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药品包装上为什么不能印上定价呢?

(2012-08-28 00:10:40)
标签:

科技

欣弗

中国

出厂价

杂谈

        药品包装上为什么不能印上定价呢?

    全国正在开展医改,医改的核心内容是把收费降到合理的价格,使老百姓能看得起病。少收费首先要把药价降下来,如果药品包装上印上定价能起到遏制卖高价。
   “在药品包装上印上标价”的建议,多年前便有研究虚高药价对策的有识之士,及全国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多次提出,

    2006年5月31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卫生部等8部委联合发出《关于进一步整顿药品和医疗服务市场价格秩序的意见》。其中就提到“推行由生产企业在药品零售外包装上标示建议零售价格的制度”。说话儿的功夫,快五年了。

    2008年,在新医改征集意见稿中提出:“在合理确定利润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推行在药品外包装上标示价格制度”。

     今年的两会上,又有许多代表和委员重新提出。

    全国人大代表、武汉市副市长刘顺妮建议,要建立一个政府监管,公开透明的药品价格强制公示制度。全国人大代表、高州市人民医院院长钟焕清提交建议:全国统一把药品的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标明在包装上,取消销售的中间环节,让医院直接从网上和药厂采购。

    那么,这一治本之策为什么就是不见动静?为什么总是在纸上谈兵?

    第一,同一个厂家的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地区,因流通成本的不同,售价不一定相同。

    第二,企业出厂价也可能掺杂大量水分,以便为药商预留利润空间。

    第三,药品价格虚高的关键环节在医院,而不是零售药店。

    其实这三点貌似言之凿凿的理由,都经不起推敲。我只要说一件事,便足以让以上三条理由乘以零,让其得数归零。

    中国的报纸、书籍和刊物上,不都明晃晃地印着定价吗?不都是全国各地一个价吗?流通成本的不同,售价就一定无法相同吗?中国的全国性报纸、书籍和刊物出厂价中,都掺杂了大量水分,以便为书报商预留了暴利空间吗?至于说到药品价格虚高的关键环节在医院,而不是零售药店。如果药品包装盒上印上标价3.50元,医院敢卖35元吗?

    中国的报纸、书籍和刊物上都印着定价,它既保证了报刊书籍定价的透明,又保证了书报刊市场的公平竞争,还保证了书报刊分发市场上的利益的合理分配。既然可以在书籍报刊上这样做,为什么就不能在药品上这样做?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民盟中央常委储亚平建议说,我们可以像台湾的药品销售一样,实行明码标价。他说,台湾的药品上面都标有成本价、零售价,患者可以看价买药,这样就不存在虚高。

    在中国台湾行得通,在中国大陆怎么就行不通呢?

    让我们来看看中国药价有多黑,又多么地需要透明:

    2006年10月31日,因“欣弗”事件被免职的安徽华源医药公司总经理裘祖贻以死谢罪,在家中上吊自尽。他死后,在他的遗书中,许多人所不知的内幕,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哟。他说:“欣弗”每瓶的出厂价仅为1.50元,可医院用在病人身上的售价为38元。在惊人的“欣弗”药品暴利中,药厂所获得的仅为勉强维系生存之微利,绝大部分利润落入了医院和医生的囊中。

    不要以为这只是个非常极端的个案,这样的例子能举出一万个。随便再举一个吧:

    一个国产的心脏支架,出厂价不过3000元,可到了医院便成了27000元。一个进口的心脏支架,在香港售价仅为300美元,合人民币不过2000元,比国产的还便宜。可到了医院便成了38000元。这样的暴利,赶上贩毒了吧!

    如果“在药品包装上印上标价”这样的事能发生吗?这是能让药品暴利一箭穿心的绝招儿,而且可操作性极强。可越是这样的改革方案,就越难以被采纳。因为它会遭到医药暴利的蚀利者的拼死抵抗。而且,他们拥有强大的影响力,拥有强大的隐形的决策权。所以医改才会如此地举步维艰。

      感谢《大连文学》紫藤丹青推荐到草根名博首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