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孝心

(2011-08-23 10:28:34)
标签:

杂谈

分类: 亲情

    你是否听说过这样的事例? 一个作儿子的,不但给母亲买了新房,安排好母亲的所有一切,还时不时地开车带着她上饭店,外出旅游,为让母亲高兴,他还常邀上兄弟姐妹全家出游,只要是母亲想的,他总是尽力办到,更可贵的是,他每天下午4-5点钟都会打个电话给80多岁的老母亲,轻声地嘘寒问暖,从不脱班...现在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些?特别还是个已有家室的儿子,我的亲戚中就有这样一位孝子,他对母亲的孝心常常让我感慨不已。我在感叹他母亲的有福之余,也不由地会思考关于“孝心”从何而来的问题。

    日常生活中,我们在同龄人中看到孝敬父母的人为数不少,也许这和身处的时代有关,也和本身的经历有关,当经历过坎坷,体验过为人父母的艰辛后,会倍感老一辈在那个时代养育众多子女的不易,所以自觉尽孝的很多;而在当今年轻人中,尤其是独生子女,自小生活在呵护备至的关怀中,沐浴在众星捧月的宠爱中,在优裕环境中长大的他们,除了会心安理得地坐享其成外,很少还会有人很自觉地关心父母,问寒问暖,尽上一份孝心。

    有二件事让我有所感触:一是我有个朋友,家庭经济状况良好,家里绝不缺钱,但她女儿自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她就要求女儿每月上交3000元,雷打不动(当然女儿优秀收入较高),家里如果有应急需要(如购房还贷),她还会要求女儿除了零用自留,把每月的收入全数上交...;

    二是一次我和朋友去贵州旅游,返回那天因虹桥机场下特大暴雨,飞机延误了好几个小时,待登机已将近半夜,朋友夫妇为要不要儿子前来接机的事有些讨论,作为母亲的朋友认为回到上海都要凌晨2-3点了,不必再叫儿子接了,自己叫辆出租回家算了,而她的先生坚持说:生儿子干吗?这会当然要叫他接,结果她的儿子确实到机场接的。

    这二件事我自问,我都无法做到,第一件事我会觉得自己经济又不拮据,何必让儿女缴钱,我也开不了这个口,他们能不啃老,自己管好自己就够了;第二件事我更会和我的朋友一样,认为深更半夜就不要惊扰子女了,让他们睡个安稳觉吧。但这二件事又常常让我反思,是我的想法正确?还是他们的做法正确?答案是对后者的肯定,表面看似心肠较硬的他们,是用行动在培养他们子女的孝心,是用行动创造机会让他们的子女尽孝。

   由此想到,孝心从何而来?我想首先绝不会自然天成,或许和善良的天性有关,或许和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也或许和接受的教育有关,但更直接的可能和父母的有意识培养有关,朋友的二个例子就说明了这点,其实现在的年轻人并非素质不好,也并非天性不善,天性不孝,而是他们没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没有独立担当的经历,更没有为父母尽孝的机会。我没有考证过我亲戚为何如此有孝心?但我想这一定和他身为教师的母亲的教育有关,也和他多年在海外留学的经历有关。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我想绝不是给以越多的关爱,越多的包办,就会收获越多的孝心,相反,适当的狠狠心,适当地让子女独立担当生活的责任,适当的创造一些机会让他们学习尽孝,体验尽孝,那才是对子女的更深层次的关爱,也才会收获子女反馈的更多的爱。

    这方面自觉做的很差,也自觉需要反省。我深信:孝心也是需要培养的。我将为之努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