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客  “我不认为奥斯卡能表达某种艺术评判”    

(2009-10-22 07:46:43)
标签:

电影

文化

分类: 电影音乐摄影戏曲

“我不认为奥斯卡能表达某种艺术评判”——专访英国学院奖评委帕特里克·刘
 平客    南方周末 2009-02-25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Slumdog Millionaire)拿下了第81届奥斯卡的8项大奖,而此前,它已经先后在金球奖与英国学院奖中大获全胜。这样的情形并不多见。
每年年初,全球电影工业的三大奖项扎堆颁奖。先是好莱坞外国记者协会主办的金球奖打头,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主办的英国学院奖紧随而上,最后,资格最老、影响力最大的奥斯卡小金人隆重登场。
这三大电影奖项中,金球奖历来被认为是奥斯卡的预测工具,英国学院奖从2000年开始也“不再矜持”,努力向奥斯卡看齐,把颁奖时间从每年4月提前到2月,赶在奥斯卡颁奖之前亮相,而在此之前,曾有好莱坞高层人士这样调侃英国学院奖:“那不过是一趟去伦敦的免费旅行而已”。
终于,在2009年,金球奖和英国学院奖都成功地完成了“奥斯卡”的“预测使命”——这三大电影奖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上达成了罕见的一致性。
生于香港的华裔英国独立导演帕特里克·刘(Patrick Lau)曾执导过六十余部电影、电视作品,目前是英国学院奖的评委。13年前,他的电视电影《易碎的心》(The Fragile Heart)获得了”英国学院奖”提名。2月23日,奥斯卡颁奖典礼结束之后,他在伦敦接受了南方周末的连线专访。

帕特里克·刘 图/帕特里克·刘
《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拿下金球奖与英国学院奖之后,又成为奥斯卡的最大赢家,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得它获得了三大奖项评委的青睐?
帕特里克·刘:在全球经济衰退的困境中,人人都觉得自己就是贫民窟里的穷光蛋,希望自己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片名本身就解释了为什么这部小成本电影会在三个月前就成为一匹黑马——它还没来得及在院线上映就直接被制作成奥斯卡参选DVD,随后一路冲向终点。我觉得,它能取得这么大的成功一个重要的因素是影片的主题适时地引起了观众和评委的共鸣——它把人们带入另一个世界,让人们抛开烦恼,重拾希望。影片前半部分对孟买贫民窟的现状和孩子们的痛苦遭遇的描写十分震撼,但整体来说它还是一部让人心情舒畅的励志影片。它讨巧地迎合了大众的口味——“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竞赛本就是全球观众熟悉的一档电视节目,此外,还有“穷小子变富翁”这个童话般的故事情节及印度宝莱坞的歌舞表演,都是它受到关注的原因。
导演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完美无瑕的镜头和充满活力的剪辑手法、演员可圈可点的表现以及出色的音乐制作和后期编辑的确给影片增色不少。尽管它是小成本制作,而且还在孟买的贫民窟取景,但它却相当精致。不过,你可能会感到意外,其实我起初并不认为这部电影有什么过人之处。我个人认为,它过于做作,前半部分描写的是孩子们在贫民窟的真实生活,而后半部分却笔锋一转,安上了一个宝莱坞式的大团圆结局,这让我难以适应。当我看到这些来自孟买的孩子们出现在奥斯卡颁奖典礼时,也感觉很不舒服。我很想知道,当他们回到孟买贫民窟的残酷现实中时,奥斯卡对他们的生活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它获得英国学院奖几乎是毫无悬念的,因为这是一部由英国投资拍摄的影片。当然,金球奖、英国学院奖和奥斯卡同时垂青同一部影片确实比较罕见,我认为应该是上面我提到的那些因素导致了这个结果。
最佳男主角方面,英国学院奖和奥斯卡的结果则不同,英国学院奖为什么没像金球奖和奥斯卡一样把这个奖备授予受称赞的肖恩·潘(Sean Penn)?
帕特里克·刘:我对英国学院奖和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奖的结果感到很意外,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肖恩·潘在《米尔克》中的表演确实很有深度,而且人物性格富有变化。他是一个充满阳刚气质的演员,在他的演艺生涯中,他出演的角色大多是情感强烈、有点神经质的危险人物。但在《米尔克》中,他巧妙地收起了自己的这些个性,让我们完全相信他就是那个富有魅力的政客米尔克——一个像蝴蝶一样公开争取同性恋权益的运动家。
英国学院奖把最佳男主角给了《摔跤手》中的米基·洛克(Mickey Rourke),我想是因为他们觉得肖恩·潘获得过奥斯卡奖,所以米基·洛克也应该得一个奖。其实,在英国学院奖的评选过程中,他们两人的影片都没有普遍放映,因此我认为评选结果不具有真正的代表性。至于肖恩意外地拿到了奥斯卡的小金人,我想是因为奥斯卡的评委私下里并不怎么喜欢米基·洛克。米基·洛克是个叛逆的家伙,而且还有一段不光彩的历史,因此并不讨喜。而且,可能有很多评委担心他如果获奖,会在奥斯卡的颁奖台上大放厥词或者有过火表现。在英国学院奖的颁奖晚会上,他的演讲用词粗俗,有多处不得不加以删剪。这样的表现对他十分不利,要知道奥斯卡的评委可是很保守的。
奥斯卡与英国学院奖在选片原则上有哪些不同?
帕特里克·刘:在初选时英国学院奖和奥斯卡存在很多分歧,而最终的获奖结果却相差无几。英国学院奖的评选分三轮投票;在第一轮投票时,入围影片多是非商业性、未大量发行的艺术片,以欧洲影片为主,当然少不了英国电影(倒不是“许多”英国影片!)。但在最后一轮评选获奖者时,英国学院奖的投票很可能会受到好莱坞影片发行机制的影响,转向更具商业味道的影片,以向奥斯卡看齐。而在最佳表演奖和最佳影片奖等主要奖项上,英国学院奖会更倾向于英国演员或英国影片,因为英国电影业一直经营惨淡、处境艰难。
有人批评说,奥斯卡对电影业来说是一个毫无价值的商业游戏,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你认为现在奥斯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帕特里克·刘:那些批评奥斯卡已经变成平庸的商业游戏的人其实并不了解电影业。朋友,奥斯卡一直就是商业。奥斯卡其实是电影业进行宣传和商业化运作的工具,设立奥斯卡的目的就在于此。所有电影奖项和电影节也都是如此(当然也是选美比赛)。质问者对奥斯卡的疑问也是我们对电影业的疑问。我得说我并不认为奥斯卡真的能表达某种艺术评判。其主要原因在于,拍电影和发行电影的成本很高。电影奖项的出现就是为了宣传和推销这些拍完了的电影,并希望为那些正在拍摄的电影拉到更多赞助。这是电影经营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即使那些原本应该艺术气息更浓的电影节,如柏林电影节和圣丹斯电影节,也是在为他们的独立电影做宣传。你只要把它们想象成口味不同的餐厅,就不会有任何质疑了。比如,我就不爱吃麦当劳。

 

英国学院奖似乎没有奥斯卡那么大的影响力,你认为主要原因是什么?
帕特里克·刘:不论是英国学院奖还是其他电影奖项或电影节,其影响力都比不上奥斯卡,因为奥斯卡是知名度最高、历史最悠久的国际电影节。最重要的是,奥斯卡还能拉到最多的赞助来为自己做宣传。奥斯卡是一场盛会,正如我刚才所说,它是电影宣传和推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你怎么看待金球奖?
帕特里克·刘:给金球奖投票的都是邀请来的电影记者。如果你邀请记者来参加盛会,请他们吃吃喝喝,让他们和明星们混在一起,然后让他们投票……你敢说这些选票不会受到酒精、明星光环以及电影发行商的影响吗?
最近几年,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金马奖越来越衰落,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帕特里克·刘:我不是亚洲电影奖的专家,因此我只能简单地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些奖项已经逐渐失去了它们往日的光彩。正如我刚才所说,电影奖项或电影节就是一个地区电影业现状的真实写照。在举办电影节的这些国家和地区,如果电影业十分兴旺,那么电影奖项或电影节的气氛肯定会相当热烈;如果电影业一派萧条,那么它也就风光不再。目前全球的经济萧条也使得各国的电影业举步维艰。电影制作成本很高,而人们又离不开电影。所以,当你发现连汽车行业都难以为继时,电影业的日子也肯定不好过。
今年的奥斯卡评选结果中,哪个奖项的结果与你的预期不同?
帕特里克·刘:最荒唐的获奖者应该是获最佳女配角奖的佩内洛普·克鲁兹(Penelope Cruz)。因为我认为她在这部无聊影片中的表演过于肤浅粗俗。她本人是个不错的演员,但在片中的表演却只流于表面,没有深度(就如同该片本身一样),而她的竞争者的表演则相当出色。佩内洛普确实很迷人,自从汤姆·克鲁斯把她带入美国电影界之后,好莱坞就一直打算捧红她。此外,《本杰明·巴顿奇事》这部无聊空洞的影片居然获得多项提名也让人难以理解。这也证明了我对电影奖项的理解,不论是奥斯卡还是英国学院奖、金球奖,都不过是电影经营机制的一部分。《本杰明·巴顿奇事》耗资1.3亿美元。如果你投了这么多钱,你能不想方设法让它获得多项提名吗?
你在担任今年英国学院奖的评委时,把最佳电影、最佳男演员和最佳女演员投给了谁?
帕特里克·刘:最佳影片:《米尔克》。最佳外语片:《课堂》(The Class)(法国电影,曾在戛纳电影节获奖)。最佳男主角:出演《不速之客(The Visitor)》的理查德·詹金斯(Richard Jenkins)。最佳女主角:梅丽尔·斯特里普。
你认识奥斯卡评委吗?在评选期间你们沟通吗?
帕特里克·刘:奥斯卡颁奖委员会的委员我一个都不认识。我想他们在投票前可能会互相商量。在民主国家里,电影奖投票的过程和政治上的选举差不多。投票前要商讨、辩论,但最后到了投票的时候,每个人做出的选择都是保密的。只有这样才能防止腐败。因此,奥斯卡和英国学院奖的评选中,选票都由两位注册会计师统计,只有他们能看到选票。

2月8日,《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演员们参加英国电影学院奖颁奖礼后的派对。 图/CFP
许多中国导演都有 “奥斯卡情结”,你怎么看?
帕特里克·刘:我只能说奥斯卡奖是每位电影制作人的梦想。然而,对于我们这些包括导演在内的电影制作人来说,如果把获得奥斯卡奖当作拍摄电影的目的,那就太天真了,这么做也是本末倒置的。我们拍电影是因为我们有讲故事的冲动。电影制作人要有独特的构思,急切地要把这种构思用电影反映出来,因为这种构思能够反映人类真实生存状况以及他自己对人类精神世界的认知,哪怕这种构思只是幻想出来的。拍电影最重要的就是想象和交流。就像还不知道要训练什么项目就想赢得奥运会冠军一样,一开始想的就是奥斯卡奖是拍不出来好电影的。
把获奖当作最终目标是不对的。中国的电影制作人先不要考虑奥斯卡奖,而应该先努力拍出能引起中国观众共鸣的电影。中国的电影制作人要把电影当作反映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并通过电影的形式窥测或剖析自己的灵魂,这样的电影才能映射出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不要追求好莱坞的荣耀,这种荣耀不是真正的成功。拍出来的电影让中国观众开怀或落泪,让他们觉得你的电影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这才是真正的成功。这时,也许你就会得到奥斯卡的垂青。千万不要本末倒置,为了得奖而拍电影。拿过去十年里成功的墨西哥导演来说,他们先是用西班牙语拍出了受到本国观众认可的影片;还有20世纪70年代的波兰导演基斯洛夫斯基(Kieslowski)和20世纪80年代的一些中国导演等等,他们都是先在本国取得了成功,然后才得到了美国电影界的赞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