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西汾
沈西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51,625
  • 关注人气:4,02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尊老是老有所依的价值前提

(2016-10-17 08:09:11)
分类: 杂谈
http://preview.quanjing.com/yt002/yt-p0120476.jpg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一天是全家出游赏秋、登高远眺的传统节日,现在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从1989年起,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围绕着关爱老年人的主题,全国各地都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活动,不仅丰富了老年群体的生活,也让老年人议题再次被聚焦。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种取向的背后,更有着深层原因的积淀。过去很长时间里,知识与经验的获取与传承是一个经年累月的过程,反映在人身上必然意味着年龄的增长,老也因而成为智慧的象征。如今,老这个字的意味却是复杂而微妙的,老龄化作为一个社会现象日渐凸显,但对于老本身,人们在认识和情感上的倾向却愈发消极。在年轻就是资本的语境下,老正在急剧贬值,从老年人面对的舆论环境和现实生活处境中都能明显感受到这种变化。

    近年来,在以老年人为关键词的热点话题中,老年群体的社会形象一直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出现在公共视野中的老年人或多或少是不那么受欢迎的。无论是公交车上给老年人让座的争议,还是遍布各地的“广场舞”问题,话题的讨论都不约而同走向埋怨,将矛头指向不再创造价值的老年人群体,将他们的正常需求视为对公共资源的占用和浪费。类似的讨论很普遍,甚至连一些老年人自己也颇以为然,号召老年朋友们“自觉”体谅年轻人的辛苦。

    这种对老年人的“另眼相看”也进入了家庭领域,传统上被奉为家庭主心骨的老年人,渐渐被放置于边缘。在其他家庭成员的发展和利益面前,被要求做出贡献的是老年人,最终做出让步和牺牲的,也常常是老年人。在生活条件和社会保障相对完善的城市中,老年人主要承受的是精神上的冷落和忽视,而在乡村地区,让老年人独自留守,已经成为大量农村家庭的现实选择。这种对家庭成员重要性的排序倾向,对老年人的影响很可能意味着生存上的极大困难。

    种种见诸报端的老年人困境,常常被视为经济社会发展不足的表现,由此引发对政府和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设的不断强调。但必须指出的是,老年人被当成一个社会问题被提出来,本身就透露出我们对人本身的认识陷入了迷茫。把人的目的定义为给社会和家庭创造直观的财富,并以此为标准判断人的重要性并分配资源,这仅仅是经济的视角,这种计算并不是认识人的价值和本质的全部。

    老年是每个人生命旅程的自然阶段,对老的偏见不只是老年人的事,而是所有人的痛点,值得引起深思与反省。如果社会只认可人作为生产者的价值,人就仿佛一个零件或工具,一旦不再“有用”就被嫌恶与抛弃,之前的人生轨迹变得无足轻重,个人的情感、体验、信念和尊严也变得毫无意义,这样一种人生晚景的设计,绝不是我们理想中的社会前进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安置晚年所需要的,除了物质上的保障,更重要的是真正尊老敬老的社会认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