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颜华专栏:2020年的洪水是对1998年的呼应

(2020-07-29 00:07:45)
标签:

颜华

专栏

长江

黄河

三峡

分类: 专栏文章
(本文首发于2020年7月20日)

今年的洪水大到有些出乎意料。之前还没想到将今年的洪水与1998年作比较,直到看到鄱阳湖溃堤,看到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又去堤坝上救援。这样的场景真是勾起了对1998年的回忆。

从1998年到2020年,22年后的这场洪水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我想,2020年的洪水其实是对1998年的呼应,打破了三峡工程的迷梦。

(一)1998年,三峡工程勾画了一个美丽的梦

1998年,长江发生了一场全流域的特大洪水。那个时候三峡大坝正在修建中,还没有建好。当时的人们不去深究这场洪水发生的原因,不从根源上去解决引发洪灾的问题,而是把希望寄托在了正在修建的三峡大坝身上。

http://p9.itc.cn/images01/20200720/dd148aca30ae42179cb1048a28bb907a.jpeg

1989年,“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编制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可行性研究报告》。1992年,全国人大的会议低票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1997年,三峡工程实现大江截流,标志着为期5年的一期工程完成,开始二期工程建设。

1994—1997年,亿万民众对三峡工程满怀期待。因为据说它是一项伟大的工程,据说能防“万年一遇”的洪水,据说以后电价是8分钱一度……多少人还为它交了“三峡基金”。1998年发生了这场大洪水,更让很多人认为三峡大坝能救我们,有了它就不会再发生这样的洪灾了。

在接下来的21年里,确实没有再看到如同1998年那样的洪灾。于是这也成了三峡工程的一个主要宣传点。经常在网上看到有人说,“三峡大坝修好后,再也没有发生98年那样的洪水了”。

(二)2020年,三峡工程的迷梦被打破了

2020年,长江又发生了一场全流域的洪水,多个地区的水位接近或超过了1998年的水平。这一次,有网友问,“三峡大坝怎么没发挥作用?”原来在这22年里,不是三峡大坝防住了1998年那样的洪水,而是根本就没有出现那样的洪水。等到相似的大洪水在2020年再次出现的时候,三峡大坝就露怯了——原来它防不住啊。

其实这个梦的破碎在去年就有先兆。2019年7月,有消息说三峡大坝发生了“弹性变形”。虽然专家说这样的变形是在设计允许的范围内,但大家还是会在心里打问号,怎么以前没告诉我们三峡大坝会变形呢?这样的变形会越来越严重吗?

一年之后,当2020年夏天的大洪水来临之时,三峡大坝让大家看到了它究竟能发挥什么作用。我看到的是,上游淹了、下游淹,下游淹了、上游又淹。与此同时,还有诸多山体滑坡的地质灾害,是因为三峡水库使得这些地区的土地长期遭到浸泡以致土质疏松吗?只有等专家为我们解答了。

http://p7.itc.cn/images01/20200720/77995d058d2e4f6fa93b7eeb003b4399.jpeg

当然,专家依然能够拿出一堆数据,说三峡大坝是发挥了作用的,说入库流量多少,出库流量多少,拦蓄了洪水多少。也不得不承认是拦了的,但是拦得多吗?发挥的作用大吗?如同一个被期待要考90分的学生,实际只考了30分,但还理直气壮的说,终归是得了分,总比考0分好。

从1997年三峡工程一期完工、1998年的大洪水令大家对三峡工程满怀期待,到2019年三峡工程弹性变形、2020年的大洪水令大家对三峡工程不再期待,22年的迷梦破碎了,我们应该寻找其他的防洪方法。

(三)三峡工程的迷梦破碎后应该怎么办?

如果没有三峡工程,我们如何治理长江的洪水?其实,引流是比修大坝更好的方式。大禹治水,疏而不堵,这是几千年前留下的智慧,特别是对于长江和黄河这两条生态环境破坏已经很严重的河流。

之前我写了几篇关于三峡大坝的文章,每篇都说它是“水电站”或是“水电工程”,都不想用“水利工程”这几个字。在我眼中,水利工程应该是以都江堰为代表的,是真正能够造福于民的,是能够屹立千年依然不倒的。而三峡工程的设计和建造是以发电为首要目标的,追求的是赚取利益。

说到三峡工程的发电,有些出乎我的意料。最近网上有不少对于三峡工程防洪能力的质疑,也有不少洗白的文案。其中提到,三峡工程的发电量占全国的3%。在网上搜一下,十几年前还有专家说三峡工程修好后的发电量能“照亮大半个中国”,怎么实际上又只有3%,差距有些大。我感觉这3%的贡献可能还抵不上它造成的各种生态环境的破坏。

最近我时常想到都江堰。网上对都江堰的描述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仍在一直使用、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凝聚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勇敢、智慧的结晶”。确实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http://p2.itc.cn/images01/20200720/0eb833bac6a345eabd16406c7f442f46.jpeg

李冰父子修建都江堰是在两千多年前,现在的科技如此发达,难道我们的水利专家们设计不出类似都江堰这样的水利工程来防洪吗?抑或是,不是设计不出来,而是不想做,因为它不能发电,不能创造经济利益?

看到洪水带来的灾难,我想真正能够防洪的水利工程是值得投资的。也许它平时没有发电的经济效益,但是关键时刻可以抵御灾难、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在这方面可以减少一大笔损失。同理,值得投资的还有城市排涝工程。

每次长江流域出现大洪水,受灾严重的都是中游地区。历史上湖北的江汉平原有一大片湖泊,也就是著名的云梦泽,随着长江和汉江的泥沙不断沉积,湖泊逐渐消退。如今,洞庭湖和鄱阳湖也遇到面积缩小的问题。这些湖泊本应该是天然的调节长江洪水的场所,但是现在它们的面积越来越小,调节能力自然也低了。

云梦泽的消失已经是历史问题,不是我们现在的人能改变的。但我们可以改善洞庭湖和鄱阳湖的问题,比如加大退田还湖的力度,扩大这些湖泊的面积,提高它们防洪排涝的能力。

每当遇到洪灾,冲在前面的都是我们的军人、武警官兵以及基层干部,他们是最可爱的人,值得我们歌颂和赞扬。1998年抗洪也有不少值得我们总结的经验,包括分洪区使用的问题等,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抗洪战士的损伤。

人类总想改造大自然,其实人类哪里是大自然的对手。比如,三峡就是三峡,三峡是大自然的瑰宝,是大自然留给我们的礼物,“高峡”没有必要“出平湖”。中国的湖有很多,何必要在三峡再造个湖。破坏自然规律终究会受到自然的报复。

http://p6.itc.cn/images01/20200720/e282011e10304007a64dca523dbdc68e.jpeg

(作者:颜华,双语主持人,财经专栏作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