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中午(昨天)拜访一个朋友,被带到了一个看门面就感觉比较历史悠久的闹事餐馆,上下两层的街边铺,装修的还算古朴,能够看出来历史的痕迹,但是依然整齐干净,餐台上都铺上了整齐的餐布。
内部的墙上张贴各种的广告,毛笔手写体的菜品推荐,豪饮珠江啤酒啥的,扫了一眼,发现缺少了如今同类餐馆基本的标配。
红黄蓝中的一色,或者三色,所谓的美团、百度、饿了吗外卖的宣传单,也缺乏了两个二维码,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支付的信息,更没有本店WiFi……的信息,正在收看新榜大会的我,只能继续保持4G流量的畅顺使用,选择做土豪。
菜品啥都好说,出品都不错,特别是那个鸡汤,儿子甚是喜欢。
到结账时候,我还多口的问了一句,刷卡可以不?因为已经判断微信和支付宝支付肯定没有戏了,得来的回答却是,“还是现金吧”。
于是掏出钱包(注意,而非拿出手机扫了下),发现了钱包里有支付账单还算够的纸币,总算是没有出丑。
朋友看到如此场景,调侃了一句,现在“地下冇钱执”(此表达为粤语,意思为地上没有钱捡。),开始还没有怎么反应过来,仔细回味一下还真是这么一回事儿。
一
身边已经不时,而且在不断增加这样的朋友的数量,比如向外人表达,自己现在出门已经不带钱包了,也不带现金了,都可以轻松搞定出行生活。
更是,曾经在大街上,公交车上,时不时能够在地上捡到各种类型面值的人民币的情况,好像真的变少了。
以前出门,随便掏个口袋都能够顺手带出来一些零钱,成了“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这类文艺作品的故事来源,如今,随着这种场景的减少,我们仿佛失去了点儿啥。
得到的是生活的便利,不再需要带实体的纸币出街,不占用额外的空间,智能手机,带着几个虚拟的数字,就可以成为你的坚强后盾,如果真没有“实在”的存款后盾,“花呗”,“白条”产品大把,信用消费时代,移动支付时代,数字货币时代,充满着无所不能,只要你愿意去尝试。
在我们不经意间,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而且就发生在我们触手可及的场景之中。
回不去的从前,比如今天中午的餐馆,依旧一成不变已经成为一种稀缺,或者某一天我们也会重新怀念这样的生活,虽然今天总感觉有些怪。
上天为你打开了一扇窗,也必然同时为你关上一道门。
二
无独有偶的是,同期上演的新榜大会上,上台做分享的各路大咖,也都在面向未来,讲述内容创业的新商机,更多的人将焦点聚焦于短视频之上,在互联网的下半场,在新媒体(自媒体)创业的下半场,曾经满地都是机会,轻松搞定流量的流量红利期也一去不复返。
当腾讯微信在2016年6月底四线8.1亿活跃用户的顶峰时候,互联网第一阶段连接一切,连接一切人的使命就已经完成,所谓的因为新的连接而诞生的新的机会已经变得如此的稀缺。
曾经在红利期捡到遍地黄金的好日子一去不复返,后续不是我们怀念与否的问题,而是也只能选择继续向前看,丝毫没有回旋的余地。
“地下冇钱执”现象,不仅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更存在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互联网事业中。(完)
大周末的,来点儿轻松话题,道哥也有感性的一面,能Feel到不?
2017小目标,每天800字,坚持365天,或许就是好好活着的最好明证,今天是这个小目标达成的第8天,倒数3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