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老码头和老同学

(2012-07-03 17:06:28)
标签:

老码头

同学情

分类: 友情

    早就听说原先的十六铺码头如今有了新头衔:"老码头",而且成了上海南外滩的新地标,也成了可以与新天地齐名的时尚休闲之地的新宠,但从没有特意去过,前些天刚在小多彩的博客中初有见识,想不到没隔几天老同学相约老码头聚会,使我有机会去实地领略了它的风采。昨天下午,顶着炎炎烈日,我带上相机特地提早出发,到了那里,果然名不虚传,老码头完全变了样,用全新的时尚姿态展现在我的面前。

  1,从马路对面的建筑上方清晰可见:左边是“老码头 4库”右边是“老码头5库”老码头和老同学

2,这是老码头1库老码头和老同学
3,南外滩街景
老码头和老同学
4,南外滩街景
老码头和老同学
5,位于中山南路505号的老码头入口
老码头和老同学
6,小小喷水池
老码头和老同学
7,壹号会所

老码头和老同学
 8,中心水池,前方大屏幕上曾直播欧锦赛
老码头和老同学
  9,坐着发呆也不错
老码头和老同学
10,露天餐厅虚位以待
老码头和老同学
11,露天酒吧到处可见

<="" p=""> 老码头和老同学
12,雅致的餐厅
老码头和老同学
13,临江阳光沙滩(50元门票)只能在门口拍上二张。
老码头和老同学
14,临江阳光沙滩
老码头和老同学
     我觉得特有意思的是在老码头会聚老同学,而且原先的十六铺码头曾经是我们学工劳动的地方,想当初年仅13-14岁的我们骑着三轮黄鱼车把成捆的大布包从江对面的仓库送到码头轮船边,别看年纪小,车上也能装个二三大包呢(只记得一捆就很重),同班同学如雯还专门写过一篇回忆短文发表在新民晚报上,这次见面无疑首先会提到骑黄鱼车的事,七嘴八舌地回忆着谁的力气大谁的力气小。

    想想真有意思,初中尚未毕业就遇上文化大革命,由于停课闹革命时我们曾是一个红卫兵组织,后来除了极少的上海工矿,都上山下乡各奔东西,最远的去了云南和贵州插队,最近的也去了海丰和近郊农场,光阴似箭地过了44年,我们竟然还能经常的来往相聚,尽管平时联系并不多,但只要有人召集马上就会相聚一堂,一见如故的嘻嘻哈哈,一见如故地叫着各自的绰号,什么“老鼠”“排骨”“咸肉”“大鼻头”“坏女人”“妖怪”“杀头"(家住汕头路得此名)......,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中有不少事业有成者:有云南艺术学院的副院长;有著名画家,美术系主任;有北京某研究所总工程师;有市府市政工程和园林工程的专家成员;有自主创业的企业家;当然也有我等平凡之辈,逢年过节或哪个外地同学来上海,我们必会相聚一次,我觉得44年同学情难能可贵,每次聚会都是一次非常愉快和难忘的经历。

15,这是我们聚会的“码头人家”

老码头和老同学
16,墙上的画配上沪语方言的儿歌:笃笃笃,买糖粥...很有意思
老码头和老同学
17,坐着的女士是如雯,一贯的假小子风格,一贯的狭义心肠,她可是园林工程的专家。
老码头和老同学
18,昨天忘了拍合影。这是以前的合影 老码头和老同学

     老码头承载着我们少年时的足迹,老同学承载着我们的青春记忆和纯真情谊,难忘老码头,难忘老同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