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2013-01-07 14:27:59)
标签:

西部

哥伦比亚冰川

旅游

分类: 境外旅游

    哥伦比亚冰川位于落基山脉之巅,嘉世伯国家公园的南端和班芙国家公园的交界处,海拔在3000米以上,它是整个落基山十七个冰原之一,面积约325平方公里,厚度为250--360米,是地球上除北极圈之外最大的冰原遗迹,形成年代久远至七万五千年前到一万一千年前,同时它又是北美洲最高的水文点,也是太平洋,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源头,这里为整个北美洲提供了最纯净的天然水和最清新的空气,因为地球温室效应的影响,气候逐渐变暖,冰雪融化的速度远超过积雪的速度,冰川已经在逐年的退后和缩小,已有科学家发出预警,原本预计可以维持数个世纪的哥伦比亚冰川很可能在未来数十年内融化(部分介绍来自网络).

      旅游巴士从班芙沿93号公路(也称冰原大道)向北行驶,地形一路向上攀升,山体愈发陡峭,山间的植被也变得渐渐稀疏起来,很快冰川以它数百万年不变的风姿和地貌展现在我们面前,如果说落基山的山峰和湖泊带给我们的是壮观的震撼和美艳的陶醉,那落基山的冰川带给我们的则是另一种惊喜和刺激,迈着小心翼翼的步伐,站立在洁白晶莹的冰原上,我们感受到了它恒久的历史,触摸到了它最本真的面目,那一刻我们似乎和大自然的奇观完全融为一体,忘却了自己的年龄,忘却了平素的矜持,只想欢呼,只想跳跃,只想告诉冰川:我们来啦!

  1,越靠近冰川会发现植被越是稀疏,因为高寒的气候让多数植物无法存活.(妹夫摄)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2,地球历史上出现过三次大的冰期,为冰川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3,有着六个巨型轮胎的大雪车能防滑能爬坡,又能防止破坏冰川地貌,是专门接送游客上冰川的交通工具.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4,看,厚厚的冰层,最近一次的冰期也已超过11000年以上.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5,冰川分为积雪区和消融区,我瞎猜背阴的地方肯定常年积雪不化是积雪区,而朝阳的地方到夏季就会有所融化,是消融区.自说自话(吴煜摄)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6,在阳光照射下.冰面会呈现荧荧的蓝光.(吴煜摄)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7,我们所能到达的只是它的边缘地带,更广阔无边的冰川人迹罕至.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8,只有亲临现场你才能体会这份震撼(张元华摄)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9,数千万年的降雪和累积形成了如此的地貌(张元华摄)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0,巨型雪车在茫茫冰原上显得如此弱小,无疑站在冰原上的人类显得更加渺小.(吴煜摄)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1,别看右前方的岩石堆似乎干燥坚实,其实可能掩藏着深深的冰窟窿,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2,这里严禁人们踩踏,据说一旦陷进去,根本无法施救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3,冰川地带冬季降雪前移,夏季融化后退,融化的速度超过积雪的速度,所以有科学家预言未来冰川可能消失.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4,壮观的冰川已是仅存的自然遗产之一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5,绿色的房子是游客服务中心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6,外国友人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7,手扶加拿大国旗,登临冰川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8,带着惊喜,摆个Pose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19,一向沉稳持重的过渡先生,也忍不住腾空飞跃(吴煜摄)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20,每一个都笑的那么灿烂,兴奋之情溢于脸庞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21,昔日同游美利坚,今日重聚加拿大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22,此刻,我们忘却自己已是花甲之年,摆弄着各种姿势,尽现童真狂喜,穿大红衣服的是和我同龄的杨导(来自台湾)..
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23,借一顶帽子,摆一个自以为是的姿势,在冰川留下告别的身影.走近加拿大---哥伦比亚冰川     在离别冰川的时候,想起有人说的好: "什么也别带走,只带走美好的印象,什么也别留下,只留下你的脚印。” 也想起另一个网友把酒凌云风说的话:"当你面对田野,你不敢说踏遍;当你面对高山,你不敢说征服;你只能默默的请求他,允许你的接近,在它身上轻轻抚摸,这时你仿佛失去了自我,但是又找到了永恒,你不再感到渺小和短暂,因为你已经与天地合一!"
       是的,在哥伦比亚冰川,我带走了美好的印象,留下了曾经的脚印,体验了与天地合一的永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