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泉州开元寺

(2022-09-17 20:23:39)
标签:

旅游

文化

教育

杂谈

分类: 旅游地理
泉州开元寺

 1.泉州开元寺,始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至今有1300多年的历史。

 

泉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经济发展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置东安县治;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入泉,晋江由此得名。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是联合国唯一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被列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泉州现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05个,其中世界级有5项,国家级36项,更为独特的是泉州拥有多种宗教寺庙,佛教、伊斯兰教、天主教、犹太教、基督教、印度教、摩尼教等世界多种宗教在泉州广泛传播,留下大量遗迹,所以泉州被称为“世界宗教博物馆”。20217月,“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由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6处世界遗产。2022214日我们到福建自驾游,在泉州停留4天,参观泉州的文物古迹,深度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泉州开元寺

2.开元寺建筑布局(来自网络):开元寺布局,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泉州佛教博物馆(弘一法师纪念馆)、准提禅院;西翼有安养院、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泉州开元寺

3.开元寺导游图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44年,他统治期间称开元之治又称开元盛世,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唐玄宗诏令天下州郡各建一寺,均以年号为寺号。于是各州郡奉诏改称开元寺。一夜之间全国冒出几十座开元寺来,现在仍然保存下来较为著名的有厦门开元寺、普陀山开元寺、济南开元寺、扬州开元寺、苏州开元寺、泉州开元寺、福州开元寺、潮州开元寺等等。

开元寺是泉州22处代表性古迹遗址之一,位于泉州鲤城区西街,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始创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最初名莲花道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738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年号为名,遂改称开元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

泉州开元寺

  4.开元寺入口,山门殿内石柱为梭柱,石柱上悬挂有一木制对联“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该对联是南宋大理学家朱熹所撰,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所写,记载了当时泉州佛教的兴盛和僧侣众多的景象。

泉州开元寺
5.开元寺门口的紫云屏。关于“紫云”有两个说法,一是在建寺的时候有紫云覆地,遂名紫云。而另一个说法是,这个“紫云”是“黄氏”的堂号,江夏紫云黄氏。因为相传泉州开元寺的檀越主是黄守恭,因此挂着其堂号。

泉州开元寺

6.寺庙里的古老榕树和千年石龟。

泉州开元寺
 7.一分为二的榕树。寺庙里的千年古树长势茂密,造型独特。

泉州开元寺

8.交叉生长的古榕树。

泉州开元寺

9.在“桑莲法界”匾额高悬的大殿前,左右各立一座方形底座的石塔,人们称其“宋代二塔”。根据其形状和建筑风格,人们称之为“阿育王塔”。塔上的文字记载这两座石塔建于南宋绍兴十五年(公元1145年),是泉州南厢柳三娘捐建的。

泉州开元寺

10. 宋代二塔又称为“宝箧印经塔”,上面有许多印度婆罗门神像浮雕,故又称婆罗门塔。印度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代君主,通过暴力取得政权以后昄依佛门,他打开舍利塔,取出佛陀遗骨,重新分为八万四千份,建84千座塔,将舍利安奉其中供养,由于阿育王的大力扶持,佛教走出印度,成为世界性的宗教。

泉州开元寺
 11.开元寺大雄宝殿,上书“桑莲灋界”。灋是“法”的繁体字。

 

开元寺与“桑莲法界”有何关系呢?据说开元寺最初的名字叫做“莲花道场”,这当中还有一个神话传说呢。唐黄滔《重建开元寺记》云:“垂拱二年(686年),郡儒黄守恭梦桑树吐白莲花,舍为莲花道场。据载,寺址原是唐代大财主黄守恭经营的一片大桑园,传说黄守恭白日梦见一和尚向他乞地建置道场,他虽乐善好施,却舍不得将此桑园奉献,于是有意作难地说:“须园中桑树三天内开出白莲花方愿施舍。”谁知第三天满园苍绿桑树竟然盛开白皑皑的莲花,他被这神奇现象感化,毅然献地结缘。传说中的这位和尚就是主持建筑道场的匡护大师,故赐寺名“莲花”。

泉州开元寺

12.千年古桑树:桑莲古寺那棵开出洁白莲花的桑树如今仍斜卧于莲香古园中,成为千年古寺的镇寺之宝,见证了泉州古城的历史。百年前的一次雷电,古桑树被一劈为三,折断的枝干并没有枯死,而是落地生根又枝繁叶茂,再次印证古树的神奇!这棵千年古桑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桑树,树龄1300多年。

泉州开元寺
 13.开元寺大雄宝殿,又称为“紫云大殿”。供奉着五尊如来佛,称为“五智如来”。正中供奉的是御赐佛像毗卢遮那佛,汉译大日如来,是佛教密宗的最高神抵。其两旁为东方香积世界阿閦佛,南方欢喜世界是宝生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北方莲花世界成就佛。据介绍,目前全国除西藏外,仅存十多座供奉五方如来佛的佛寺,泉州开元寺是其中之一。五尊大佛金光闪烁,衣纹清晰,神容慈祥,法相庄严,双手分别作:说法、施与、接引、禅定等相,工艺精巧,令人叹绝(殿内禁止拍照,此图来自网络)

泉州开元寺

14. 大雄宝殿内的飞天斗拱。开元寺大殿的有“飞天乐伎”斗拱二十四尊,这些彩色雕塑集佛教妙音鸟、基督教天使和中国飞天造型于一身,雕刻精美,身系五彩飘带,手持琵琶、二弦、洞萧、响板,轻歌曼舞,翩翩若飞。

泉州开元寺

15.甘露戒坛的飞天斗拱,(飞天乐伎,也称妙音鸟),姿态优美,飘然欲动,色彩神秘,实属罕见。(殿内禁止拍照,此图来自网络)

泉州开元寺

16.印度石柱,在大雄宝殿后廊间有一对十六角形的辉长岩石柱,雕刻着二十四幅古印度教高手克里希那的经典故事和盆栽花卉草图样,精致细腻,富有异国情调。这是和大雄宝殿月台须弥座一样,取自印度教寺院的石柱,也是17世纪(1637年)重修寺院时从其他寺庙挪用的。

泉州开元寺

17.开元寺天王殿。山门与天王殿合二为一,该建筑建于民国十四年(1925年),继承闽南传统寺庙建筑的风格。

泉州开元寺

18.开元寺建筑屋顶装饰。屋顶正脊成曲线,脊角起翘显著,正脊两端起翅呈尖脊,尖脊的样子似燕尾,其两端末端分叉为二,所以又被称为“燕尾脊”。燕尾起源于中国宫廷建筑的鸱尾,其燕尾屋顶代表了神圣不可侵犯的意义。

泉州开元寺  19.正在维修的山门殿

泉州开元寺

20. 檀越宗祠:泉州开元寺的土地是由唐朝檀越主黄守恭贡献的,后来寺内建檀樾祠,专奉黄守恭的禄位,遵奉黄守恭及其子孙为檀樾主。

泉州开元寺

21. 檀越宗祠横梁的泥塑浮雕。

泉州开元寺

22.水陆禅寺:位于开元寺西大门处,原本是供奉阿弥陀佛的极乐院,也叫阿弥陀佛院,明朝时改为水陆寺,水陆寺是专门为水仙陆鬼施供斋食的,现存建筑是清同治时期修建的,主殿供奉阿弥陀佛。

泉州开元寺23. 水陆禅院

泉州开元寺

24.甘露井:据说唐朝时候,此地常降甘露,一个叫行昭的和尚于是在这里挖了一口井,至今依然存在。

泉州开元寺
 25. 甘露寺为出家人受戒剃度举行仪式的地方,肃穆森严。建筑为五重檐八角攒尖顶式,是依据7世纪律宗经典《关中创立戒坛图经》所述规制建设,由5层台座构成,象征五分法身,分别供奉佛、菩萨、金刚等。殿顶正中为八角圆形藻井,采用无梁结构,寺内有24尊木雕飞天乐伎,手执泉州南音乐器。

泉州开元寺

26.甘露戒坛: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在井上建坛,遂称甘露戒坛。戒坛是古代佛教僧侣受戒的场所,公元8世纪晚期开始,中国官方为加强对佛教团体的管理,严格推行受戒制度、同时限制设立戒坛的数量。10世纪后只有一定级别的行政区域才能设立戒坛,开元寺戒坛建筑始建于1019年(宋代),现存戒坛是1666年(清代)重修,有石碑记载。

甘露戒坛第5层供奉明代的卢舍那佛的木雕坐像,它所坐的须弥座莲花台,每一叶莲花瓣上都刻有16厘米大小的佛像,共1000尊,称千佛莲台;释迦牟尼、阿弥陀佛立像、千手千眼观音,菩萨、韦陀、弥勒、金刚诸神自上往下,层层围护,共计27尊。(殿内禁止拍照,此图来自网络)

泉州开元寺
 27.甘露戒坛元末毁于火,明清两代分别有重建,此后至今未受大灾,现存建筑基本保留了明永乐时的整体风貌。戒坛内须弥座式的石坛,专家考据为宋代遗构,现存木构部分系清康熙五年(1666年)重修。戒坛建筑为五重檐八角攒尖顶式,坛台为平面四方五层台座,象征五分法身。(殿内禁止拍照,此图来自网络)

泉州开元寺

28.开元寺的木雕窗花,以祥云图案为主调。

泉州开元寺
 29.开元寺藏经阁:在甘露戒坛之后,始建元代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毁于火灾。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僧正映重建,景泰、嘉靖年间一再重修,至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僧圆瑛改法堂为水泥仿木结构的二层楼阁。上层收藏各种版本经书3.7万多卷。

泉州开元寺

30.走廊横梁的装饰。

泉州开元寺

31.寺内的凉亭。

泉州开元寺

32. “万山第一”,此石碑为明末清初福建晋江人黄志遴书写。“万山第一”应该指泰山啊,为何出现泉州的开元寺内呢?有老人说:“古时寺院被称为‘山’,唐代始建的泉州开元寺为全国最大,因此被称为‘万山第一’大开元寺。”现今,泉州开元寺约为唐时的三分之一,仅存留当年的北园。

泉州开元寺

33. 开元寺东西两侧各有一石塔,与大雄宝殿成“品”字形布局,两塔均为仿木构八角五层楼阁式石塔,具有极高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是泉州的代表性建筑。

泉州开元寺

34.东塔:为“镇国塔”,始建于唐咸通六年(865年),初建为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改七级砖塔,今石塔为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改建为石塔,历时12年建成。东塔的创建耗时六年,完工后赐名镇国。唐“(咸通)九年(868年)秋,仓曹徐宗仁以佛舍利上都(长安)来镇藏之,显然朝廷对这座塔十分重视。

泉州开元寺

35.东塔底层的石狮和石雕。镇国塔为五层八角仿阁楼式石塔,通高48.27米,底层面积255平米。塔由塔座、塔身、塔顶、塔刹四部分组成。塔中为一根花岗岩块石叠砌的八角形塔心柱,直径约4米,从塔底直达塔顶。外圈塔体为筒状,厚度约2米,分五层,每层以横梁、斗拱及楼板横向拉接,两者间为可登临的塔室,塔壁外各层均环绕檐廊、护以石栏。每面塔壁均由立柱、额坊、斗拱等组成。

泉州开元寺

36.东塔一楼的石雕。石塔一层东、西、南、北各开一门,二层起逐层错位,塔身外壁每层雕有佛像16尊,共80尊,造像自下而上代表逐渐提升的佛教修行的五种境界,分别为诸天神将、罗汉、高僧、菩萨、佛尊。

泉州开元寺

37.东塔(镇国塔)金刚武士雕像。东塔东西南北四门两侧各有金刚护卫,东塔雕像依佛教五乘为标准布置,由上而下,尊卑有序,金刚身着古印度武士装束,右手执剑,呈威猛愤怒相。

泉州开元寺

38.东塔手执长矛的中国武士雕像。

泉州开元寺

39.唐代高僧拾得和寒山。拾得为唐代天台国清寺高僧,长于诗偈,与当时另一诗僧寒山交为好友,相互吟唱。后世凡人赞赏二僧的文采和异行,佛家则视其为西天圣贤。在东塔2-3层的雕像中,左右并列的、拾得、寒山雕像生动传神。

泉州开元寺

40.东塔3-5层的鸳鸯交首栱,这种栱实为相邻两栱的端部合而为一,共承一斗,似鸳鸯亲密状,故名。唐代人字栱外观上与此接近,但构造迥异。宋代以此为权宜之计。元代以后斗栱尺度按需缩小,鸳鸯交首栱不再使用。

泉州开元寺

41.西塔:西塔又叫仁寿塔,代表西天的极乐世界,建于1228-1237年(南宋),两塔外形相似,建造时间相差360多年。西塔造型和工艺作法与东塔相同,高度上略低于东塔,为45.06米,底层面积270平方米。

泉州开元寺

42.西塔塔身外壁的80尊石刻造像内容为佛教人物,代表佛教所弘扬的众生佛性平等理念。

泉州开元寺

43.西塔一层的武士石雕。

泉州开元寺

44.西塔底座雕刻的佛教故事:锡解二虎,指北齐僧稠禅师以锡杖解开两虎之相斗。据续高僧传卷十六僧稠传载,僧稠尝诣怀州西王屋山修习禅定,闻两虎交斗,咆响震岩,乃以锡杖中解,各散而去。

泉州开元寺

45. 西塔(仁寿塔)二、三层檐下构造。西塔(仁寿塔)由闽王王审知主持创建,他是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从平民暴发为王公,他容易感受到人生险恶,生命无常。经过无数次的战争,死亡的阴影难以抹去。从减罪的心理出发,建寺造塔是功德无量的。“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至今,在泉州人中流行一种说法,“东塔神,西塔鬼。” 西塔(仁寿塔)构造做法与东塔(镇国塔)大体相同,圭脚之上为仰覆莲花,束腰以间柱分隔,转角饰以力神。但从壸门中的雕刻图案看,两塔的差别很大。东塔描绘佛教故事,人物众多,符合整体的现世性;西塔完全是花草禽兽图案,是西方极乐世界的表观。

泉州开元寺

46.西塔(仁寿塔)底部的须弥座浮雕。

泉州开元寺
  47. 西塔须弥座上的负塔侏儒。

泉州开元寺

48.西塔北面的麒麟壁。开元寺的“麒麟壁”建于乾隆乙卯年(1795年),最初建于泉州府城隍庙前,为城隍庙的附属建筑。壁分三垛:主体正中粉壁上用交趾陶镶嵌硕大麒麟一只,是古人敬奉的四种灵兽之一。龙首牛尾,麟身兽蹄,作步步回首顾盼状,嘴咬铜钱,铜铃大的眼睛盯着钱币状的太阳,下面配嵌砖雕元宝、如意等吉祥物。

泉州开元寺

49.开元寺的彩雕影壁,麒麟壁位于中间,也有人说麒麟壁上的神兽不是麒麟,而是“犭贪”(音同贪),是一种独角兽。据说,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不足吞太阳,古谚说的就是“犭贪”这家伙。传说,“犭贪”的胃口很大,什么都吃。它吞食了山中的奇花异草、珍禽瑞兽,又到人间来吞食金银财宝。后来,它看到太阳从东海面冉冉升起,又想冲过去一口吞下太阳,结果跌进海里淹死了。在家里或者在寺庙悬挂独角兽的塑像有镇邪、警示的作用。

泉州开元寺

50.佛教中的吉祥动物大象坐骑。

泉州开元寺

51.代表长寿幸福的仙鹤和梅花鹿。

泉州开元寺

52.麒麟壁两旁是除污垢、招财纳福的道童。

泉州开元寺

53.开元寺内除了上述宝藏之外,还有许多文物。开元寺拜庭前的香炉,为石材雕琢而成,名曰“石炉生烟”,高度超过两米。最下面的花岗岩八角须弥座和上面的不是一体,显然更古老。须弥座之上的八角莲座龙鼓造型罕见,石刻的主体莲花杯就像是夜光杯,曲线非常优美。最上面坐着一匹狮子。

泉州开元寺

54.大雄宝殿前的经幢塔。中间黄色的经幢柱是古代的,上面有年号,唐大中八年(854年),下面基座和上面的石塔是后来补的。

泉州开元寺

55. 大雄宝殿月台的须弥座很特别,它的束腰处有73方狮子与人面狮身石刻,这与南印度朱罗时期的印度教寺院里的人面狮身石刻风格非常相似。根据研究,该须弥座是明代重修开元寺时从元末废弃坍塌的印度教神庙移用至此。

泉州开元寺

56. 狮子与狮身人面像石刻。

泉州开元寺

57.开元寺东塔前的石狮,这个石狮与其他地方的石狮明显不一样。

泉州开元寺

58.明代的守卫士兵石雕像。

泉州开元寺

59.放心石:我们发现在西塔旁有一个石碑很奇怪,“心”字的一点怎么写错了呢?其实这是佛家以此给凡人的警示:人要把心放下,把自己放低一点,不要好高骛远。

泉州开元寺

60.独木成林,开元寺内的古榕树。

泉州开元寺

61.甘露寺院内的古柏树。

泉州开元寺

62.开元寺内的菩提树

泉州开元寺

63.乌龟型三角梅(簕杜鹃)藤蔓。

泉州开元寺

64.造型奇特的万年青。

泉州开元寺

65.塔包树

泉州开元寺

66.弘一法师纪念馆在开元寺内的尊胜院,陈列有新文化运动先驱之一、近代高僧弘一法师(李叔同)一生中的最后14年在泉州生活的史料、照片、著作和墨宝。弘一法师(1880-1942)俗名李叔同,浙江平息人,生于天津,艺术教育家,一代高僧。二十文章惊海内的弘一大师才华横溢,集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文学于一身,他创作的《送别歌》已成为经典名曲。

泉州开元寺

67.弘一法师纪念馆的龙腾石柱。

泉州开元寺

68.弘一法师纪念馆的木雕窗花

泉州开元寺

69.泉州人对底蕴深厚的开元寺充满自豪,在参观的过程中我们有幸碰到这位历史系毕业的义务讲解员,聆听她的讲解,被她渊博的知识折服,为她浓浓的乡情感染。

泉州开元寺

70. 开元寺作为宋元时期泉州规模最大、地位最突出的佛教寺院,其宏大的规模、高规格的建筑形制和极高的历史、宗教、艺术、科学价值,都彰显了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东方第一大港”非凡的政治地位及经济实力和文化地位,在时光中沉淀了1300多年的开元寺,经历很长、故事很多,值得我们慢慢品味,用心感悟,从中吸取华夏文明的精神滋养。

                   (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漳州火山岛
后一篇:泉州清真寺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