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辛巴的百年忠告:冷眼看成长
(2011-07-31 19:50:13)
标签:
小小辛巴冷眼看成长杂谈 |
分类: 估值技术与实际应用 |
小小辛巴的百年忠告:冷眼看成长
长线投资者大多是从投机的股市菜鸟成长起来的,在市场折腾多年还有能力活下来,没有被淘汰出局,是一群值得尊敬的人。他们大多选择了巴菲特的投资思想,对费雪的成长股思维给巴菲特的深刻影响自然耳熟能详。因此,他们会很自然地把目光集中在挑选成长股上。殊不知,这个思路一旦形成,他们就走上了谬误的不归路。经历了多次股市涨跌之后,长线投资者大多接受了有效市场理论,不再相信股市预测,不再把握市场高低时机,相信超级成长的企业将穿越一切市场波动,做对了是对自我信念的肯定,做错了是能力不够看错了企业。与此同时,长线投资者通常有两个致命的心理误区,第一是过于谨慎,害怕卖错;第二为目光长远,不惧风险。过于谨慎导致对自己所挑选的超级成长股票过于迷信,害怕一旦抛出就再也无法买回,天天念叨着闪电劈下时必须在场,而事实上,没有被幸运闪电劈到几回,却经常被倒霉闪电劈到。目光长远导致过于专心于自己的长远迷思、不惧风险的毛病更导致无视市场高估的风险。
当然,这两个心理误区主要是持股中的问题,并不是初始买入的错误根源,只是放大了最初不谨慎买入的错误而已。其实,这些错误的根子就在于对成长的过于迷信与乐观,并由成长的迷信再扩展到忽视市场风险上。
当年的东大阿派、清华同方以中国的微软自居,深科技高举科技的大旗,无一例外地创出十多倍的涨幅,又在大熊市中跌去百分之七、八十(而且之后都无一例外地改了名字再出来混),虽然2007年随着股市大牛涨回历史高点,之后又在2008年深跌,目前虽然回到当年高点附近,但错误投资的时间成本又如何计算,人生又有几个十年可以浪费?
是的,你可以说不该挑选这些企业,这些企业的成长有问题,但你又怎么能保证自己现在所挑选的企业能够实现所预期的成长呢。站在当时的历史环境分析,又有几个先知能够说上述几家企业不是成长的典范呢,在成长出现问题之前,财务报表可都是有着很亮丽的持续增长的。
过于专注于成长,会使投资者的思想定式深陷期间,完全忽视成长的不可持续性(细菌以高速复利的方法繁殖也可以短时间压垮地球),完全忽视世界是曲折前进的自然规律。
态度的不同,就会导致行为方式与着重点的不同。打个比方,你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女孩子人不错,你今天约她出去吃饭,但你只想和她聊聊天而已,你的态度就非常随便。假如这个女孩子很好,你准备娶她当老婆,一辈子跟她在一起,这个时候你跟她约会的态度会一样吗?态度不同,也就注定了努力的方向与深度,很多时候会影响时运与最终的成败。
如果你买入时始终从安全角度考虑,尽管你也看重成长,但你对成长会大打折扣,会理性、冷静得很多,更多地是置疑成长的高速与持续性,买入时置疑,持股时反复置疑,自然能够在成长出现转势时及早发现危险;如果你买入时始终从成长角度考虑,尽管你也重视安全,但你会因为重视成长而对安全大打折扣,过于乐观,过于冒险,而且还会以所谓的长远目光忽视持股中所面临的市场高估的风险,天天期盼不现实的成长,连个股高估的风险在大幅下滑的市场中显得极不适宜时也依然盲目坚守,完全把巴菲特所强调的安全投资抛在了脑后。
让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巴菲特吧,巴菲特曾说,“我是百分之十五的费雪,百分之八十五的格雷厄姆。”很多人以为巴菲特是骗人,认为他买的很多股票是成长股,他的业绩大多是股票成长中创造的。但我认为这样讲是错误的,你不能从他所买入股票的事后表现来判断他当时的远见。太多人以事后诸葛亮的方法来分析巴菲特的智慧,完全没有站在他当时的角度分析他的思考方式,他所看重的立足点,以及他对安全边际的分析。
巴菲特的成功不仅是来自于对成长的远见,而更多地来自于严守安全的纪律。巴菲特的成功,关键还在于严守安全,买的位置够低,哪怕是犯错,也是小错,而一旦股票回归正常,他就能以超低的价格获取超额的利润,而如果股票不仅回归正常还出现了高速成长的意外惊喜,则是上天给他的奖励。巴菲特所强调的百分之十五的费雪主要还是为了提高所投资企业的质量安全,根子还是为百分之八十五的格莱厄姆服务的。所以巴菲特说的那个安全与成长的百分比,是非常诚实的投资心得,可笑的是大家偏要把他曲解,他也懒得辩驳。以偏低而安全的价格买那些与大众长期需求、产品反复消耗、业绩稳定增长的长寿企业,才是巴菲特成功的秘决,决不是简单的“第一是成长、第二是成长、第三还是成长,第四是失败”的大多数企业。
1957年-2003年来美国表现最佳的股票是谁?不是巴菲特买的可口可乐,它只能排到第6位(能买到并持有也是很了不起的)。排名第一的是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生产烟草的。这家公司因为政府条例限制和法令约束曾损失了上百亿美元,一度面临着破产的威胁。(如果过于看重短期成长,无疑会将这个超级牛股排除在外)
事实上,1957年-2003年表现最佳的20家股票中有11家知名消费品牌的公司,3 家制药公司。这些公司都曾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困境,都曾经出现过增长缓慢的时候,你如果以成长股、小盘股的思维一定不会选择这些稳定增长的行业龙头。过于关注成长,注定只能陷入快速成长然后失败的陷井,七、八十年后才会后悔错过这些稳定增长、缓慢成长的产业巨人。紧盯各种超级长寿企业,然后利用各种坏消息(市场恐慌下跌、短期负面新闻),寻找安全的投资机会,是最佳投资之道;
2009年12月21日夜,小小辛巴写于鹭岛百家村。
---------------------------------------------------------------------这篇文章比较接近的诠释了巴菲特投资的核心。投资一定是按常识,遵守从逻辑上行得通的规律来投资,这也说明投资一定是理性的行为,而非感性。另外,如果要有好的投资成绩,就一定要对概率有比较灵敏的反应,投资一定是寻找大概率事件,大概率事件从常识来思考也一定能够行得通。巴菲特也一直用概率这样的常识理论工具来评估自己投资。用这种思维来理解巴菲特所说的:“价值投资简单但是不容易。”也就比较能够理解了。