑”。碑文楷书,三十四行,行七十字。下截因捶拓既久,字已磨灭殆尽;上截断为两块,碑首与碑身相接处亦已断裂,然因出土不久,文字大部清晰。姜睎撰文并书。此碑书法绰约,楷书中略带行意,体势规模虞世南,笔画圆柔而有力,大方而姣媚。历来为人所珍视。姜遐事迹所记甚详,足以补史。

(待续)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