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的“官德逆淘汰”
文/师子弦
纵观几千年来的历史,嫉贤妒能是官场的一种流行病。“无德无才者”淘汰“有德有才者”,是古代官场的历史惯性。
但宋朝是个例外,在宋朝319年的历史中。不是“无德无才者”淘汰“有德有才者”,而是“有才无德者”淘汰“有德有才者”。这是宋朝官场的独有景观——“官德逆淘汰”。
学点历史的人都知道,宋朝是历朝历代中奸臣最多的一个朝代。北宋有“六贼”,“十恶”,南宋有“四大奸相”。
北宋的六贼是:蔡京、王黼、童贯、梁师成、朱勔、李邦彦。
十恶则全是宦官,他们是童贯、杨戬、李彦、谭模、梁方平、兰从熙、王仍、张见道和邓文造。在此,简要说明,宦官与太监不同,宋时的宦官不是阉人。
南宋的四大奸相是:秦桧、韩侂胄、史弥远、贾似道。
这些人无不身居高位,要么是宰相、要么是大内总管、要么是握有兵权的节度使,不是权倾朝野就是威居一方。
这些大奸大恶,多是通过科举入仕。几乎个个身怀绝技、人人才华横溢。其中蔡京与秦桧更是多才多艺,二人都是大名鼎鼎书法家,今天的宋体就是秦桧所创。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里把人分为四种——圣人、君子、小人和庸人。他说:德才兼备是圣人,德胜于才是君子,才胜于德是小人,无德无才是庸人。司马光还分别对圣人、君子、小人和庸人做了深刻的论述。在这里我们侧重讲一下司马光对小人的论述。
对君子有才和小人有才,司马光做了这样的论述,他说:“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君子因为有德,会用自己的才能去做善事。而小人因为无道德底线,会用他们的才能去做恶事,而且会把恶事做的登峰造极。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以蔡京、秦桧为代表的宋朝奸臣就是司马光所说的“小人”。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结党营私、沆瀣一气;他们以“人”划线,排斥异己、网罗同类;他们的所谓“选贤任能”就是非恶不录、非奸不用。投其门下者升官发财,与其抗争者或贬谪或杀戮。把德才兼备者拒于宫廷之外;把无德的阿谀之徒拉入官场,形成了一个官德龌龊、治国无方、整人有术的奸佞集团,把一个好端端的大宋朝弄得天昏地暗。
如蔡京怂恿宋徽宗,诏令焚毁北宋朝廷陈列功臣的景灵宫内的司马光、文彦博、范纯仁等绘像;禁止发行苏洵、苏轼、苏辙、范祖禹、黄庭坚等人的文集。
秦桧伙同王俊、王氏、万俟卨、张俊等人以“莫须有”的罪名害死岳飞。
由这样一群“有才无德”的奸相奸贼把持朝政,在事关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大事上,屡屡做出令人大跌眼镜的决策。
如1004年,宋朝本来打了胜仗,却与辽金签了割地赔款的“檀渊之盟”。1141年,以岳飞为代表的将领在反击辽金的侵略中,也取得节节胜利。但在以秦桧为代表的主降派却与辽金签了“绍兴协议”。割让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土地和人口,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
大宋在当时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没有之一。据百度百科记载:宋代的GDP最高时是占全球的80%。国家的综合实力都是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是中国封建王朝的经济顶峰。
就是这样一个人才济济、经济发达的强大的国家,却被一个荒蛮落后的“小国”给灭亡了。原因固然很多,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官德逆淘汰。
由此可见,最可怕的腐败是官德逆淘汰!
2020.03.15 初稿
2023.02.13重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