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沈西汾
沈西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366,263
  • 关注人气:4,02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治理大气污染要从源头抓起

(2015-12-16 00:12:35)
标签:

空气污染

雾霭

治理

分类: 时评

 这个冬天,灰霾污染已多次袭击华北地区。当空气重污染红色预警响起,公众的疑问是,霾究竟从哪里来?空气治理也喊了多年,到底治得如何?12月14日,环保部给出的一份通报称,“工业围城”“一钢独大”“一煤独大”的共性问题依然是华北治霾的困境所在。

就拿北京地区来说,雾霭来了,实行汽车单双运行,给民众造成很大的便,雾霾不一定是北京当天的汽车尾气造成的,而是从外地漂移过来的,治理空气污染要从全国各地污染源抓起。

    环保部有关负责人说,今年以来,环保部专门派出督查组,对华北地区的22个城市进行全方位的环保综合督查,范围涵盖了华北6省(区、市)。综合督查中发现,工业围城、环保治理设施落后、环保违法多等问题的存在使得华北地区的大气治理难见成效。为什么难见成效,笔者认为,关系到本地的经济利益,治雾霭要化大成本的。 这是大气污染的一个最显著特征,通过或徐缓或迅速的空气流动,在广泛的区域蔓延、扩散、不受控制。这一方面增添了污染源确定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让大气治理变得更加困难,必须充分考虑更大范围内的更多因素。

    应当说,随着大气污染作为一个问题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受到高度重视,从国家到地方,目前已初步形成和建立了一套全面的空气污染应对措施。重度污染待之以应急处置,日常污染减排工作也在各地有条不紊地展开。面对现有环境困局,既要充分认识环境治理任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不断向更深层次让治理更有针对性,抓住重点部分。

  

  然而,各地发展序次不一,污染程度、治理水平也难保持一致。在治理之初,我们看到了这个问题,也认为这种局地状况是必然的客观现实,推及治理层面,日后的治理也就有先后、好坏之别。如果放在其他领域,这样的情况确实无可改变,甚至不需要改变,但大气污染大范围迁移的特点,却会让局地污染治理的效果大打折扣。

   

 近年来全国性的雾霾天气,已经显现出污染范围扩大或局部污染加剧的迹象。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受到周边及其他地区的影响。也就是说,仅仅改善局地的大气小环境,或许能在短时间起到作用,却无法抵抗长时间的大环境影响。事实上,从欧美国家的大气治理经验来看,确有成功的局地治理因其他区域的影响而“复发”的现象。跨区域协调治理之必要性和重要性,在这一语境下就愈显重要。

    

以我们当下的大气治理而言,并不是说完全没有重污染圈的大区域视角,但总体而言,区域间的常态化、全方位联动机制没能完全形成。以大气污染防治法为全面统筹,各地相关的地方性立法将要求进一步细化,并从行政层面提出补充性措施,基本呈现的是以国家立法为全局统筹,地方治理分头执行的局面,最终的治理效果取决于各地的执行力,这也导致国家整体在污染治理推进上步调难以协调,一旦某区域需要其他区域协同治理,找不到可参考的制度规程,还给推诿卸责更多借口。

   

 谈到环境问题,人们总会称之为“系统性工程”,原因在于任何一个环境体系,不管是大气,还是土壤、水,从环境层面都是一个整体。当我们站在污染的一面看到它某处的破损时,也必须从全局看到修复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在大气治理上,这一点尤为重要。建立有效的跨区域协调治理机制,打破行政地理分界的治理隔膜,一些尝试可以逐一展开,从区域大气信息共享、分析,到区域联合机制的建立,再从国家层面统筹区域之间的联动,雾霾的跨区域蔓延需要类似的尝试更快进入议事日程。

 

面对雾霾,公众急切需要权威的说法,也急切想知道相关部门采取了哪些科学的措施来应对。在雾霾成因应该由谁来发布没有明确的前提下,谁都急急忙忙站出来说话,其中不排除一些部门极力撇清与自己行业关系的动机。

  把脉雾霾成因,是治霾的重要前提。追寻雾霾的成因,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科学难题。但越是如此,越需要相关各方加强统筹,相互协作,合力研究,共克难关。关于雾霾成因的分析,须持客观、科学的态度,不宜轻易下结论,尤其要避免相互推诿的现象存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