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哥论道】商业生态化成为常态 创业者该如何选择行动
(2015-05-11 22:24:24)
标签:
生态互联网创业生态化商业模式 |
当下,互联网为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还在继续发生,“互联网+”的概念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意志层面,自从被提出之后,神州上下已经再无“互联网+”所无法到达之角落。
然而当我们简单的认为,互联网对我们生活的改变仅仅是“互联网+”的时候,我们是否感觉到另外一个现实,那就是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改变还远不止这些。
一、商业生态化2.0成为新常态
今天拿商业来说,当我们认为“互联网+商业”就等于电商的话,那已经是太接近远古时候的认知了,当下的互联网对于商业的改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电子化、电商化、互联网化的过程,在互联网化商业之后真正的商业生态化已经在我们身边发生,并且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预示着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发展趋势。
诚然,互联网无论为商业带来多少的表象改变,商业逻辑的内核,诸如买卖关系,交易服务等基本的最小流程单元依然保留,而互联网对商业的改变,依然发生在这样的最小商业内核,或者说是发生在基本的商业逻辑之上的多元化元素叠加,也是在基本商业逻辑之上的模式衍生,这种商业生态的衍生可以用商业生态化来总结概括。
1、商业生态化1.0时代
说到商业生态化,其实一直存在于商业现象本身之中,任何的一个商业活动本质上都自然包含生态化的元素存在,诸如一个商品的交易销售虽然是最为核心的商业行为,但是在这样的行为发生的前后,包含了商品的生产,再前推至原材料购买,原材料的生产或者种植收割等等,一个围绕商品销售这一简单商业活动之外,还包含了诸多的辅助活动。
这种活动可以共同组成了商业的生态,而在工业化时代有一个关键词将这一现象总结概括出来,那就是产业链,一个围绕一个商品,或者在单一商品生产之上的,或者特定产业发展之上商业价值实现的链条,这样的链条共同完成了整个产业的正常运作。
闭环生态的实现,从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商业生态,只是这种生态更加单一,仅仅围绕一个商品,或者一个产业以更接近于线性化的方式进行,更具备垂直化特征和纵深价值挖掘的特征。
2、商业生态化2.0
如今,我们探讨的商业生态化更加具备2.0特性,TA打破了产业链的概念,打破了垂直化纵深化的产业链形态格局,而实现了行业之间的跨界和重新组合,是一种生态链的升级版本。
在这样的商业生态化体系中,组成整个生态的元素自身具有一定的生态化1.0特性,每个生态因素又共同组成了一个大的生态,这样的生态已经超出了一个产业或者多个产业,在重组方式上或许已经打破了原有产业链中固有的商业链条,重新组合最小的商业链条,共同组成一个更为多元和复杂的商业生态。
在这个商业生态体系中,每个生态个体通过相关的关联关系的连接,形成了一个有形的大生态,这种关联关系的连接多以股权投资关系或者是业务上的生态依附关系为主。
其典型的案例包含了三个层面的表现,从宏观层面的,从行业层面的,从微观层面的。
宏观层面的案例,诸如阿里和腾讯这样的BAT巨头,其商业帝国之中本身就是一个商业的生态体系,其中腾讯围绕人的社交生活中心展开其生态的搭建,而阿里围绕人的商业生活中心展开生态体系的建设,而在方式手段上,其各自拥有自己的核心商业小生态,并在这样的一个小生态或者产业链(阿里巴巴的企业商贸服务产业链)的基础上进行行业跨界,产业融合和再造,最终升级了自己的生态体系,形成商业生态的2.0。
行业层面的案例,诸如门户网站,其拥有了信息服务产业链条的所有组成元素,并在此基础上挖掘出更多的跨界产业元素,诸如游戏、电商等小生态,共同组成了诸如网易、搜狐这样的一个互联网生态。
而在微观领域,一个创业孵化平台,往往通过整合创业项目和团队所需要的诸多软件和硬件服务,包含了诸如媒体连接器、物理空间和孵化平台、综合服务以及投融资服务等多元的业务或者产业链条以及元素的组合,最终形成了一个创业服务生态体系。
各个独立产业链条和单元又互相作用,共同实现了整体商业生态的价值,而此时的单一媒体,单一物理空间或者孵化平台都曾经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独立拥有商业价值实现手段,而当下,其更多以一个商业生态的整体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二、商业生态化的基本特征
如今的商业生态化具备了多个基本特征,而在众多的特征之中,有两点是最为核心的,其一的多元化和开放性,其二是商业变现模式的复杂化。
1、跨界多元与开放性特征
当下的商业生态往往又诸多的小商业生态组成,本身拥有跨界和多元整合的先天因素,这些曾经不可想象能够实现的跨界和整合,因为有了互联网的工具和平台的助力,使得多元生态主体之间进行信息沟通和融合成本大大降低,也使得曾经的不可想象变成了当下的现实。
因此说,技术进步是驱动商业生态化的第一驱动力,除此之外,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也是助力商业生态化形成的重要力量,也表现为一种基本特征。
诸多的小商业生态,能够最终汇聚到一起形成一个大的生态,其先决条件在于每个个体生态主体的掌控者一般拥有着互联网的开放精神,能够将生态价值在一个更大的体系中进行共享或者分享,也是这一生态体系得以建立的基本或者重要条件。
2、商业变现模式的复杂化
互联网网上经常流行这样的一种说法(其实是道哥原创的,呵呵呵),羊毛出在猪身上,看门的狗要家里的猫的老相好来买单,配合免费模式一并理解,就是当下的商业生态体系中,经过了互联网元素的改造,其基本的商业逻辑虽然蕴含在整个商业生态体系中,但是已经不再容易被发掘直接的商品交易,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简单逻辑,更多的逻辑变得复杂。
当下的商业生态化的典型表现是,如果说一个商业生态拥有6个核心的生态个体组成,而在外人看来,这整个商业生态体系中6个个体中或许有5个个体都是不盈利的,或者说亏损的,而加入了第6个个体才实现了整个生态体系的商业平衡。
与此同时,单一的,在整个商业生态中赚钱的生态个体如果脱离了其它5个生态个体的辅助性助力,也无法独立实现其商业价值。
或者出现第二种情况,6个生态个体的个体盈利水平相加得到的收益数额或许远远小过整个商业生态的总体收益。
以腾讯为例,游戏业务是其核心的收入来源,占比已经超过了50%,是其商业生态体系的支柱部分,而社交工具,包括QQ和微信,特别是微信,以独立业务核算的角度去衡量,一定是财务上的亏损的,而整个商业生态的腾讯帝国却拥有了高额的营收和利润。
网易也是同样道理,其移动新闻客户端虽然有一定的营收,但是单一业务体或者个体产品的总体收益无法弥补其独立项目的成本投入,但是依然不影响整体上网易的盈利,因为游戏业务收入足以覆盖掉其成本的亏空。
而创业服务生态体系中,以创业家杂志为例,其杂志本身没有任何商业广告,其大量的成本无法通过自身的收益弥补,而其平台服务费用,创业项目投资收益,以及创业俱乐部会员收益才是其收益的主要来源,当然也有一部分的投资。
以上的案例都是一个已经形成的成熟商业生态,这样的商业生态体系之外,我们依然可以发现一些具备个体业务特征的未曾具备商业生态2.0时代特性或者规模的独立商业生态,一方面其或许具备了未来成长成为大商业生态的潜力,当下依然依靠VC和PE的投资维持着自己的生存,依然行走在生态化的打造过程中,另一方面就可能已经对当下的一个大的生态体系有一定的依附,或者是当下的业务合作关系,或者是未来大生态的收购对象,这或许也是另外一种变化之中的生态状态。
三、商业生态化的客观要求
商业生态化或许已经在当下发生,或许已经是当下的商业新常态,然而这样的一个新常态对于我们每个个体或者社会组织有何种价值呢?
或许透过已经商业生态化的平台的分析和理解,其商业生态化的客观要求决定了我们每个个体对于创业方向的选择,运营策略的选择,以及行动准则的选择,甚至是具体操作方法方面的选择标准,这种标准或将决定你的创业成败以及工作效率的高低。
首先,商业生态化成为新常态,从客观上提高了创业入门的门槛,这种门槛的提高非纯正的技术层面的提高,而提高了单个个体商业生态独立成功的难度,也就使得我们选择独立创业项目更加需要谨慎。
一方面是否应该选择一个大生态体系已经在做的项目,或者是未来一定要做的项目,另一方面你是否已经准备好项目的未来成为一个大生态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放弃其独立存在的念想,客观上让入门选择的成本提高。
与此同时,这样的门槛提高也在另外一个侧面为那些本身就定位自身的项目成为成熟商业生态一部分,或者是那些紧盯BAT巨头已经有的生态体系中的某种空白进行独立创业,未来将通过投资兼并方式实现与生态的融合,实现其项目的价值,因此说这样的门槛提高只是一种客观上的影响,至于其真正影响的正负向与否完全取决于创业者自身。
其次,创业需要具备互联网的开放精神,合作意识,特别是在资源整合或者进行生态体系构建过程中,任何人都无法或者不可能独立建立自我封闭的生态体系(苹果算半个特例,在软生态体系内其看似一定程度做到了,在硬件生态体系中其依然依靠全球的力量),因此开放精神,与更多的生态个体进行深度的合作和交互成为必须具备的本领。
再次,由于整个商业生态组成部分的多元,商业模式的复杂,其必须要求整个商业生态体系中拥有高效的内部信息交互机制,高效的决策机制,以及精益方法进行产品迭代和管理实践,否则,生态体系的协调一致,共同促成最终整个商业生态价值的最后实现就是一句空话,无论是采用何种互联网技术和手段,甚至是管理体制和机制,都要服从服务于高效信息传播和决策。
而在权责所属的问题上,商业生态化要求整个商业生态的权责归属关系十分明确,涉及到生态体系中的利益流转等环节较多,如果出现多重利益主体,或者利益协调效率较低,则严重阻碍商业模式的实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一般性的国有体制某种意义上不能够十分适应商业生态化特征,特别是具备一定的部门利益格局现实的国有企业或者大企业之中,都无法从根本上打破生态体系中的利益分配和资源使用的协调性问题,也意味着这是每个身处这种性质组织中必须去克服的核心问题。
最后,虽然商业生态化已经成了新常态,但是我们创业起步之时,没有多大可能从一开始就进行生态化的布局,因为生态体系是在实践中一步步实现的,而非空对空的规划能够得到的,因此在进行创业项目选择过程中,需要从一个具体的单点或者垂直细分入口切入,实现单点的突破,而非在起步阶段就进行所谓的生态规划,老虎吃天无从下口。
与此同时,如果实现一个单点突破之后,成功实现业务模式的最小化验证,或者是商业规模的扩展,需要进行项目的生态化升级,往往意味着需要进行跨界合作,进行横向资源的整合和协同,以实现自我生态个体的价值最大化,而这样的一个横向跨界生态化升级的步骤必须与垂直纵深的业务发展举措同步,以实现行业纵深业务纵深与横向业务跨界和整合的同步,否则,具备生态化特征的商业生态会从更为高的多维度的业务体系之上将单维度的,你的业务体系轻易消灭,或许这是每个创业者不希望看到的。
四、商业生态化的普遍影响
商业生态化,也就是通常说的商业生态化的2.0时代,也是一种当下成为新常态的商业生态化,也会在思维层面影响到我们的社会认知和实践。
首先,商业生态化形成的过程中,资本驱动在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一方面资本具备宏观上的资源整合能力,可以通过其资本杠杆作用将本来属于分散的个体商业生态个体组织起来,最终形成所谓的生态。
这样,一方面又能够保持每个个体商业生态的一定独立性,任由其自由发展,也便于其最大的发展和最高效的成长,与此同时,VC和PE的介入,面向商业生态圈的打造,也使得更多的项目变现周期相对较长,也增加了商业生态体系最终变现的风险性,这也带来了投资成本的上升;
其次,商业生态化的客观存在,也让每个创业个体,从一开始就必须思考自己的角色定位,是否定位为商业生态的最高层,还是定位为一个大生态体系中的一个个体,其发展策略和路径的选择会因为这种地位的不同而不同;
最后,或者更为重要的一点影响或许是给我们留出了新的商业机会,BAT巨头的商业生态化过程完成之后,则意味着其发展更多进入了一个常态的模式中,这种模式的建立一方面使得整个生态体系较为稳固,一方面也意味着其商业的活力将大大降低,也意味着在不远的将来,整体商业实现效率的降低。
商业生态化2.0的来临,也在一个侧面意味着一个商业变革浪潮的阶段性终点,创新者的窘境发生的机率十分的高,也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颠覆创新者从中发现商业机会,重新颠覆整个生态体系。
另外一方面,商业生态化的形成,特别是新常态状态的形成也近似于一个企业组织的垄断局面的形成,这种局面一方面带来了发展动力的不足,同时也预示着更多的政策风险,来自社会的反垄断压力,来自于政府部门的干预,商业生态化的终极解决目标或者是生态化的重新被打破,虽然这是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是当下,我们更应该适应商业生态化特征,进行适应性的商业运作,达到商业生态化的阶段性终点再说,或许这更为实在一些,或许活在当下更加轻松自得。(完)
欢迎关注订阅“道哥论道”(微信号:dogdaoge)
“道哥论道”由传统媒体转型实践者”栾春晖以及他的朋友们共同运营,旨在通过基于“TMT”领域核心思维的交流和探讨,聚合同道中人,在此交流互动,共同经营这个“自由智者的大本营”,如果你对一份真诚的交流有所期待,欢迎订阅我们的微信推送服务,加入我们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