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强 我们可有拍摄《贫民富翁》的勇气
(2009-10-22 07:40:15)
标签:
电影文化 |
分类: 电影音乐摄影戏曲 |
2009年2月26日南方周末转自《中国青年报》作者:王国强
(原文摘录)电影《贫民富翁》给人的最大震撼,在于它披露现实的勇气。警察刑讯逼供、宗教冲突中无辜者的惨死、贫民窟幼童被拐卖和摧残、一个社会中存在着如此悬殊的经济和社会地位差别,以及由此引发的群体性歧视和对抗……
尽管也有一些印度人,认为这部影片丑化了印度。但这部电影不但通过了印度相关部门的审查而得以公映,就连抗议者的控诉,也被官方和主流媒体驳回。印度古吉拉特邦最高法院院长特意观看《贫民富翁》,但他的观点却是:这部电影显示了“印度贫民区居民的潜能和观察力”,认为它“提供了我们应对众多重大社会问题的工具和灵感”,所以他驳回了这项抗议请愿。
这部影片,反衬了中国导演的困惑。当年《三峡好人》拿了第63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贾樟柯却遭到了“以祖国的痛苦与悲伤博取西方人的好感”这样的批评。其实,与《贫民富翁》比较起来,《三峡好人》显得何其温情脉脉。
不能否认,中国的电影人也曾创拍过不少好的现实主义电影,但“这些年现实主义离中国电影渐行渐远”,我们重点出品和推向世界的影片多是莫名地炫耀我国历史上那些腐朽、无价值和无意义的东西。
《贫民富翁》一举夺得8项大奖,究竟是不是对该电影揭示社会弊病勇气的嘉奖,我们不得而知,但却可以据此好好反思一下我们的电影制作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