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塔小镇的市井风韵

标签:
吴江莘塔文化历史杂谈 |
分类: 漫步苏州 |

经常去吴江古镇、古村落走走,吴江诸多古镇中最是对莘塔小镇情有独钟,近年来专程去过好几次,有时去其他村镇路过时也会进来转一圈。





每次来总要来里仁桥畔转转,看看热热闹闹、熙熙攘攘的菜市场、跨街楼下安度晚年的慈祥老人、河滩边洗洗晒晒的勤劳家庭主妇,感受一下江南水乡小镇的市井生活。







所谓“市井”,涵义比较广,或含有"街市、市场"以及"粗浅"之意吧。市井文化可能没有现实与历史的深层次的忧患,更没有血与火的悲剧意识,她或只是反映着市民真实的日常生活和心态,表现出浅近而表面化的喜怒哀乐。她或只是一种生活化、自然化、无序化的自然文化,产生于街区小巷、带有商业倾向、通俗浅近、是充满变幻的一种市民文化。







莘塔旧时商业区的老街主要在里仁桥两侧的跨街楼,现存的跨街楼北起里仁桥南至老医院,以前是各式各样的商铺。

河东岸以前也是连绵的跨街楼,当地人回忆有药材店、邮电局等,药材店进门是高高的柜台,沿墙的柜子自上到下的抽屉存放着各类中药材,柜子顶还放着大大小小装着精细药材的罐子······
遗憾的是河东跨街楼被一场大火中烧毁,上月新浪博友活动再访莘塔小镇,据一位中年妇女说大火是她17岁那年,今年45岁了,应该在28年前1990年左右吧。

据说那里各类商铺比较齐全,除了一家医院,还有南酱店、南货店、腌腊店、水果店、茶叶店、糖果店、大饼店、剃头店、布店、面店、茶馆等,挨挨挤挤,鳞次栉比,一派熙熙攘攘的景象,可以说老百姓日常所需应有尽有了。

对小镇点点滴滴认识,还得益于莘塔的新浪博友水根,也是一位性情中人,从他微信中常常可以看到母慈子孝、夫妻恩爱、父女情深的画面,还有某日买了两条鱼半斤虾、某日酱了一个肘子、某日一个鸡爪半杯黄酒的情景,虽琐琐碎碎的,但不矫揉造作,勾勒出了生活的真实,他对我说最信奉一个“真”字,他的叙说都是真实记录,在这些真实记录中感悟到了一种文化——最贴近生活的市井文化。


小镇总是那么悠悠闲闲的,人们总是那么热爱着生活。我想这或许与莘塔先贤散淡遗风有些缘由吧。

莘塔先贤——西晋著名文学家张翰,《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 ,曰:'人生贵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因为思乡,怀念家乡的美食,竟然辞官回乡,后来被传为千古佳话,演变成的"莼鲈之思"也就成了思念故乡的代名词。


莼鲈之思--也成为美食而辞官的一段历史佳话 。

悠悠的小镇,悠悠的生活,悠悠的小河,悠悠的小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借用孔老夫子的话: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前一篇:盖帽土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