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98
  • 关注人气:9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卡比利亚之夜》影评:妓女之泪

(2012-09-21 15:47:27)
标签:

转载

[转载]《卡比利亚之夜》影评:妓女之泪

NO.219/浴神

■费德里科·费里尼,提到这个名字,我想无论是谁都会肃然起敬的,晦涩艰深的塔可夫斯基,深邃严肃的伯格曼,犀利凛冽的库布里克到孤傲宏伟的黑泽明都对他十分佩服。费里尼也是真正能够在电影界的不同层面都能游刃有余的光影大魔术师,通常我们认为他是跨越意大利电影两个不同时代的关键人物,前承德西卡、罗西里尼所开创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后启贝托鲁奇、托纳托雷等人主导的浪漫主义。我们为费里尼电影中的那些小人物所感动,被那些瑰丽的梦境所陶醉,影史上将费里尼的电影称为“魔幻现实主义”,也许是最能概括他的影像世界了。

《卡比利亚之夜》(又译为《花街春梦》)是费里尼前期现实主义作品的最高峰,也是孤寂三部曲(《大路》,《骗子》,《花街春梦》)的终章与高潮。
[转载]《卡比利亚之夜》影评:妓女之泪

■电影围绕着一个妓女来展开,罗马的妓女卡比利亚虽然并不年轻貌美,但是却心直口快,纯真质朴,一直希望能得到一份真挚的爱情。可是,周围的社会与人都是那么的狡诈和阴险,卡比利亚一次次的真心付出,最终换来的都是沉重的打击和欺骗。直到再次遇到一个看起来优雅而彬彬有礼的男人,卡比利亚再次坠入了爱河,为了和这个男人结婚,她甚至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取出了所有的存款。但是,现实再一次残酷的玩弄了她,男人很快露出了贪婪和阴险的目光,夺走了卡比利亚所有的积蓄。万念俱灰的卡比利亚甚至想到了死,但是当他看见路边走来一群欢乐的男女唱唱跳跳时,她又很快的受到感染,将所有的痛苦烦恼扔到脑后去了。

[转载]《卡比利亚之夜》影评:妓女之泪

■我们称赞费里尼是最杰出的电影魔术师,就像上帝创造世界时的“‘要有光!’于是便有了光。”这部电影的构思和源泉,全部来源于费里尼对自己妻子的发挥。电影里那个鲜活生动的妓女卡比利亚由费里尼自己的妻子莉莉艾玛·马西娜所扮演。马西娜并不美,个子矮小,身材普通,头大,鼻塌,举止亦不优雅得体,但是费里尼却能从她身上看到“美”,她圆亮而充满光彩的双眼闪烁的泪光,随意不羁却真实的言语,不知天高地厚的夸夸其谈以及坎坷颠簸的命运,早已打动了无数银幕面前的观众。

在费里尼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堕落而腐化的,不同于伯格曼眼中对上帝死去的焦虑,费里尼从来就没有将希望寄托给神,只是用自己忧郁而深沉的目光审视着这个世界,他的电影里,小丑代替了上帝,变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世间就是一个大马戏团,生旦净末丑在其中演绎着自己的悲欢离合,荒诞而讽刺。人们追名逐利、腐化堕落、自私虚伪、狡诈冷酷、醉生梦死;低下层的小人物却衣食无着、生活艰辛、头脑简单、单纯幼稚、神经兮兮……卡比利亚这样一个小人物,就很好的体现了费里尼的思想。

[转载]《卡比利亚之夜》影评:妓女之泪

这个卑微的妓女身上,我们看不到一丝一点的肉欲和情色,费里尼根本不需要通过这些噱头去吸引观众的眼球,让观众的注意力被低级的性欲转移,而是要集中在卡比利亚身上,集中看到她的灵魂,她的精神。关于女性寻找幸福的电影很多,但是诸多的女性却几乎都难以从男性身上找到想要的幸福,更何况卡比利亚只是一个妓女。《卡比利亚之夜》依然遵循了新现实主义的传统,柔美的自然光来凸显人物形象,精心的构图去讲述小人物的故事,但是显然此时费里尼那超乎寻常的精神分析已经开始在电影中大面积的出现了。尤其在马戏团的一场戏里,被催眠的卡比利亚终于在这样一个人为制造的梦境中找到了自己的幸福,镜花水月,多么的讽刺和刺痛啊。

卡比利亚是真实的,她的内心那些真实的情感和话语,何尝不是每一个观众所想过的,不过其他人都太“聪明”了,反而卡比利亚的真实变成了愚蠢,变成了看台上供人娱乐的笑料。我们观看这部电影的情感是复杂的,是一种浸满苦涩伤感的幽默,许多人甚至留下了眼泪。无论如何,卡比利亚——这个妓女的夜晚是无比黑暗的,有人夺走她的身体,有人夺走她的金钱,一无所有的她,在别人的欢乐中寻找欢乐,我们是该笑还是难过呢?

[转载]《卡比利亚之夜》影评:妓女之泪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