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传旭: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

(2009-10-10 15:53:39)
标签:

文化

书法

评论

分类: 书法汉字及中国文化

    刚健笃实  辉光日新

    ——尹忠显先生书法观感

       张传旭

 

书法不仅仅是一门艺术,它还与中华文化的方方面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中华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深研中国文化,精通书法与西方艺术的大家熊秉明先生,用一生的心血总结道“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是中国灵魂特有的园地”,这个见解真是高明极了。譬如说,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大一统文化格局为什么能够延续到今天?我们的文化为什么能够影响到整个东南亚汉字文化圈?汉字与书法对于我们的文化身份认同起到了什么样的重要作用?我们民族的核心价值观是通过什么载体传承的?中国古代的知识精英们为什么对于书法有着那么持久、广泛而深入的爱好?这一切问题无不与汉字、书法有着紧密的联系。

对于一位书法家来讲,写一幅书法作品,几分钟就能完成,看似很简单。所以有人就认为书法太简单了,你看人家油画家,一幅画一画几个月,甚至几年,多费功夫。所以油画就比书法伟大。可是,他却不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奥运比赛的100米赛跑,体操、跳水,也就是几秒钟,你能说这些项目比马拉松比赛简单吗?你能说只有马拉松比赛最精彩吗?一位书法家,简单地写一幅书法作品,他写什么,怎么写,可以说是他全部努力的结果,是他一生心血的结晶,就像是他灵魂的“心电图”一样,既可以反映出他的个性,爱好,人生阅历,也可以反映出他的文化底蕴,人格修养,价值观的取舍,还可以反映出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你能说简单吗?

尹忠显先生的书法,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尹先生的书法早年从隶书、楷书入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隶书、楷书,汉唐时期书体的代表,是汉唐刚健博大气象的真实写照,充分表现了中国古代文明极盛时期的精神风貌。从汉代唐代这些书法经典入手,不但是学习书法的光明正道,也可以对一个人的精神气格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即孟子所谓的“吾善养吾浩然之气也。”“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則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在这些汉唐的经典中,尹先生尤其喜爱颜真卿的书法,可以说并非偶然。

颜真卿楷书结体端庄雍容,笔法圆劲含蓄,风格雄强博大,无论是笔法技巧还是精神风貌,他创造出一种不同于二王书法传统的新风格和新境界,为中国书法开创了又一条光明大道。他以其磅礴伟岸的书法风格与光明磊落的人格精神,成为盛唐气象的形象代言人。颜真卿可以说是高尚之人格、博大之书法与盛唐之气象的完美统一。苏轼说“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清代王文治诗云:“曾闻碧海掣鲸鱼,神力苍茫运太虚。间气中兴三鼎足,杜诗韩笔与颜书。”

书如其人,尹忠显先生的精神气质和他书法中流露出的风格特征是非常吻合的,正大、厚重、质朴是其主调。观其书,笔力刚健遒劲,用笔以中锋为主,辅以隶法,线条丰满而极富弹性,豪放而不失精细,圆劲而立体感极强。在严谨整饬中融入了明显的运动意识,把线条的起伏与律动寓于用笔的提按顿挫之中,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结体正大雍容,四面撑足,外密中疏,极富张力。整体章法上如排兵布阵,密不透风,如长江大河,奔流直下,有一种豪迈矫健、势不可挡之气势,真可谓是真力弥满,气势充沛。以古为新,以拙为巧,古不乖时,今不同弊。

古人论艺,有道德文章合一的传统。苏轼论颜真卿云:“吾观颜公书,未尝不想见其风采,非徒得其为人而已,凛乎若见其诮卢杞而叱希烈。”黄庭坚论颜真卿云:“余观颜尚书死李希烈时壁间所题字,泫然流涕。鲁公文昭武烈,与日月争光可也。”论书就是论人,人品就是书品,颜真卿的书法也正是他“忠义之节”、“道德君子”的人格体现。尹先生出生于山东,又长期在山东各地工作,儒家的刚健博大,自强不息的价值观自然会潜移默化地成为他人生的信条。广泛的人生阅历,使他的书法开和大度,包容万象,明显不同于纯艺术家纤细工巧的文弱气息。

成为一位书法家,除了天赋、勤奋、气格、阅历之外,还有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读万卷书”。黄庭坚曾说过“学书须胸中有道义,又广之以圣哲之学,书乃可贵,善使灵府无程,政使笔墨不减元常,逸少,只是俗人耳。”历代的书法大家,或为大诗人,或为满腹经纶的大学问家,无一不是自幼就饱读诗书,舞文弄墨。如颜真卿的颜氏家族,西晋至唐代,为当时的名门望族,家学渊源,名重当时。如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著有《颜氏家训》,世代为士林所重;曾伯祖颜师古,奉唐太宗之命考定《五经》,当时硕儒,莫不叹服,由唐至宋数百年间,作为科举取士的标准。颜真卿诞生在这样的家庭里,自幼学业精勤,诗文俱佳,精通小学,工于书法,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

据朋友们说,尹先生在繁忙的政务之暇,勤于读书,广泛涉猎古典诗词联曲,不但其文章富于文采,其自作诗词在朋友圈中也得到广泛好评。正是这样的原因,也使得尹先生的书法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气息。其书写内容,或格言警句,或经典段落,或名家诗词,或自家文章,无不给人以美感,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警示,给人以顿悟,这正是书法比其它艺术门类的高明之处。在当代的一些年轻书法家里边,有一种理论认为,书法作品中的文字内容不是书法本身的“内容”,只有线条才是书法唯一的要素。他们想要书法成为真正“纯粹”的、“独立”,“学院”的艺术。这样的想法,就像把我们喝的水制成纯粹的蒸馏水一样,还有什么营养价值?为什么要把文字内容和书法的线条割裂开来呢?历代的经典之作,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稿》,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哪一件不是文字内容与书法形式的完美统一?这是年轻的书法家值得深深思考的问题。

书法小道,功莫大焉!往大处讲是严肃的,神圣的,可以传播文化,可以传承民族精神,可以提高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往小处讲,也是游戏,是娱乐,可以开玩笑,可以寓幽默,可以愉悦身心,可以以文会友,何乐而不为?现在在家颐养天年的尹先生,在作品中何妨轻松地开个玩笑,在艺术上以显老年人自然活泼之童心?何妨“老夫聊发少年狂”,来点艺术家的浪漫?何妨露些锋芒,以显老骥伏枥的风骨?

孟子云“充实之謂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愿尹先生在今后的学习创作生活中,不断充实,不断进取,辉光日新,艺术长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