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多年紧锣密鼓的筹备,第一次在中国上海举行的世博会终于将面向世界开放,每一个中国人都欢欣雀跃,期待着世博会的开幕.四月二十日,我有幸亲历世博试运行.圆了自己想先睹为快的世博梦.
那天早晨八点半,我就和同学相约,早早到达了位于后滩的八号出入口,本来考虑中国馆将是永久性建筑,并不急着第一次参观的,但同行的朋友坚持说先看中国馆较好,我们就一起前去预约,时间约在10.00--10.30,但到了那里人山人海,前挤后拥的,秩序比较混乱,真担心会发生踩踏事件,好不容易挤到里面,通中国馆的电梯口又挤满人,而且发生了故障,我和同学果断退出,不想把时间浪费在这里,决定抓紧时间先看其它场馆,但因为很多场馆尚未完工,有的还未正式开放,有的排着长长的队足足要等上几个小时,所以我们只能浏览了世博场馆的外景全貌及非洲联合馆,我们时时被不同国家各具特色各具风格的场馆建筑所吸引,时时感叹设计者的巧妙构思和创新理念.
下午三点左右,心有不甘的我们又折回到中国馆,决定再试试运气,那时的秩序显然好多了,凭着上午的预约券,排了约半小时队,我们就顺利进入了馆内,因为此前我们熟悉的只是中国馆的红色拱型外观,媒体对它的内部展区从未作过任何介绍,我们是在毫无概念,毫无所知的情况下进入参观的.我们先是在一个大厅稍事等候,然后进入一个三维影视厅,开始观看一个记录短片<<春天的故事>>,它是一部反映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城市和人民生活发生巨变的真实记载,屋顶及三面墙的宽大银幕气势磅礴,人物虽没一个演员,但个个真实生动,特别是一个男孩由儿童成长为青年,他的成长贯穿着时代的变化,让人印象深刻;看完影片大门打开我们又看到另一幕真实的场景<<岁月的回眸>>,展厅里陈列着1978,1988,1998,2008年的十年间隔的百姓家居实景
,这些陈设让人感到既熟悉又亲切,不少人在说着:哎哟,那时我们家就是这样的摆设,多有说服力的变化;接着,我们看到了气势恢弘长达百米的多媒体展项<<清明上河图>>,投影成像的河水波光粼粼,长卷中的人物栩栩如生,充满动感,让参观者有身临其境之感,不愧为国之瑰宝,我们在感叹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伟大的同时,也感叹现代设计者的独特创意,多媒体长卷的对面暗室陈列着清明上河图的真迹;接下来的展区主题是<<希望的大地>>,除了墙上别致的墙面画外,我们看到了几百幅儿童画,听说是为迎接世博从5000幅儿童画中选出的作品,他们小至6-8岁,大至11-12岁,画的主题是城市的未来,这些想象丰富,构思独特,色彩明快的画,让我们深为祖国的后代感到自豪,更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接着我们又乘上了白色的轨道游览车,开始<<寻觅之旅>>的参观,游览车带着我们爬山涉水过桥穿洞,经历从古到今,从原始到现代的探索,一路的景观目不暇接,一路的灯光变幻无穷,色彩交替,如梦如幻,感觉美妙无比;最后一个展区<<低碳行动>>,它用一系列数据和实景说明了滥用资源的严重后果,和低碳行动的迫在眉睫,一个大玻璃房内由500盆荷花及水柱组成的<<感悟之泉>>,让人深感保护生态环境的无比重要.
中国馆的参观结束了,但它给我留下了难忘的深刻印象,它不仅让我耳目一新,更让我心灵震撼,我为中国馆喝彩,更为中国馆自豪,它无愧于整个世博园的一颗闪亮的明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