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感谢丁一先生屈尊为我作序
丹青铸风骨——子弦书法谈
文/丁 一
财势轮流转,风骨独千秋。
笔者的好友刘文善,笔名师子弦。一介书生,千钧之担;两袖清风,一身肝胆。他是我的知己好友,有识之
士。“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处读书”,此识颇同。“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我们同气相投,诗词歌赋经年唱和,翰墨丹青累月切磋,心通款曲,志同道合。
2012年,笔者的“丁一博物馆”在天津开馆。落成之日,开馆之时,子弦到馆参观祝贺。彼此一见如故,均生相见恨晚之情。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彼此经常以诗词唱和,以文化心,以艺鸣趣,以诗抒情,以词励志,友情共进,灵魂同华。对笔者而言,子弦是愉悦晚景,共乐夕阳的挚诚之友。
至于书法,我们交流很少。欣闻他将出版书法集,且嘱笔者为序,既有感叹,更有惊喜。近期,子弦发表于《中国书画家报》、《书画英才报》等报刊上的书法作品,着实令笔者眼前一亮,些许一惊。
子弦之书法作品,功底深厚,用笔老辣,谋篇有道,布局合理,纵横捭阖,承转独到,且泼辣有味,笔法自然。作品中既有文人雅士之情怀与悲悯,亦具有丈夫耿骨之豪气干云。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师古而纵今。石涛曾说:“笔墨当随时代。”子弦之作品,既有古法之韵味,又颇多时代之丰盈。正所谓“法取兰亭存气韵,书随时代见精神。”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在欣赏子弦先生的书法作品时,如见其人,端庄大气,不矫揉造作;铁画银钩不虚张声势。笔法稳重,不浮躁若散。尤以行楷为最,酣畅淋漓,举重若轻。观其书法,如入潇湘之境,劲节清风。如上冰雪之姿,玲珑剔透。如斧凿刀刻不虚伪卖弄。
书品即人品,章法代表格局。子弦为人坦荡真诚,书法亦大度从容。子弦光明磊落,作品也不故作高深,柔美矫情。“不抱云山骨,哪得金石心。自然奇节士,落墨见高襟。”这首古诗,是子弦书法作品及为人处事的真实写照。这其中之奥妙之神思铁笔,岂止一个“美”字了得?
我们都已年过古稀,属于同时代的人,灵魂深处都留着旧时的影响与烙印。而子弦的戎马生涯,及留下了军人的侠骨柔情,也留下了儒雅随和的君子之风。观子弦之书,如因醍醐,如沐春风。正是时代所需的渊远清流。
借作序之机,赋诗一首,以馈诸君:
情怀家国梦,心系天下人。
练笔时不辍,习字古帖临。
笔运一峰秀,胸藏万壑深。
思如莲花净,灵魂不染尘。
注1:文章选自《文化月刊》2024第11期,责任编辑
陈青
注2:丁一先生是辛亥元老于右任的侄孙,当代学者、诗人、作家、书画家、演说家,曾任新版《四库全书》总编,被誉为当代纪晓岚。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