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岁的小亚一日忽然问我:“你打算什么时候给我零花钱?”我一时语塞,其实考虑这个问题有一段时日了,既然她自己提出来了,我干脆说:“这样吧,你帮妈妈干活,从这个暑假开始自己赚零花钱好不好?”小亚高兴得蹦了起来“好啊好啊,今天干什么?”我给了她一块半湿的白色抹布,“就从擦书架上的灰尘开始吧。从上到下,只要是你认为脏的地方都可以擦,但是不能接触所有用电或者用电池的东西。”
小亚兴奋的到处找灰尘擦,时不时地把弄脏的抹布拿来给我看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帮她洗了好几次弄脏的抹布并拧干再交还给她。经过约半个小时的努力,小亚不但擦干净了书架还把玻璃上她能够到的地方全都擦了。鼻尖上渗着细细密密汗珠的女儿充满期待的望着我:“妈妈,你该给我零花钱了吧。”我从自己钱包里拿出一枚硬币,小心的放到女儿的手心里说“谢谢你帮妈妈干活,这是给你的零花钱。”小小的掌心里躺着一枚铜质的10日元硬币。10日元是个什么样的数目呢,可以在超市买一块最小的泡泡糖,也可以攒够了10枚以后买一袋薯片。
那时的小亚还没有真正懂得10日元的价值,只知道这是她有生以来自己赚的第一笔钱,兴奋得仿佛要向全世界宣布。小亚缠着我还要干其它的活儿,于是我叫她帮助叠晾干的衣服。一般到了傍晚我将衣服从院子里收进来堆在地板上,我要跪在地上叠上好半天,把他们分好类然后再放到每个人的衣橱里去。小亚默默的对着小山一样的衣服堆认真的叠,模仿妈妈的样子还将他们分好了类,很快榻榻米上就出现了一个个衣服的小土包。晚饭做好了,小亚不肯过来吃,还在那里一件件的叠。最后小亚终于过来跟我说“妈妈,我都叠完了。”我走进榻榻米的房间一看惊呆了,地上堆着无数个整齐的小方块:孩子们平时穿的衣服,幼儿园的制服,小学的制服,爸爸的短裤和T恤,妈妈的内衣和室内衣,袜子,毛巾、浴巾等等,分得非常清楚。我禁不住内心一阵波澜起伏,拿出20日元郑重的交给她“谢谢你帮妈妈叠衣服,叠得非常好。”

就这样,小亚在第一天一共赚到了30日元。之后她经常自己找活干,扫地、擦地板、叠衣服、倒垃圾、擦家具、刷鞋等等,一般帮忙一次我给她10日元,偶尔非常辛苦的活儿会额外奖励她10日元。像在院子里拔草这样的活儿,大人都是叫苦不迭的,高温潮湿,太阳暴晒,还有蚊子追着咬。小亚却坚持一定要和妈妈一起拔草,等全都忙完了,我同样郑重的交给她20日元还有自己的感谢。说心里话,就是有人出2000日元叫我帮助拔草我都不愿意,自己却只付给女儿连根冰棍儿都买不起的20日元。
小亚有一个小小的钱包,里面躺着很多小硬币,摇起来会叮当作响,那是她这个暑假积攒的180日元。我问她想用零花钱做什么,小亚意外的回答说她想买果汁。“咱们家不是有果汁吗?”我十分不解。“嗯,我想在放学回来的路上自己在自动贩卖机上买果汁。”以前说过了,她每天从学校到家要背着约7公斤的书包走50分钟,夏天口不渴才怪呢。学校里允许他们夏天上学时可以带水壶,可是沉重的水壶就又要成为额外的负担,因此小亚不让我给她准备水壶。“你知不知道一瓶果汁多少钱?”“我看过了,120日元就够了,我用自己的钱够买一瓶了。”“可是你想没想过如果你买果汁的话,和你一起回家的别的同学怎么办?你是分给她们喝还是给她们也一人买一瓶?”小亚沉默了,显然这个问题她没有考虑过。过了一会儿她说:“妈妈,我不买果汁了,还是把零花钱存起来吧。”她自己从家里选了一个粉色的邮筒型储蓄罐,小心翼翼的将那些叮当作响的小伙伴们放进去。我帮助她选了一张贴画贴在上面和其他储蓄罐以示区别,摆在玄关处一眼就能看到的地方。每次看到小亚的粉色储蓄罐的时候,就仿佛看到一个小小的愿望在里面发芽长大。小亚的新愿望会是什么呢?
--------------------------------------------------------------------------------------
这是我去年在博客上写的一篇文章,这个做法虽然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但是也有一部分人提出反对的意见,指出小亚是因为有零花钱(物质奖励)的推动才肯积极帮忙做家务的。自己也曾采用相似的方法(或者小时候被父母采用)但是不成功,孩子变得不给钱就不主动。没错,女儿的动机里确实有这个物质奖励的推动作用,但并不都是,能否成功还要靠一定的技巧。
我叫孩子们帮助做家务活在一定程度上有减轻自己负担的目的,但更重要的还是锻炼她们的劳动能力,以及培养自己做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和帮助别人的喜悦感。其中有三个必须重视的问题,一是孩子是否对自己劳动的成果产生了自豪感,二是他是否真正帮助到了别人,而不是为了得到钱应付了事。三是父母的喜悦和感谢是否传达到位。首先说,叫小亚做的第一件事是擦灰尘,我特意给了她一块“半湿”的“白色”抹布,“半湿”是为了方便使用不让她觉得很费事,“白色”是为了让人一眼就能看到劳动成果。因为有事前的准备,才有了她“时不时地把弄脏的抹布拿来给我看炫耀自己的劳动成果”的结果。叠衣服和拔草也是一样,都是能够很明显的见到成效的家务,孩子可以亲眼见到是自己的劳动使情况发生了变化。和孩子一起叠衣服(或者剥豌豆、包饺子)等时候,你会注意到孩子喜欢把自己叠的衣服单独放在一边,这是他想看到自己劳动成果的表现,因此请不要阻拦。

两三岁的孩子只要有帮助大人的意识和行动就可以,无需在意结果。等到他们更大一些可以正式学习掌握生活基本技能了,家长就要认真的教让他们确实掌握。做家务的要领要简洁明确的说明,比如切菜时该怎样拿刀,刷鞋时该用多大力道,哪里是重点,擦家具的顺序等等。这些都是一个人要逐渐掌握的最基本生活技能,孩子都是很乐于学习的。孩子帮我做完家务以后我都要看,做得不够的地方我会指出来叫她们改进。

孩子帮忙做家务之后父母只说一句“谢谢”是不够的,一定要表达此刻感谢和喜悦的心情以及孩子做家务后给你带来的结果,比如说“你帮妈妈擦家具,家具们变得这么干净,看着就心情舒畅。”“谢谢你帮妈妈取信件,妈妈就盼着能够早一点收到信呢。”“妈妈今天买了这么多东西,要是没有你帮忙自己肯定拿不动。今晚咱们一起做顿好吃的。”一定要强调出结果来,这样孩子才会明白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帮助父母做家务才不会变成孩子做事换钱的简单关系,他会学会自己去考虑父母的心情和现在的状况从而主动的帮助家人做事情。
让孩子帮忙给他报酬,不能是为了你自己的方便。比如看电视时想换个台,自己又懒得去够遥控器,就说“你把遥控器拿过来,我给你10块钱”,孩子自然乐颠颠的就给你拿过来了。下次厕所里没有卫生纸你出不来的时候,叫他给你递纸,他却趁火打劫一点都不奇怪。你用钱来对付他,他就反过来用钱来勒索你。俗话说“有钱能使鬼推磨”,你从一开始就把世界上最厉害的招数使了出来,难怪再用其他办法全都会失灵。父母必须有原则,不能因为孩子想赚钱就无限制的让他帮忙,只有真正需要他帮忙的时候才会给报酬。孩子如果没有真正体验到做家务带来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以及给父母带来的好处的话很可能就会有钱才动,不推不动。
对每个孩子来说,父母都是最重要最伟大的存在,因此能为父母做一些事情让父母高兴是非常自豪的。这种高兴和自豪的心情会鼓励他主动做更多的事情,不光是为自己家里人,也为别人努力,这就形成一个不断向上的积极动机。两个孩子现在不光帮助我做家务,有时还去帮助邻居拔草和捡枯叶,邻居有时候给他们果汁或者冰激凌做为奖励和感谢。孩子们的动机不是为了钱,但是却意外的得到了奖励,所以他们更加开心。虽然不是每一次付出都会有收获,但是他们也在慢慢体会和学习付出与收获的因果关系。
两个孩子都是从两岁开始帮我做简单的家务,但是开始给孩子报酬的年龄是小亚6岁,小桃5岁。本来叫孩子帮忙做家务的主要目的就是让他们掌握一定的生活能力,明白自己也是家庭一员,对别人也有用。自从小亚上小学一年级以后,我认为她应该对社会上劳动和金钱的关系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学习自己掌管零花钱才开始给她报酬的。在有限的数额里,如何更好的把零花钱用得满意,小亚也费了一番脑筋。
一次我们在商场里看到有人在用蜡做的蛋糕形状的蜡烛,小亚变得跃跃欲试。一次要500日元呢,你三个月的努力要一次花光吗?我提醒她。小亚说我还可以剩下20日元呢。你想好了一定要做这个吗,一旦决定了就不能翻悔哦。我再次提醒她。唔,我不后悔。小亚的态度很坚决。我陪孩子们做了两个非常精美的蜡烛“蛋糕”。他们从来也不舍得点燃,可爱的蜡烛就一直摆在客厅里。每次看到它们我都觉得很贵,但是是小亚自己的选择。
5岁的小桃对我替她保管零花钱还是自己保管一点都不在意,而小亚则倾向于自己保管,因为7岁的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物权意识。你替他作主保管和使用他的钱在有些孩子看来就是你剥夺属于他的东西,可以把孩子的零花钱(或者压岁钱)交给他很小的一部分让他保管,让他自己决定怎么花,他会从失败中学习。我只给孩子们一些零花钱自由使用,因为数额很小,所以他们不可能大手大脚。孩子们在花钱之前会先来征求我的同意,但是我最多是给他们建议但是不干涉他们做决定,但同样也不替他们承担后果,因为是孩子们在学习自己选择、自己决定以及承担后果。一点零花钱对大人来说根本微不足道,对孩子来说却是自己的汗水换来的,因此每一分钱都有它的价值,在做决定之前必须仔细思考怎样把它们花得更有价值。正因为自己有完全控制的权力,所以他们才会再三权衡小心翼翼的对待自己零花钱。他们通过小教训自己思考和学习,用很少的损失来学习一生受用的理财方法。通过让孩子帮忙做家务支付报酬,他不但体会到了帮助别人的喜悦,对自己劳动成果的自豪,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感,还在零花钱的用途上学到了选择、承担后果和忍耐。
此文已在《妈妈宝宝》杂志发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