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长为什么生气要打人
虽然有无数的专家主张不能打孩子,但只有父母才知道自己的孩子都能干出些什么事情来,能把人气成什么样子。我的孩子们小时候拆坏过打印机、录像机和电脑键盘,在我的白色真皮沙发上用圆珠笔“作画”而且还屡教不改。在无论怎么讲道理孩子都不听的时候,显然打一巴掌比用其他任何方法都能更迅速的制伏他。我也曾打过孩子,哪只手做了错事就打哪只手。现在回想起来,感觉还是因为以前我的耐心不够,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不够了解,而且那些用武力制止孩子犯错误的招数实际上没有解决任何根本问题,只不过是暂时控制住了一些淘气行为,让孩子用挨打的方式承担了我的贵重东西被损坏带来的怒气而已。孩子把东西弄坏了但是又不能赔偿,愤怒的父母就只好用惩罚来逼他们“买单”。
我们最后动手与否往往不是根据孩子的行为,而是无意识中由造成的损失大小以及自己当时的心境来决定。如果在心情灿烂耐心也好或者被弄坏的东西不值钱的时候遇到孩子犯错误,很可能就会赦免了。但如果弄坏的东西是贵重且新的,或者刚好和配偶吵了一架,在外面辛苦了一天精疲力竭的时候,再遇到孩子犯同样的错误,就有可能对孩子动手了。但是对孩子来说,好奇心促使他们把手伸向各种东西,弄坏不值钱的玩具手机和弄坏你的最新手机对他来说是一样的,你的贵重资料和他的绘画用纸没有任何区别,他不会专挑最不值钱的东西摆弄。我们借口管教孩子有时候就是在借机发泄自己的怨气,心疼自己的损失和对自己的管教无能生气。
在外面常常遇到孩子缠着要买东西的场景,家长通常先是陈述理由严词拒绝,然后不是自己服软就是用武力强行制伏孩子然后拉他离开。表面上我们是在让孩子学忍耐,而实际上孩子是“被忍耐”。打与不打的界限恰恰就是你的忍耐力的界限。要不然既然明知是错的,你从最开始就一巴掌下去不可以更迅速的解决问题吗?孩子不会掩饰真心,想要就是想要,他还不会理解你此刻所处的境况。如果是在外面不好对孩子动手,回到家以后只要我们的气不消,那一顿教训仍然是免不了的,尽管健忘的孩子早已经将自己在外面惹父母生气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被打以后孩子就会老实一阵儿,不过是孩子被吓住了暂时不敢再犯了而已。疼痛一旦忘记了,孩子就会重犯错误。
别的国家怎么做
很多国家都有严格立法禁止父母打孩子。每一部立法都是牺牲换来的,如果不强行禁止便得不到人们的重视,为了避免严重的后果才会严令禁止体罚。每个国家对体罚的轻重规定都不同,拿最严格的美国来说,法律认定对孩子使用体罚和教给孩子暴力是一样的,如果被别人发现打孩子,被通报后社会体系会在24小时内保护孩子,父母很有可能被怀疑虐待而被告上法庭,因而华人在美国因为打孩子而被捕的消息时有耳闻。美国人将很小的孩子就视为一个完全的人,在心里父母与孩子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从婴儿时期原则上就把孩子放到自己的小床上与父母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如果孩子犯了错误要遭受惩罚。美国父母和幼儿园老师对小孩子常用的惩罚方法是罚孩子离开正在做的有趣事情,站着或者坐在对着墙的椅子上“面壁思过”,时间约为年龄乘以分钟,时间到以后再给孩子温柔的讲解惩罚他的理由。很多人可能会觉得这个惩罚太轻,对于小孩子来说,让他对着一堵没有意思的墙安静的坐上几分钟是件非常讨厌的事情,因此据说还是很奏效的。此外西方家长们常用的惩罚方法还有让孩子比平时早上床睡觉,罚多少天不许出去玩也不许看电视打游戏等等。而学校老师会让犯错误的学生留校学习等等。
日本的幼儿园里没有体罚,小学里最多也就是老师罚孩子站楼道。和中国类似教育热高涨的韩国仍然在大力提倡用体罚教育好孩子。在前几年我出席的一次国际育儿论坛上,一个在日韩国人演讲的题目就是“爱之鞭子”,他认为日本人对孩子太娇惯,应该像韩国一样无论在家庭还是学校都要对犯了错误的孩子进行严格的体罚。韩国人提倡的“爱之鞭子”和中国古代的“棍棒下出孝子”有些相似,认为只有用严厉的体罚才能教育出好孩子。在这里不讨论中国狼爸的教育方法是否合适,但是这个方法是有一定震慑效果的。我认为孩子犯错误后对其实行惩罚比包庇孩子一切错误的父母要负责任得多,而且个别时候打一巴掌(特别是对淘气起来无法无天或者怎么劝说都不听的孩子)确实比其他任何温柔的方式都见效得多。我和日本的柔道部高中生(都是些小时候没少挨打的活泼好动的男孩子)谈到体罚的问题,他们居然都说绝对赞成体罚,父母不好好管教孩子孩子肯定就不听话。被体罚过的人赞成体罚,是因为当规则和秩序靠自觉不能维持的时候就只能借助于武力来维护吧。
体罚与暴力没有明显的界限
体罚不一定代表着暴力,但是家长如果不能很好的抑制自己的愤怒感情时,体罚就有可能发展为纯粹对孩子施加身体暴力。小时候经常被父母体罚的孩子心里会留下累累的伤痕,不懂得重视和爱护自己,长大后会比较容易染上毒品或者酒瘾。通过父母的体罚,孩子会自学到利用武力可以让对方屈服,等到自己的力量大过父母的时候,就会反过来用武力逼迫父母服从达到自己的愿望。
暴力主要分为身体暴力、精神暴力和性暴力。身体暴力可以通过绝对禁止体罚来避免,但是谩骂与侮辱、威胁等语言暴力(特别是当着第三者的面)和故意冷落孩子的冷暴力带给孩子精神上的伤害丝毫不亚于对孩子的身体施暴。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条例下家长对孩子能不能打还有自己考虑和做决定的权利,关键是你的心里有没有足够的余裕来容纳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在扬起“爱之鞭子”前是否冷静的考虑过孩子的错误里是否有自己的过失,现在打孩子是否真正能够让孩子改正错误,是否包含着发泄自己感情的成分。如果惩罚措施里包含了侮辱孩子人格的成分,那么体罚带给心灵的伤害将长久的存在,远远胜于身体上暂时的痛楚。即使不用体罚,刀子般的话语和冰一般的眼神也一样会给孩子心灵带来巨大的伤害。
在扬起爱之鞭子之前
孩子天生就要犯错误,没有哪个孩子能例外。在中国传统文化和法律条例下家长对孩子能不能打有自己思考和做决定的权利,但是在扬起“爱之鞭子”前是否冷静的考虑过孩子的错误里是否有自己的过失,现在打孩子是否真正能够让孩子改正错误,是否包含着发泄自己感情的成分,我们的心里有没有足够的余裕来宽恕孩子成长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如果认为一定要打才能对孩子起到教育作用,就请一定用自己的手来打,不要使用任何工具。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同的,这样被打的孩子和打孩子的父母禁受的力量是一样的。惩罚孩子的父母可以清楚的感受到打到孩子身上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防止孩子受伤。一半力量为了让孩子反省,另一半力量更是为了让自己反省。我们要反省是否对孩子要求太高太严,教育的方法和时机是否合适,我们是否真正理解他的行动和内心,我们的耐心是否足够。而且打以后一定要耐心说明理由安慰孩子,让他服气。如果孩子能够懂得父母打自己是为了自己好,孩子的心其实比成人的更宽广和包容,他们会将受过的惩罚转眼就忘,马上又恢复了天真的天性来向父母撒娇。别忘了我们打孩子的目的不是借此撒气,而是希望他能够真心改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