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速降网速资费垄断企业利润 |
运营商为啥不提速降费难在哪
近日,工信部再次督促降网费,年底前实现手机流量和固定宽带单位带宽平均资费水平都同比下降30%。 据悉,这是工信部年内第四次发声。如果加上总理的几次发话,这都赶上“十二道金牌”了。相信三大运营商不太可能故意拖延,然而从实际表现看,确实给人“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之感。别的不说,5月15日三大运营商公布的提速降费方案,如流量费“半夜鸡叫”等,就被批评缺乏诚意。近日,三大运营商降低国际漫游费,声称最大降幅超过90%,实则只是在个别地区,且具有一定约束条件,网友纷纷喊又被坑了。
三大运营商首先对提速降费认识不足,他们以为垄断企业只能做越大,利润越来高,利润高了,可支配的资金就多了,能提高职工的福利待遇,提高政绩。他们没有考虑消费的利益,现在的普通消费的收入较低,很难接受目前价格,但三大运营商是垄断企业,消费者无法选择其企业,只能任其宰割。垄断企业的产品的价格有个怪圈,就是涨价快降价慢。
国内电信行业也在发生结构性变革,传统数据语音通话、短信业务呈大幅下降趋势,4G等移动数据流量等成为重要业务板块。在这种情况下,提速降费对运营商而言等于在其心口上插一把刀,喊疼都来不及,怎么还会有积极性去落实方案。
垄断性企业总是倾向于坐收渔利,既缺少市场敏感度,又缺乏自我改革的勇气。运营商依赖自身垄断优势攫取市场份额,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垄断惯性与惰性。既然卖流量可稳赚不赔,运营商又怎么会像总理所说的采取“薄利多销”的手段呢?哪怕愿意主动配合政策,其长期固化的营销思维和运作机制,也会拖住后腿。
就此而言,提速降费难固然存在一些客观因素,关键还在于运营商的机制与市场不相匹配,造成滞后效应。提速降费是推动国内互联网+发展的重要基础条件,也为公众所期待。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于运营商有否诚意,而在于如何打破僵局,从机制运作上释放市场力量的倒逼作用。
提速降费光靠三令五申还不够,只要创造条件让真正的市场竞争逼上门,那时三大运营商不提高网速、不降低资费也不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