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成功经验值得借鉴
一个名为林书豪的华裔球员,祖籍台湾生在美国,不仅成为世界体坛的风云人物,也是多年来罕见的平民励志英雄。在NBA赛场,他以个人的出色表现,带领所在尼克斯队直取7连胜,单场个人最高搏得38分。如果这个成绩出自于乔丹、科比或者姚明,人们或许会有同样的喝彩,却可能难有如此的惊叹。
林书豪扬名之前,只是一位默默无闻的替补队员。教练想起来了,可能让他上场几分几秒;教练计较于胜负,他就不过是离赛场近一点的看客。论天赋,1米91的身材只能算篮球矮人;说职场,是经常被考虑裁减的对象;摆战绩,更是乏善可陈、脸上无光。他只能长期眼看着明星大腕们吃香喝辣春风得意,而不得不在队友家借宿睡沙发。然而,就是这个林书豪,不仅创造出篮坛奇迹,也为人类社会刷新了个人奋斗的样板。
在对林书豪的所有关注中,美国总统奥巴马的评析是最富见识的:林的成功超越了体育。就体育而论,林书豪无疑在篮球史上书写了耀眼豪迈的一笔,这一笔值得全世界体育健儿欣赏、仰慕与续写。如果超越体育,林书豪的昨天、今天与明天,更可以启发人类社会的深度思考。
个人奋斗与社会进步,处理得好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无数个人的成功,构成社会的全面进步;成功者越多,成功几率越大水平越高,社会进步就越快越稳定。否则,个人与社会就会形成负性的博弈关系,互为掣肘,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进步的成本,都将因此耗费更多。因此,面对人类文明发展这一重大主题,个人与社会都应担当各自的责任。
成名之前林书豪,其实是一个弱势的林书豪,当替补队员,坐冷板凳,拿可怜的低薪还要时时面对下岗的威胁。但千万不要以为,今日的林氏奇迹,是天上掉下个林哥哥,或者仅仅只是机遇的造化,让丑小鸭变成白天鹅。当那些与他同样的角色沉溺于迷茫、焦躁、抱怨、无所事事的时候,林书豪每天都在信心十足的训练体能,聚精会神的“阅读比赛”。7连冠的奇迹,不是上帝的赏赐,而是日日苦练、天天向上的必然结果。
林书豪由弱而强的奋斗历程,似可谓之以自我激励、自我担责的个人英雄主义。人生辉煌靠自己,即使天下人负我,也只会从本身找原因。而欠缺这种英雄主义热血的人,即便潜质优秀,也大有可能被不期而遇的歧视、冷落、挫折打磨成彻底的庸者。就像现实中的某些人,有理想,有抱负,天天都期待着梦想成真,却无以与机遇结缘。根本的差距在于,林书豪用勤奋积累扭转命运的能力,他们将命运寄托于一切外部因素。
林书豪信仰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变人生,当把“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赏送给林书豪的时候,请别忘了社会有责任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提供尽可能适宜的温度,而并非寒气越重越好。
林书豪的成名给他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雅虎体育曾估算林书豪的个人市值已经达到了1400万美元,与科比平起平坐,高居体育界第六。要知道,在2011年福布斯运动员年收入榜上,科比以5300万美元力压詹姆斯和姚明,雄踞NBA榜首。这也就意味着,林书豪完全有能力挣得和科比一样多。还将大幅度提升林书豪的身价,未来的几个月,这股旋风势必席卷全球商业市场。
自从林书豪井喷后,中国数十家企业已经派出代表火速前往美国,力求签下这块瑰宝。林书豪经纪人蒙哥马利也证实了广告商比林书豪还要疯狂,“从全世界各地来的合同已经堆满了几个箱子,我已经5天没有睡过一个好觉了,甚至在凌晨还会有许多电话打过来。无数人对他感兴趣,不仅有来自美国的企业,也有中国的企业。”
确实,相比姚明,林书豪的双重身份,让他在代言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面对中国市场,他是会说中文的华裔;面对美国市场,他是地地道道的美国人。美国一位运动营销资深人士就分析说:“毫无疑问,各大品牌肯定对林书豪有兴趣。你只要看看姚明对NBA以及其在美国和中国所代言品牌的贡献就知道。每个中国顶尖体育明星都会吸引品牌关注,因为全球大品牌都仰赖中国推动成长。许多品牌希望与超级巨星沾上边,享受光环效应。”
看看和姚明签下巨额合同的那些大商家,百事、Visa、苹果、麦当劳、锐步……似乎都不会拒绝让林书豪做姚明的接班人,至少在现阶段,他的影响力已经蹿升到NBA首位,即便姚明不退役,也难以望其项背。可以预料的是,下赛季,林书豪绝对不会只拿不足80万美元的底薪,而球迷站在街头,肯定会发现有一家商店与林书豪有关。
一个千万富翁,即将诞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