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艺术的展现

标签:
旅游法国巴黎凡尔赛宫雕塑杂谈 |
雕塑艺术的展现
与罗浮宫博物馆不同,在凡尔赛宫并没有专门作为雕塑艺术品的陈列或展出,它的雕塑作品主要是作为宫殿建筑内外的装饰,以及喷泉、柱廊、花园和小径的点缀而存在。http://s6/middle/626cd7a8h832bb6e7c125&690
位于绿色广场和星形广场之间
所以要把它作为在凡尔赛宫游览的四大看点之一,专门分成一个部分予以记录,一是因为我发现,在欧洲各国的许多古典建筑和其他国家的欧式古典建筑上,几乎都有类似的雕塑装饰(如上海邮政局大厦上的信息女神雕像),而凡尔赛宫是这种普遍现象中较为突出的个例;二是无论就数量还是作品的艺术性而言,凡尔赛宫的雕塑作品都有值得游览者予以关注的价值。
1668年,“太阳王”路易十四决定扩建凡尔赛宫的时候,正是君主专制统治下的法国处于“博大辽阔、光芒四射”的鼎盛时期,而西方的雕塑艺术在经过古希腊、中世纪、文艺复兴等几个阶段之后,也正逐步进入一个愈加兴旺和成熟的新时期。http://s15/middle/626cd7a8h832c0314338e&690
礼拜堂搂墙上的雕塑
受罗马学术思想的影响,从十七世纪开始欧洲逐渐产生了具有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雕塑。由阿尔端·芒萨尔设计的凡尔赛宫礼拜堂楼墙上的雕塑群,是这一时期巴洛克雕塑风格的典型体现。
巴洛克雕塑很少是单件作品或单独存在,它的设计是以四周的建筑为背景,创造出光影、空气、环境等和雕塑作品紧密相连的氛围。才华横溢的意大利天才雕塑家、建筑师、画家、舞台设计师和作家吉安·洛仑索·贝尔尼尼无疑是巴洛克雕塑风格最杰出的代表。他把高超的技术和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无论在作品的主题选择,还是在制作方面都表现出惊人的艺术洞察力和精湛的雕刻技巧。
http://s11/middle/626cd7a8h834afb1d3fba&690
其中一组儿童雕塑
位于宫殿西边的两个大水潭边,分别设有四尊卧式雕塑,这些雕塑象征着法国的一些主要河流,与之相配的是四尊美女和四组儿童雕像。
http://s9/middle/626cd7a8h834b02c20498&690
塞纳河
夏尔·勒布伦在设计这些雕塑的时候,选题上受到了贝尔尼尼的著名作品《四河喷泉》的启发,雕刻家蒂比、勒·翁格尔、雷克诺丹、夸瑟沃分别制作了这些作品,而铸工凯勒兄弟在1694年把它们浇铸完成。http://s7/middle/626cd7a8h832b9f2f5396&690
这些雕塑作品是由众多的艺术家合作完成,因而也就更加突出地表现了雕塑艺术的时代特征和主流风格。近距离观赏这些作品,可以从雕像的配饰以及面部表情和眼神中,读到艺术家用拟人化的方法表现了法兰西的辽阔、肥沃、美丽和富庶,以及象征君主统治的权力、声望、威严和高贵的意涵。http://s11/middle/626cd7a8h832b8bed060a&690
昂瑟拉德喷泉中的泰坦
昂瑟拉德喷泉是加斯帕尔斯·马尔斯在1677年制作的,喷泉位于凡尔赛花园的圆顶林园内。喷泉中的雕塑以古希腊神话中巨神泰坦无视朱庇特的劝阻,妄图征服奥林匹克山而被奥林匹克山制服的故事为素材。塑像用铅制作,表面镀金,塑造了身躯被压在奥林匹克山的岩石之下作垂死挣扎的泰坦。
在希腊神话中,坐镇奥林匹克山的宙斯拥有无上的权利和力量,是正义的引导者,他对人类的统治不偏不倚。雕刻家在泰坦的脸部生动地表现了愚昧、野蛮的暴力被正义和公正击倒之后那种恐惧、悔恨和绝望的神态。http://s1/middle/626cd7a8h832b80a4b060&690
皇家大道右侧的拉奥孔雕塑
这座雕塑位于花园中的皇家大道边上,它取材于希腊神话《特洛伊战争》中的一段情节。拉奥孔是特洛伊城的一名祭司,他因为警告特洛伊人不要把木马引入城中,而触犯了希腊的保护神雅典娜要毁灭特洛伊城的意志。于是雅典娜派出两条巨蛇去祭坛杀死拉奥孔的两个儿子,拉奥孔为救儿子最后也被巨蛇咬死。
位于雕像中部的拉奥孔神情处于极度的恐怖和痛苦之中,他正极力想使他的孩子从巨蛇的缠绕中挣脱出来。那是三个因苦痛而扭曲的身躯,所有的肌肉运动都已达到了极限,表达出在痛苦和反抗状态下的力量和极度的恐惧,让人感觉到似乎痛苦流经了所有的肌肉、神经和血管,整个作品弥漫着紧张而惨烈的气氛。
http://s12/middle/626cd7a8h832be4bcef1b&690
拉奥孔雕像(原作)
这是一座希腊古典雕塑的典范之作。雕塑家精确地掌握了人体的解剖结构,通过人物动作引起的重心变化,表现人体肌肉的张弛及其内部的运动,以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纯熟的雕刻技巧,为我们展现了故事发生时的剧烈场景。拉奥孔是一个道出事情的真相却不被同伴接受而遭到敌人迫害的人物,从作者对这个题材的选择和处理上,我们可以看到希腊古典雕塑中人文主义文化的光辉。
这件作品是由阿格桑德罗斯父子于公元前一世纪创作的,1506年在罗马出土,现存梵蒂冈美术馆。出土时塑像的手臂已破损,凡尔赛宫安放的是复原后的复制品。
http://s11/middle/626cd7a8h832b406aa45a&690
普洛托夺走普罗瑟尔比娜
立于白色大理石柱廊中心的,是吉尔拉东在1678年至1699年制作的佳作《普洛托夺走普罗瑟尔比娜》。这是一个神话中的传说,普罗瑟尔比娜是谷物女神色列斯的女儿,当她与同伴一起在野外采花时,土地突然裂开,冥王普洛托跳出来把她劫走,并强娶为妻。雕像以冥王的狂暴与少女的抗拒展开冲突,从少女拼命挣脱的肢体动作及其充满恐惧的脸部表情中,你仿佛听到了她凄楚的喊叫声。
法国雕塑家普尔拉东是十七世纪最具古典风格的艺术家之一,他的雕塑作品线条圆润流畅,结构变化丰富复杂而又保持整体的平衡和庄重,在风格上非常接近希腊化时期的作品。http://s14/middle/626cd7a8h832b2e9db82d&690
圆柱基座上的浅浮雕
在塑像的圆柱基座上,吉尔拉东用浅浮雕的形式将故事的情节展开。画面上的普罗瑟尔比娜被普洛托强抱在由天使驾驭的马拉婚车上,反抗虽已不如先前激烈,但在普罗瑟尔比娜的脸上,我们看到她与命运抗争时的无助和企望以及目光中的哀伤。
这件作品的原作已被凡尔赛宫博物馆妥善地保存起来,柱廊所立是原作的模塑品。
http://s12/middle/626cd7a8h832b67e582cb&690
小翠安农花园中的“爱之堂”
这是位于小翠安农花园中的“爱之堂”,其功能类似中国建筑中的“凉亭”。在十二根罗马式立柱的围抱之中是埃德姆·布沙东雕刻的《爱神磨箭》。这件作品我曾在罗浮宫雕塑馆中见过,并在《璀璨的艺术宫殿》一文里用作插图。由于历史的原因,凡尔赛宫博物馆成立的时候,“爱之堂”中心的圆柱基座上已是空无一物,上面的爱神雕像已被纳入罗浮宫的收藏名册。布沙东只能为自己的作品再创作了一个复制品,因为大理石材质在纹理上会有不同,作者在制作时的处理也不会同原先完全一致。因此,虽然出于同一名家之手,复制品同原作还是会有细微的差异,这在照片上就可以辨识出来。
http://s4/middle/626cd7a8h832b7abe15f3&690
“爱之堂”中的爱神磨箭雕像
作品取材于神话故事,主司爱情的少年丘比特正用双手去撼动大力神赫刺克勒斯的大头棒。丘比特头箍发带,面容清秀,神态机敏活泼,眼神中充满对爱情的美好祝福和祈愿。雕像的形体健美而优雅,扭动的身躯和谐、自然,细腻的雕刻手法使后背的双翅丰满而又真实,似乎随时都会飞翔起来。作品体现了忠实于客观对象的洛可可表现风格,是法国古典主义雕塑的一件佳作,具有十分感人的艺术魅力。
凡尔赛宫有三座宏伟的宫殿,辽阔的庭院和优美的花园,占地800公顷,有20多公里的道路和35公里的水渠,众多的雕塑作品散见于各处,若要一次看遍所有的作品,是很难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