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中报
(2014-06-29 00:03:06)
标签:
股票2014年中报 |
分类: 十年投资记录 |
一.资产变化及其结构
1.2014年初除的资产状况
Q账户值=股票+现金=47400.8+23217.4=70618.2
W账户值=股票+现金=23582.6+1157.0=24739.6.
X账户值=股票+现金=(9485.6+5207.7=14693.3)+(622.3+26.1)=15341.7
股票市值:47400.8+(9485.6+5207.7=14693.3)+23582.6=85676.7
2. 2014年6月29日资产状况
其中,外增现金3000.0元,组合内增价值4209.4元,合计增加77209.4.
股票总市值:65860.9+29750.6+20259.7=115871.2元。
现金总总价值=11966.7+32.275+1101.2=13100.2元。
资产总价值=(65860.9+11966.7=77827.6)+(29750.6+32.275=29782.9)+(20259.7+1101.2=21360.9)=128971.4元
资产总变动=18271.9,其中,外增资金10020.3元,内在增值8251.6元。
二、组合的内在结构变动
4.29
6.6
COST:12215/1000=12.22,12.74
ZGZT:
HRSJ:
5.21
COST
ZHFZ:
3.28
6.4
COST:7980/2000=3.99,4.03
ZSYH:
4.10
COST
MSZZ:
2.17
3.3
COST:14085/150=93.9,92.63
12yc01:
3.24
3.28
COST:16121/200=80.6,85.92
GHZZ:
3.26
3.28
COST:9935/100=99.35,106.12
W账户变动:FH6413,SY337,YJ130
4.10
4.28
5.15
5.19
C0ST:14870/2000=7.44,7.33
ZGJZ:
2.21
4.16
6.17
6.27
COST:
ZGZT:
2.26
12yc01:
3.26
X账户变动:FH2677,SY140,YJ107
增持类:
6.17
6.27
ZJJT:
5.5
JNJJ:
5.19
YDLB:
5.20
12yc01:
3.24
三、投资感悟
一是风险。风险是指未来的不确定性。“或然历史”的概念告诉我:未来的结果虽然只呈现出一个,但其未来演变的方向却有多种只不过概率不同。根据可能的结果和概率,我把风险构成四个组合:一是概率大结果大的风险;二是结果小概率大的风险,三是概率大结果小的风险,四是概率小结果大的风险。其实,最可能把投资者击倒的是第四种风险——极端风险,也被成为黑天鹅事件,英国巴林银行的破产、美国长期资本公司的破产、2008年金融危机雷曼兄弟、贝尔斯曼等大型银行的倒闭,无一不是极端风险击倒投资的经典案例。因此,投资者投资中应秉持三个基本原则:
一是树立保守谨慎的投资态度,将投资本金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将“宁可错过,不可做错”作为信条;
二是敬畏极端风险,将“永不用杠杆和永不做空”作为信条。
三是形成概率思维。投资者在安排应对未来的投资组合时应秉持概率思维,对未来做多维度的思考安排,以应对各种可能的情况,特别是极端风险事件。
投资是关乎未来的,因此投资艰难之处在于其未来的不确定性即承担风险,基于此,我们可以说投资是风险管理的艺术,投资收益是风险管理的自然产品。其核心要义是投资者通过对投资组合的动态管理(动态再平衡),在风险——收益的综合权衡中,合理地承担风险;进而在不确定的未来中建立相对的确定性,以实现资产合理持续稳健的增值。
二是自我。诸多投资大师认为:投资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投资者对自我的基本认知应是:人不是完全理性人,而是有限理性人。投资者要承认自我缺陷,要明确自己对市场或投资的认识永远处于“一知半解”的程度,把对“全知全解”的渴望视为一个远期的目标,并在投资策略中有所体现(要留有余地,不可孤注一掷)。“有限理性”的具体内涵包括认知不完整(思维存在盲点、信息的非完备性、逻辑的局限)、情感不稳定(贪婪、恐惧、羊群效应)和意志不坚强(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不能坚持到最后)。在投资中的具体表现有(sosme):
2.过度自信与自以为是:这是成功投资或牛市期最容易孵化的孽种,我们会把投资成功和这个过程中的某种东西(理念、策略或某神秘技术)联系在一起,在成功的光环下会认为自己把市场看透了或掌握了投资秘诀,实际上市场中所谓成功或牛股都有相当成分的随机波动性,我们会把某时某处具有一定偶然性的策略认定成必然性或永久性的投资策略,它产生两个副产品对投资的影响是非常大的:一个就是过于自信、第二个就是自以为是,为什么会过于自信或自以为是呢?因为曾经用某种方法赚过钱所以相信某种方法是持续有效的;实际上任何一个有效的方式都是阶段性的、有条件的,但是因为我们在赚钱的过程中发生了认知扭曲会把这种方式和赚钱建立一种必然的联系,容易过于自信或自以为是,在投资的时候会做比较极端的、绝对化的一些判断。因此,投资者要秉持以下三个原则:
一是要秉持严谨理性的态度。投资分析要假设正确、事实准确、逻辑精确,引之有源,论之有据;
二是要学会从反面思考,因为你想要投资的东西,你一定要去寻找一些反面的东西来平衡它,这样你才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符合实际的判断;
三是要真诚、坦然的面对自己,不要因为金钱和虚名而扭曲对自我的认知。
四是要有稳定的情感和坚韧的投资意志。
三是市场。理解市场有两个基本视角:壁垒(进入和退出壁垒)和人。首先证券市场没有任何进入壁垒,股票市场竞争激烈,在其中赚钱很不容易。长期来看,股票的长期收益率在10%左右,而且这是水平较高投资者的收益。投资者进入这个领域,首先要降低自己的收益预期,万不可有一夜暴富的心理。其次,市场是有无数的投资者者构成的,投资者买入的任何一种投资品都是其他人卖出的,投资者要学会从对手的角度思考问题。市场的背后其实是人,因此市场特别短期市场是受投资者的情绪驱使的,格雷厄姆形象地称之为“市场先生”,长期来看,市场的走向与基本面特别是盈利能力呈正相关关系。
理解市场的基本特征:随机波动。投资者进入市场就如大海上的漂流瓶,当海浪打过来的时候,你被无端地抬高,犹如自己的投资上涨获利;当漩涡形成的时候,你又被无端地摔落,犹如自己的投资下跌亏损。其实,此时漂流瓶的抬高和衰落,投资上涨和下跌都不是其自身的内在表现,而是大海、市场的随机波动。投资者一定要清楚地认知到:自己可能是市场上的漂流瓶,投资的上涨、下跌与能力无关,仅是一种随机性,通俗地说法是运气。投资还要想办法让自己成为大海上的巨轮,通过自己的主观努力,应对市场的随机性,最大程度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四是资产。资产的本质是其自身能产生持续合理稳健的现金流回报,任何资产的现金流归根结底都是来自于“参与实体经济的合理回报”。因此,资产价值评估的基本原则是预期现金流的折现。资产的三个基本特征是: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资产配置的核心是投资者以系统论为指导,基于风险—收益、价值—价格、防御—进攻、下跌—上涨、预期—现实(想象—事实)的双向比较,对投资组合“安全性、收益性和流动性”进行统筹协调的过程,最终使投资组合具有“低风险高收益”的内在特征。美国知名投資家查尔斯·埃利斯(Charles Ellis)在1985年出版的《投资方針》(Investment Policy)中就提到:"资产配置,是投资人所能做的最重要投资決策。
笔者基于以上四大认知,认为投资是指投资者在系统论的指导下,经过对投资机会的综合权衡(风险—收益、价值—价格、防御—进攻、下跌—上涨、预期—现实(想象—事实)、价值低估—价值实现),进而进行资产配置的过程,其目的是保证资产在安全的基础上实现合理稳健持续的增长。其背后是神奇的投资三大要素:本金不断增加、收益率为正且合理持续、足够的时间发酵。
第二部分:投资的两大原则:保守谨慎的态度和强烈的价格意识(sosme)。
1.安全边际不是一种单纯的估值技术其核心是保守谨慎的态度:做投资都感觉价格的波动比较大,其实估值的波动比价格的波动更大,一个股票可能在8块到10块之间波动,可能我们对其做的估值在6到30块之间波动,因为我们在估值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做价值判断,而价值判断本来就是一个很主观的东西,每个投资者都会做出自己的判断,估值实际上是一种客观的因素和主观的因素相互混合以后得出的一个比较模糊的东西;如果估值都在很大的一个空间波动那么以估值为基准的投资就没有意义了,那么我们该如何以估值为基准来做价值判断呢?这里的核心要素就是保守、谨慎的态度,只有保守的估值才具参考意义,如果是“非保守或乐观的态度+有些科学意味的计量”得到的估值对投资的伤害与误导是很巨大的,因为有些高等数学的计量包含其中(貌似科学)有时往往强化投资者的过度自信,这其实也是泡沫机制的成因之一。
2.
3.
4.保守谨慎的态度是在估值的时候我们要做保守的估值,我们在做了保守估值的情况下,我们怎么样建立投资组合呢?怎么样进入一个实际的操作过程呢?这就涉及到介入价格的问题,安全空间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价格意识。我们做投资的时候一定要对控制好介入价格:一定要低成本的介入;因为我们在一只股票能赚多少实际上算起来非常简单,两个因素:一是介入价格,二是介入份额(配置比例),决定了你在这只股票上的最终回报;所谓的回报不是来源于公司伟不伟大,而是来源于你的投资成本,比如说茅台有人赚几十倍但也有人被腰斩,所以说我们在发现标的并做保守估值,然后我们要进去的时候,一定要控制好我们支付的成本。这一点我比较有体会,为获得好的价格(成本优势),有时候要等几年,有时候还等不到,这是投资很关键的一个要素。我在这里就简单的说了一下我投资体系的第二个支柱,安全边际,它实际上不是技术性的东西,而是属于思想上和意识上的东西:保守谨慎的态度、强烈的价格意识。
第三部分:投资策略: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
我的投资体系有两个核心要素: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
1.风险管理:主要解决投资中“守”的问题,防止投资组合的下行风险,将“力戒亏损,保住本金”作为投资的第一要务,坚信——投资收益是风险管理的自然产品的投资信仰。其核心是双向思维模式,具体包括:风险—收益、价值—价格、防御—进攻、下跌—上涨、预期—现实(想象—事实)、价值低估—价值实现、成长-代价,进而解决目标选择与投资时机的问题。
(1)人性风险管理:一是三思:思想、思维、思考,即构建自己的投资思想,这是抵御市场波动和羊群效应的思想盾牌;建立逻辑严密的理性思维,避免用理智代替情感、用腺体代替大脑;运用深刻细致的逻辑思考,使决策建立在数据与事实之上。二是用操作纪律去约束,如逆人性的资产再平衡操作,实现追跌杀涨;三是建立跨周期的战略思维,不在乎短期的涨涨跌跌,追求资产长期的稳健、持续、合理增长;四是合理的盈利预期(10%-15%),克服暴利思维,笑看市场起起伏伏,拥有平平和和的心态。五坚信价值。树立投资是个人化的事情,无需太关注别人,树立价值—价格、风险—收益、下跌—上涨、防御—进攻的双向思维模式,将安全放在投资的第一要务。六是研读历史,把握周期。
2、资产配置:主要解决投资中“攻”的问题,追求投资组合的收益实现,解决如果实现投资过程的问题、解决如果将安全边际转换为投资收益的问题。我对未来的资产配置这里还是做个大致的计划:
(1)不动产——介于股票与公债之间的混合物,使投资人能够以较低的代价保护资产对抗通货膨胀:15%-30%
(2)
我赞同上面巴菲特的观点:虽然对资金的分配事先有一定的计划,但总的来说,实际的资金分配是非常随机的、主要取决于投资机会出现的时间。“有效”的资产配置是在对市场机会的持续关注下、在经过“价格与价值、风险与回报的匹配”评估后进行的“动态的组合再平衡”或许就是“有效”的资产配置。
资产配置的本质是动态再平衡策略:
1、
2、
3、
(1)构筑初始投资组合:根据对各类资产的风险-收益评估确定配置结构并完成初始投资组合的构筑;
(2)再平衡:恢复配置结构;
(3)动态:在再平衡的基础上对配置结构进行调整。
比如典型的均衡配置组合“50%的债+50%的股票”, 在市场随机波动中资产价格变化后会打破“50%的债+50%的股票”的结构,我们在操作中就要将其恢复到原来的配置结构:这个恢复平衡的过程是卖掉表现好的,买入表现差的,完全是逆向的操作;动态调整是在再平衡的基础上做一些逆向放大,比如说在牛市上升的时候,我们要卖掉更多的股票,把股票的配置从50%降到30%、降到20%,也就是说市场热度越高,我们的持股比例越低,反向操作;在熊市的时候,市场下跌的幅度越大,那么我们在恢复股票配置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恢复到50%,可能会恢复到55%,60%,也就是说我们在配置结构调整的时候会加入一些逆向放大的效应,但是我不建议对市场没有长期实践经历的投资者采取这种策略,因为这种策略在使用的时候如果不当,其效果可能还不如简单的再平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