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一位现仍在领导岗位的大学同学请吃饭,同学相聚自然相谈甚欢,席间几个同学都说:我们以后有机会要多多见面,同学友谊是最纯,最没有利害关系的,况且大家都差不多退休了,有了更多的空闲时间.我当然也欣然赞同,并随口说了句:"以后聚会,不必谁请,我们AA制吧,这样想聚就聚,随时随地".想不到此言一出,席间的好几个同学仿佛看着一个外星人一样,一脸惊讶,说:"你这什么外国话,现在他在位置上,当然由他请,来什么AA制?
他现在反正可以签单,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最起劲说着此话的是两位刚从国家机关退休不久的公务员,听了他们的话,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大概是有点不领行情,有点跟不上时代步伐,另一方面也可见公款吃请在我们的社会已是习以为常,司空见惯,要知道我这二位同学都可称得上忠厚老实,为人本份的,他们都对此不以为然,足见权力签单,公款吃请早已深入人心,蔚然成风.
我想相比其它的腐败现象,公款吃请还只能算小事一桩,报纸上新闻中常常披露的某某高官贪污受贿几百万,几千万,甚至几个亿的都有,尽管反腐倡廉的口号年年喊,反腐倡廉的新举措年年有,什么个人财产报告制度,什么国家公职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外报告制度(因为一向不相信此类规定的效果,所以对此类规定从不仔细研究,只是看看标题)......看似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其实只是一纸空文(当然这只是我一介平民的个人观点),这么些年你们看到有什么明显的效果,明显的改观?
哪一个人会老老实实地报告他所有的收入(特别是灰色收入)?他不报告你又奈他如何?
除非有人举报,那么必死无疑;再说国家公职人员配偶子女移居国外又怎样?报告了又怎样?
问题没暴露时你怎么知道他转移财产到境外?我常常奇怪,这些因经济问题倒下的高官,动辄贪污受贿数额惊人,为什么在刚露苗头的时候就没人知道没人制约呢?
非到那么严重的程度才得以查处.是管理不力,监管不严? 还是体制问题,机制问题?
由此我又想我们国家确实应该多多发展私有经济,增加私有经济的比重,这样也从一定程度上杜绝腐败,改良滋生腐败的土壤,远的大的不说,就说说近在身边的小的,我儿子创办的私人企业,从开业之初就没花国家一份钱,也没得到国家一分钱的税收优惠,国家多省心省力,坐着收税还可以帮着解决就业问题.我做他们的财务,根本用不着监管他们的行为,为了获取利润,他们自己会算计着化,每次出差都是买的半夜的低价机票,当然要大手大脚也可以,那显然会减少他们的利润,支出的多进来的就少,花来花去都是自己的钱,那当然得算着化省着用.而国有企业,国家机关的工作人员就不同了,又不是花自己的钱,何不大方些,气派些,化的多不会减少你的收入,化得少也不会增加你的收入,所以国有资产大量流失也就自然而然了.
我想的问题很粗糙,很浅显,也没兴趣去深入探讨,研究,但浅显中也有几分道理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