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小小的汉字改革引发大争议
(2010-01-11 11:49:52)
标签:
法新社中国漢字汉字文化 |
分类: 书法汉字及中国文化 |
在汉字的写法发生重大改变的50多年后,一项远没那么雄心勃勃的计划——简化仅仅几十个汉字——在此间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为了“适应信息时代语言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关部门提出了改变44个汉字(约占3500个最常用汉字的1.26%)写法的方案。
在经过8年的研究以及与国内外专家的磋商之后,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决定就汉字调整方案征求民众的意见——对此类改革而言这是第一次。
他们没想到这个方案会引发任何严重的不安:仅仅是这里或那里去掉一笔而已。例如“茶”字的“竖钩”将变成“竖”——在北京的某些店面已经可以注意到这一改变。“新”字的左下部也会有类似的改变。
然而,反对的声音极为强烈,尤其是在互联网上。从中国各大门户网站或报纸网站所做的民意调查来看,80%以上的网民反对这个方案。他们说,这一改革或许只涉及少数汉字,但它们都是常用汉字,其调整将对字典、教科书、标志牌、出版商以及中国人自己产生重要影响。
山东一名网民发表评论说:“汉字是几千年来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尊重它们,保护它们,而不是随意改变。” 经常在北京组织展览的书法家刘敬波(音)则认为,这些调整并不违背中国的历史。他说:“汉字有悠久的历史,但假如能让人们生活得更轻松,依据一定的原则改革汉字是可能的。”他说:“不过,有许多人,比如老人,反对改革,因为他们习惯了过去的写法。”
专家们说,新的争议凸显出公众对中国的书写方式有着强烈感情。在这个拥有多种语言和方言的13亿人口大国中,汉字是将人们联结起来的一个纽带。
法国远东学院驻北京的研究员奥利维耶•旺蒂尔说:“秦始皇灭六国后马上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统一汉字并非无足轻重。”他说:“这项措施极为重要——它被视作统一中国文化的纽带,是这个国家的身份认同的一部分。有许多东西改变了,但人们总觉得汉字是不变的,尽管事实上它也一直在演变。”
转自汉字博 http://blog.sina.com.cn/bloghanz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