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看"舌尖上的中国"

(2012-06-11 20:11:16)
标签:

食文化

劳动者勤劳智慧

分类: 生活随想

   前段时间,央视记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红遍大江南北,刺激了人们的味蕾,红火了饮食行业,带着到底有多好?究竟火些什么?的想法,我抽时间仔细观看了七集记录片,虽然观看时间断断续续,但观看态度极其认真,尽管报刊上的评论已连篇累牍,但我还是想谈谈我的真实感受,这部片子确实值得一看,它带给我的震撼并非仅仅是味蕾上的搅动,食欲上的刺激,更多的是对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食文化的仰视,对劳动人民聪明才智在食文化上发挥极致的仰视,对任何一种食材来之不易的认识和珍惜,对影片制作者立意,拍摄,制作此片的崇敬...

   "民以食为天"说的就是"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东西,中华民族的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一代代延续,传承,创新,发展,影片中可以看到无论是物产丰饶的江南地区,还是物质匮乏的西南山区,无论是气候宜人风和日丽的南方平原,还是海拔数千气温极端的北方青藏,大自然慷慨无私地馈赠给人类适合各个地区生长的让人们赖以生存的食物,而勤劳智慧的人民又不辞辛劳地耕作,收获,制作,创新着最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记录片以唯美的背景,悦耳的配乐,娓娓的解说,生动的实例,朴实的场景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震撼人心的食文化传承发展的画面,从珍贵的松茸采集到珍稀的鲍鱼海参的深潜捉捕,从诺邓火腿繁琐的制作工序,到普通的豆腐的并不简单的制作,从腌腊制品的学问到莲藕,芋头的艰难种植采集......无一不展现着“自然的馈赠”和中国食文化的光辉历史,无一不凝聚着人民的劳动智慧,记录片达到了让世界了解“食在中国”,让国人更了解"食文化"的内涵.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水土出一方才。这是影片给我的另一个震撼,正如纪录片如此解说“当今的中国,每座城市外表都很接近。唯有饮食习惯,能成为区别于其他地方的标签”,你看气候严寒的青藏高原,有着青稞米酒酥油茶提供足够的热量;多雨潮湿的川湘黔,口味浓重的麻辣食品,和腌制品成为当地人的最爱,既抵御湿气又便于储存;物产富庶的江南大地,更以丰富的食材名目繁多的菜系滋养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每个人的饮食习惯都与他生活的自然环境密不可分,从小养成的饮食习惯是深深融入于肌肤,根植于心中的永远不变的情结,无论你走得多远,你都忘不了家乡的特色,妈妈的美味。最令人震撼的是影片没有拍摄名厨名菜,镜头对准的恰是最普通的人们,最家常的食物,而人们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获取食物的无穷智慧无处不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从“主食的故事”,“转化的灵感”,“时间的味道”,“厨房的秘密”“五味的调和”,“我们的田野”中你会被其中一个个普通的人物非凡的智慧,不普通的作为所深深打动,被其中人和天,人和物的完美融合所深深打动。

    我们有权利享用美食,但没有权利糟蹋浪费任何一样食物。这是我观看此片后深刻的认识,因为我看到了每一样食物都来的那么不容易,每一样食物从播种,成长,采摘,加工,烹饪...无一不浸透着劳动者的汗水,如采集松茸的卓玛一小时只能采到一颗松茸,甚至更少;捉捕鲍鱼海参的渔民,要冒险深潜30米以下的海底;圣武茂荣兄弟为了采藕,每年9月从家乡安徽赶到湖北嘉鱼,头顶烈日脚踩深深的淤泥,从日出干到日落;即使普通的芋头,种植浇水的辛劳绝非一般人能够承受,联想到即使买到家里的食物,也得经过妈妈的双手,洗捡切,蒸煮烧...我们难道不应该倍加珍惜?我们有什么权利糟蹋浪费?难怪曾看到一篇报道,有一次几个朋友在境外的一家餐馆用餐,因为点的多了,结果餐桌上留下不少,店主非常生气,命令他们一定要打包带回家,他们开始百思不得其解,既然付了钱,你干吗如此生气?后来才知道店主最痛恨的就是浪费糟蹋,而这样的现象在国内比比皆是,值得我们深思反省。

    看完整部片子,我不由地对拍摄此片的策划,编导,拍摄团队肃然起敬,因为他们做了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此片触动我的并不仅仅是馋诞欲滴的味蕾,而是更多其他的思考:我佩服记录片制作者无私奉献和甘于默默无闻的精神,凭良心说,现在有几个人关注记录片,可能很多的记录片历尽艰辛的拍摄最终是不为人知,这部片子的热火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偶然性,必然性在于它的真实价值,偶然性在于它恰被人们发现并广为传播,估计制作者们也没预料到这样红火的效果,但从此我可能会更多地关注记录片,因为它能反映事物最真实的一面;我敬仰拍摄者制作者的辛勤付出,听说整个摄制组20余位工作人员历时13个月走遍全国 60多个地方,爬山涉水,顶风冒雨,面对纷杂的食材,选择了最能承载中国人精神的食物,他们做到了,他们的付出是有价值的...。

    看完片子,我不由地特别怀念擅长做菜的妈妈,因为妈妈像影片中许许多多的劳动者一样平凡而普通,却智慧而手巧,她亲手做的美味融合了宁波菜(妈的祖籍)和无锡菜(爸的祖籍)的特点,是留在我舌尖,植入我心中的永远难忘的滋味,也因此冒出一个想法,那就是:会赚钱不如会生活,会生活莫过于会烧菜,因为我也是一个好食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同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